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兔子与人类相伴,成为了人类的好伙伴,也被人们尊为十二属相之一,同时也流传下来许多关于兔子的美丽神话传说,“玉兔捣药”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据说服用此药丸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哀,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去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了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们,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四个女儿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花,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月宫陪伴嫦娥。
于是,小玉兔告别了父母和姊妹们,飞升到天庭,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居住和捣药了!
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龟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玉兔捣药”也成为中国道教掌故之一。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当政的咸平到天禧年间共计23年(998-1021年),在参政王钦若的蛊惑下,宋真宗十分推崇道教学说。公元1007年,宋真宗听信王钦若,造作天书,准备封禅,号为“大功业”。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公元1008年),宋真宗把朝臣召集起来,煞有介事地对大家说:“去年冬十一月庚寅月将近半夜时分,我刚灭烛就寝,忽然室中亮堂起来,有个穿绛衣的仙人对我说:来月于正殿建道场一处,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说完就不见了。从十二月初一起我即斋戒于朝元殿,建道场以伫候神赐。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之上。即遣中使去查看。回报称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然有字。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
宰相王旦等当即祝贺。于是真宗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所谓天书迎奉到朝元殿道场当众打开封口。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之后,依旧包起,郑重放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
真宗趁热打铁接连下了几道诏令:大赦、改元(改景德四年为大中祥符元年)、改承天门为承天祥符门、群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贺等等。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
接下来,又鼓吹和操办“泰山封禅”、“祭祀孔子”,前后花费四十七天时间,动用经费800余万贯。而一直到死,宋真宗都始终把“以神道设教”的事业和举措视为维系其政权命运的纽带。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以丁谓为修昭应宫使,建造“玉清昭应宫”,用以供奉“天书”等物。又命天下修造天庆观,耗财无数,至此,全国道教大盛。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玉清昭应宫”建成,原定15年完工,丁谓命日夜赶筑,七年而成。
笔者收藏到一枚“祥符元宝”小平钱,其背面有图案为玉兔奔月。画面左侧(穿口的左侧)为一弯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来的下弦月象(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时间是农历的每月二十二或者二十三)。穿口下方为一片海水,一只兔子自画面右侧向穿口左侧上方腾空跃起,飞向天空。整个画面采用了中国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画面线条简洁流畅,玉兔形象自然生动、空灵,体现了宋代时期造型艺术手法和人们的美学观念,表现出了中国宋代时期人们对于神仙般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崇拜。
经查,宋真宗使用“大中祥符”年号,自公元1008年始至公元1016年终共计9年,其中只有1015年是农历乙卯年,即兔年。而这一年的朝廷大事莫过于宋“玉清昭应宫”的建成。说得更清楚一些这就是一所人间的天堂、人造的月宫。这座宫殿拥有房屋3600间,供奉着天庭送达的“天书”,体现了“皇权天授”的封建思想理念。那么,这样一座宫殿的建成和使用,大宋朝廷不可能不想办法以各种方式向天庭禀报以谢天恩。
其中一种方式大概就是:以钱能通神的理念,铸造“玉兔奔月”钱币,流布四方。蕴含了以玉兔为信,使向天庭转达人间的仰慕和敬畏之意和转告“玉清昭应宫”的落成之事的意义。因此,这枚钱币已经具有了某种“纪念币”的性质,用来庆祝和纪念“玉清昭应宫”的建成和使用。笔者孤陋寡闻,而这枚“祥符元宝”小平钱币不但表现了传统文化题材,而且铸造年份十分明确。这是宋代历史上能够明确体现具体铸造年份的少数几枚民俗钱币之一,实属难得,借《收藏界》一角,与世人共赏。
(责编:丁丑)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据说服用此药丸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哀,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去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了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们,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四个女儿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花,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月宫陪伴嫦娥。
于是,小玉兔告别了父母和姊妹们,飞升到天庭,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居住和捣药了!
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龟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玉兔捣药”也成为中国道教掌故之一。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当政的咸平到天禧年间共计23年(998-1021年),在参政王钦若的蛊惑下,宋真宗十分推崇道教学说。公元1007年,宋真宗听信王钦若,造作天书,准备封禅,号为“大功业”。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公元1008年),宋真宗把朝臣召集起来,煞有介事地对大家说:“去年冬十一月庚寅月将近半夜时分,我刚灭烛就寝,忽然室中亮堂起来,有个穿绛衣的仙人对我说:来月于正殿建道场一处,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说完就不见了。从十二月初一起我即斋戒于朝元殿,建道场以伫候神赐。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之上。即遣中使去查看。回报称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然有字。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
宰相王旦等当即祝贺。于是真宗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所谓天书迎奉到朝元殿道场当众打开封口。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之后,依旧包起,郑重放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
真宗趁热打铁接连下了几道诏令:大赦、改元(改景德四年为大中祥符元年)、改承天门为承天祥符门、群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贺等等。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
接下来,又鼓吹和操办“泰山封禅”、“祭祀孔子”,前后花费四十七天时间,动用经费800余万贯。而一直到死,宋真宗都始终把“以神道设教”的事业和举措视为维系其政权命运的纽带。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以丁谓为修昭应宫使,建造“玉清昭应宫”,用以供奉“天书”等物。又命天下修造天庆观,耗财无数,至此,全国道教大盛。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玉清昭应宫”建成,原定15年完工,丁谓命日夜赶筑,七年而成。
笔者收藏到一枚“祥符元宝”小平钱,其背面有图案为玉兔奔月。画面左侧(穿口的左侧)为一弯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来的下弦月象(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时间是农历的每月二十二或者二十三)。穿口下方为一片海水,一只兔子自画面右侧向穿口左侧上方腾空跃起,飞向天空。整个画面采用了中国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画面线条简洁流畅,玉兔形象自然生动、空灵,体现了宋代时期造型艺术手法和人们的美学观念,表现出了中国宋代时期人们对于神仙般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崇拜。
经查,宋真宗使用“大中祥符”年号,自公元1008年始至公元1016年终共计9年,其中只有1015年是农历乙卯年,即兔年。而这一年的朝廷大事莫过于宋“玉清昭应宫”的建成。说得更清楚一些这就是一所人间的天堂、人造的月宫。这座宫殿拥有房屋3600间,供奉着天庭送达的“天书”,体现了“皇权天授”的封建思想理念。那么,这样一座宫殿的建成和使用,大宋朝廷不可能不想办法以各种方式向天庭禀报以谢天恩。
其中一种方式大概就是:以钱能通神的理念,铸造“玉兔奔月”钱币,流布四方。蕴含了以玉兔为信,使向天庭转达人间的仰慕和敬畏之意和转告“玉清昭应宫”的落成之事的意义。因此,这枚钱币已经具有了某种“纪念币”的性质,用来庆祝和纪念“玉清昭应宫”的建成和使用。笔者孤陋寡闻,而这枚“祥符元宝”小平钱币不但表现了传统文化题材,而且铸造年份十分明确。这是宋代历史上能够明确体现具体铸造年份的少数几枚民俗钱币之一,实属难得,借《收藏界》一角,与世人共赏。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