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人们分析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可以说,线段图在应用题这一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我们具有怎样高的解题能力,在解决应用题特别是较难理解的题目时,线段图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时机,实时渗透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线段图的技巧。
关键词:数学教学;线段图;应用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应用线段图的重要性
1.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形象,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2.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3.能帮助学生一题多解。线段图能开拓学生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例如,图书馆有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是它的3倍,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一般解法为:150×3-150=300(本)。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
二、线段图在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画线段图解决植树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可先用植树的棵数减1求出间隔数,再用总长度除以间隔数求出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例如,工人叔叔在一条50米长的小路一旁植树,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一共栽了6棵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分析:画线段图理解题意: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树,一共栽了6棵树,6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0米,有5个间隔,一个间隔的长度就是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故,6-1=5(个),50÷5=10(米),即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10米。
2.运用画线段图法求除数。两个整数相除没有余数,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
例如,两个整数相除没有余数,商是8,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71。求除数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可以转化成和倍问题来计算。根据题意可知,被除数与除数的和71-8=63,商是8,也就是被除数是除数的8倍,画线段图如右图,因此除数是63÷9=7。
3.运用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和差問题的解题方法是: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列综合算式时一定要用小括号。
例如,实验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共为灾区捐款540元,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捐60元,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捐多少元?
分析:通过画线段图来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三年级捐的钱数增加60元,也就是在540元的基础上增加60元,所得的和正好是四年级捐款的2倍,可以求出四年级捐的钱数,然后再求出三年级捐的钱数。
4.运用画线段图解决分数比较大小问题。在两个整体所代表的数量不确定时,不能比较它们几分之几的大小。
例如,判断:一袋糖块的24比另一袋糖块的14多。( )
分析:虽然24>14,但题中不是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而是比较两袋糖的24和14分别所代表的具体数量。
(1)如果两袋糖块的数量相等,则有:
第一袋糖块:
第二袋糖块:
24>14,第一袋糖块的24多于第二袋糖块的14。
(2)如果两袋糖块的数量不相等,则有可能:
第一袋糖块:
第二袋糖块:
第二袋糖块的14反而多于第一袋糖块的24。
因此,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线段图这种直观的解题方式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符,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线段图方法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J].张宝华.新课程(上).2018(08)
[2]关于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的运用分析[J].曹清华.新课程(小学).2017(04)
关键词:数学教学;线段图;应用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应用线段图的重要性
1.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形象,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2.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3.能帮助学生一题多解。线段图能开拓学生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例如,图书馆有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是它的3倍,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一般解法为:150×3-150=300(本)。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
二、线段图在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画线段图解决植树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可先用植树的棵数减1求出间隔数,再用总长度除以间隔数求出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例如,工人叔叔在一条50米长的小路一旁植树,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一共栽了6棵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分析:画线段图理解题意: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树,一共栽了6棵树,6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0米,有5个间隔,一个间隔的长度就是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故,6-1=5(个),50÷5=10(米),即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10米。
2.运用画线段图法求除数。两个整数相除没有余数,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
例如,两个整数相除没有余数,商是8,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71。求除数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可以转化成和倍问题来计算。根据题意可知,被除数与除数的和71-8=63,商是8,也就是被除数是除数的8倍,画线段图如右图,因此除数是63÷9=7。
3.运用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和差問题的解题方法是: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列综合算式时一定要用小括号。
例如,实验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共为灾区捐款540元,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捐60元,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捐多少元?
分析:通过画线段图来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三年级捐的钱数增加60元,也就是在540元的基础上增加60元,所得的和正好是四年级捐款的2倍,可以求出四年级捐的钱数,然后再求出三年级捐的钱数。
4.运用画线段图解决分数比较大小问题。在两个整体所代表的数量不确定时,不能比较它们几分之几的大小。
例如,判断:一袋糖块的24比另一袋糖块的14多。( )
分析:虽然24>14,但题中不是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而是比较两袋糖的24和14分别所代表的具体数量。
(1)如果两袋糖块的数量相等,则有:
第一袋糖块:
第二袋糖块:
24>14,第一袋糖块的24多于第二袋糖块的14。
(2)如果两袋糖块的数量不相等,则有可能:
第一袋糖块:
第二袋糖块:
第二袋糖块的14反而多于第一袋糖块的24。
因此,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线段图这种直观的解题方式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符,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线段图方法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作用[J].张宝华.新课程(上).2018(08)
[2]关于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的运用分析[J].曹清华.新课程(小学).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