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小学生厌学现象呈上升趋势,这点应引起家长、教师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及早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我们尝试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三方面入手,对待学生的厌学现象,认真分析他们厌学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的习惯,试图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达成共识,更好地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 解决措施 激发兴趣
厌学,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启蒙的重要时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压力时,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因素,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有7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我们尝试对这一现象探求其原因,尝试运用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厭学现象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但由于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小学生成绩稍有偏差,批评打骂屡见不鲜,拿自己的孩子与成绩优秀的同学或邻居比较,有时又过分溺而没有原则,良好习惯没有形成,孩子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作息习惯没有形成,缺乏科学教育,家长又不学习,缺乏有效沟通等,造成孩子厌学。
其次是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敷衍应付,不认真备课或根本不备课,上课时不得要领,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学思路混乱,学生听起来很吃力。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的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沉闷,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分数,加班加点满堂灌,重复机械的作业,无休止的题海战,造成学生不愿学;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沟通和关爱,面对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的指引解惑,甚至有的还会挖苦嘲笑学生蠢笨。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日积月累,成绩不佳,同学没有知心的,渐渐产生了厌学。
还有学生群体小社会不融洽或不和谐。如果学生没有融入同学的群体,没有较好的同学朋友,甚至语言沟通不畅,小学生就会不喜欢上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人性有弱点,如果与同学格格不入,不融入集体学习中。或者有不良习惯,无法让同学接受,遭到同学排斥,常常遭到周围同学的奚落,使他们的自尊心遭到严重的打击,于是产生了诸如视敌、不满、逆反、我行我素、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里无心参与教学活动。或者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不可自拔,无心学习。
二、小学生厌学的解决措施
我们针对学生厌学的现象,探求原因,对症做出相应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有正能量的喜欢学习的小学生。
(一)优化学校和班级育人环境
建议学校和社区都来关心孩子成长,优化社区、学校、班级育人环境,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严禁学校周边开设电子游戏机室、营业性网吧等不适合少年儿童的娱乐场所,并建设一些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娱乐中心、美术馆等,积极为青少年组织各种活动提供条件,为他们学习知识、锻炼体魄、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提供方便;学校和班级坚持开展“新八德”、“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广大学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团结互助,陶冶情操,充实生活,激发学生上进的热情,防止厌学现象出现。
(二)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上课或厌学或兴趣,关乎科任教师上课的驾驭水平。教师要认真备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进行体验式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厌学的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在课堂上学得扎实,学得轻松。为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后进生,要适当降低难度,降低作业标准,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减弱厌学生情绪,不断增强信心,还要安排一些有趣的动手动脑的体验性作业,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正确对待和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愉快的体验,厌学生情绪就会不翼而飞。
(三)恰当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家庭教育,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克服厌学现象。一是要求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制订孩子日常作息时间表,明确好孩子每一段时间该做什么,动静结合,作息严格。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并如实反映孩子在家庭的情况。当孩子犯错误或成绩后退时应正确引导。建议家长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技巧,什么年龄阶段如何教育都要有所所了解,教师也可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以良好的品行做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机其细微的任务”,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社会群体,学校要为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加强家校合作,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培训,请专家为家长开课。开展亲子活动,让父母亲和孩子在学校一起参加跑、跳、玩的比赛或游戏活动,打造一个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让家长和孩子提高对学生的认同感。对厌学学生找出根本原因,家校合作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厌学现象,认真分析他们厌学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学习中,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韦青《学生厌学的根源何在》《新教育》,2011年1月,第1期
[2]白延贤,刘淑琴《中国家长的误区》中国华侨出版社
[3]马颉《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校园心理》2009年4月第7卷第2期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 解决措施 激发兴趣
厌学,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启蒙的重要时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压力时,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因素,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有7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我们尝试对这一现象探求其原因,尝试运用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厭学现象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但由于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小学生成绩稍有偏差,批评打骂屡见不鲜,拿自己的孩子与成绩优秀的同学或邻居比较,有时又过分溺而没有原则,良好习惯没有形成,孩子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作息习惯没有形成,缺乏科学教育,家长又不学习,缺乏有效沟通等,造成孩子厌学。
其次是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敷衍应付,不认真备课或根本不备课,上课时不得要领,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学思路混乱,学生听起来很吃力。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的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沉闷,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分数,加班加点满堂灌,重复机械的作业,无休止的题海战,造成学生不愿学;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沟通和关爱,面对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的指引解惑,甚至有的还会挖苦嘲笑学生蠢笨。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日积月累,成绩不佳,同学没有知心的,渐渐产生了厌学。
还有学生群体小社会不融洽或不和谐。如果学生没有融入同学的群体,没有较好的同学朋友,甚至语言沟通不畅,小学生就会不喜欢上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人性有弱点,如果与同学格格不入,不融入集体学习中。或者有不良习惯,无法让同学接受,遭到同学排斥,常常遭到周围同学的奚落,使他们的自尊心遭到严重的打击,于是产生了诸如视敌、不满、逆反、我行我素、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里无心参与教学活动。或者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不可自拔,无心学习。
二、小学生厌学的解决措施
我们针对学生厌学的现象,探求原因,对症做出相应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有正能量的喜欢学习的小学生。
(一)优化学校和班级育人环境
建议学校和社区都来关心孩子成长,优化社区、学校、班级育人环境,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严禁学校周边开设电子游戏机室、营业性网吧等不适合少年儿童的娱乐场所,并建设一些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娱乐中心、美术馆等,积极为青少年组织各种活动提供条件,为他们学习知识、锻炼体魄、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提供方便;学校和班级坚持开展“新八德”、“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广大学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团结互助,陶冶情操,充实生活,激发学生上进的热情,防止厌学现象出现。
(二)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上课或厌学或兴趣,关乎科任教师上课的驾驭水平。教师要认真备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进行体验式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厌学的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在课堂上学得扎实,学得轻松。为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后进生,要适当降低难度,降低作业标准,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减弱厌学生情绪,不断增强信心,还要安排一些有趣的动手动脑的体验性作业,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正确对待和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愉快的体验,厌学生情绪就会不翼而飞。
(三)恰当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家庭教育,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克服厌学现象。一是要求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制订孩子日常作息时间表,明确好孩子每一段时间该做什么,动静结合,作息严格。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并如实反映孩子在家庭的情况。当孩子犯错误或成绩后退时应正确引导。建议家长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技巧,什么年龄阶段如何教育都要有所所了解,教师也可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以良好的品行做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机其细微的任务”,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社会群体,学校要为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加强家校合作,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培训,请专家为家长开课。开展亲子活动,让父母亲和孩子在学校一起参加跑、跳、玩的比赛或游戏活动,打造一个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让家长和孩子提高对学生的认同感。对厌学学生找出根本原因,家校合作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厌学现象,认真分析他们厌学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学习中,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韦青《学生厌学的根源何在》《新教育》,2011年1月,第1期
[2]白延贤,刘淑琴《中国家长的误区》中国华侨出版社
[3]马颉《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校园心理》2009年4月第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