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武术教学具有传承传统文化与完成体育运动双重属性,不仅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传承优秀的文化精神。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深入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概括武术文化德育内容。本文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体育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具有教育教学指导意义;学校武术教学不仅传授学生武术动作技能,还应有学习武术精神文化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意志品质的获得感,因此武术课核心素养应有其特殊性;学校武术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坚持遵循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素养,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应将增强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责任感作为武术教学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武术教学;教学目标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承载着诸如“尊师重道”、“未曾习武先学礼”的礼仪文化,承载着诸如“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奋刻苦的习武精神,承载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乐于助人侠义精神等等,这些礼仪与精神构成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精神,构成了武德的内容,在现代教育以及当今社会依然为人们所提倡,在德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原则之一是强化民族性,通过教育培养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然而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这些核心的武术文化比如武德的传授往往被教师或者学生忽视,在武术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轻描淡写。本文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关系,提炼武术文化德育树人价值与增强文化认同价值,归纳武术教学目标的表述,浅谈高中阶段武术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体育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育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涵盖了体育课程总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强化了学科的教育针对性,即哪些是体育学科核心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哪些是非核心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体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的能力,学生必须具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健康知识和行为、体育品德和情感以及运动技能和习惯。它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上可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体育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具有教育教学指导意义。
二、武术教学目标定位应着重强调民族精神
传统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不仅是是拳术门派的种类之多,更重要的是在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内涵,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原则之一是强化民族性”,培育学生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使之符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故此,学校武术教学不仅应传授学生武术动作技能,还应有学习武术精神文化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意志品质的获得感,因此武术课核心素养应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就在于武术文化是中国典型的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在武术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授和传承,使学校武术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途径。学校武术教学目标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定位是培养具备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竞争精神;“尊师重道”、“未曾习武先学礼”的礼仪文化,追求“和谐相处”的精神;“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奋刻苦的习武精神,承载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助人为乐的侠义精神等等。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武术课教学目标的表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由運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武术教学属于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然适用于武术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武术教学目标的描述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一节武术课或者学习某一套拳术或者某一个武术动作,应对所学武术套路的名称、动作运动形式、动作要领、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等有一定的认知,比如在学习太极拳推手的练习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的攻防练习,让学生掌握动作的方法、攻防含义、认识力度的转换等;第二在健身实践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某一武术套路或动作,比如通过学习“五步拳”或“形神拳”,学生不仅掌握技术动作名称,还能够准确独立完成,掌握动作的攻防方法,并形成自己锻炼身体的手段或途径,已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第三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增强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地心理品质,比如勇敢果断、独立自强、挑战自我、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等积极健全的心理品质,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核心素养导向下武术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坚持遵循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素养,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应注重民族性,通过武术教学对学生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知识的传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传统优秀武术文化教育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营,邱丕相.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09).
[2]王青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及其设计思路[J].体育教学.2020,(05).
◆关键词:核心素养;武术教学;教学目标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承载着诸如“尊师重道”、“未曾习武先学礼”的礼仪文化,承载着诸如“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奋刻苦的习武精神,承载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乐于助人侠义精神等等,这些礼仪与精神构成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精神,构成了武德的内容,在现代教育以及当今社会依然为人们所提倡,在德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原则之一是强化民族性,通过教育培养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然而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这些核心的武术文化比如武德的传授往往被教师或者学生忽视,在武术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轻描淡写。本文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关系,提炼武术文化德育树人价值与增强文化认同价值,归纳武术教学目标的表述,浅谈高中阶段武术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体育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育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涵盖了体育课程总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强化了学科的教育针对性,即哪些是体育学科核心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哪些是非核心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体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的能力,学生必须具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健康知识和行为、体育品德和情感以及运动技能和习惯。它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上可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体育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具有教育教学指导意义。
二、武术教学目标定位应着重强调民族精神
传统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不仅是是拳术门派的种类之多,更重要的是在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内涵,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原则之一是强化民族性”,培育学生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使之符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故此,学校武术教学不仅应传授学生武术动作技能,还应有学习武术精神文化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意志品质的获得感,因此武术课核心素养应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就在于武术文化是中国典型的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在武术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授和传承,使学校武术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途径。学校武术教学目标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定位是培养具备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竞争精神;“尊师重道”、“未曾习武先学礼”的礼仪文化,追求“和谐相处”的精神;“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奋刻苦的习武精神,承载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助人为乐的侠义精神等等。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武术课教学目标的表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由運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武术教学属于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然适用于武术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武术教学目标的描述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一节武术课或者学习某一套拳术或者某一个武术动作,应对所学武术套路的名称、动作运动形式、动作要领、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等有一定的认知,比如在学习太极拳推手的练习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的攻防练习,让学生掌握动作的方法、攻防含义、认识力度的转换等;第二在健身实践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某一武术套路或动作,比如通过学习“五步拳”或“形神拳”,学生不仅掌握技术动作名称,还能够准确独立完成,掌握动作的攻防方法,并形成自己锻炼身体的手段或途径,已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第三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增强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地心理品质,比如勇敢果断、独立自强、挑战自我、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等积极健全的心理品质,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核心素养导向下武术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坚持遵循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素养,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应注重民族性,通过武术教学对学生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知识的传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传统优秀武术文化教育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营,邱丕相.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09).
[2]王青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及其设计思路[J].体育教学.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