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他的理论核心,“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分别是理论在社会与学校的关系和教育方法的具体化。为了幼儿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生活教育的意义,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进行运用。生活教育是我们把自己的视角变成孩子的视角,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再从这一个个幼儿感兴趣的点出发,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出发,加以指导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理解与运用
一、导言
(一)问题提出
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许多课程的设置对于当代幼儿已有脱离生活的趋势。相对于过去幼儿,当代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丰富,所习得的知识技能也更为广袤,他们接触到的自然物以及乡村中独有的知识和技能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社会对于幼儿的要求也逐渐不同,“生活即教育”其中包含了生活决定教育的含义,既然当代幼儿和从前的幼儿有所不同,那对于他们的教育也不能墨守陈规,需要着眼于社会对幼儿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教学做合一中渗透知识。
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往往能在生活中自发地对一些事物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时候教师就需要从幼儿的生活、兴趣出发,结合社会对幼儿的要求,进行引导和教育。
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幼儿在生活中吸取知识、获得经验,在生活中成长,所以教育也应当取自生活回归于生活。在教育中如何实现,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地把生活和教育结合起来,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背景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所提出来的重要理论,主要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点。
现在的教育内容已逐步向生活靠近,不难发现,我们的五大领域健康、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就综合了幼儿各种各样的生活经验。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用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1]这段话也阐述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是以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东亭幼儿园(戈巷分园)大二班的两名女老师与二十九个幼儿为研究对象,班内幼儿年龄均在5-6岁之间,男孩16名,女孩13名。以调查教师的教学方法,幼儿在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为主,针对生活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一系列研究与调查。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对本园的大二班的老师进行了面谈,了解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生活教育理论的。
2.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的生活,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收集。
三、现状描述
(一)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解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2]由此可见,生活教育并非是凭空产生的教育,它来自生活,是给幼儿的生活以教育。如:周末做菜前,家长可以让幼儿制作购买清单,此时可以让幼儿对菜肴的制作有初步概念,需要哪些调料、菜品。再到超市中去挑选,挑选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物品的分类、蔬菜水果的名称、如何判断蔬果的新鲜程度。而在付款的过程里也可以对计算有一定认知,回到家做菜时家长也可以让幼儿尝试清洗蔬果,让幼儿在操作中知道怎么洗才能洗的干净,有哪些叶子(黄的、有虫洞的)需要被去掉。就仅仅是做菜,幼儿就能了解到很多知识。
这样即是生活教育,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看幼儿生活,处处可以教育。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运用
当然,在幼儿园没有那么多条件完全贴近社会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但是在学校中我们仍是可以进行生活教育,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现在的班级内部一般都设有“美食店”,但是很多的“美食店”只提供给小客人食物和收钱,真正的美食店是这样子吗?美食店除了提供食物,还需要布置店内环境、进货、收拾桌面、提供介绍等。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餐馆、甜品店看看,真正的餐饮是怎么做的,从中习得知识,再回到班级内部进行游戏。又比如:今天吃了橘子,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形状、颜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后续能进行美术与科学的教育。发现橘子上有一层白白的经络,再让幼儿想想还有什么水果上有这层经络,告诉幼儿这层经络有着清热的作用,又是健康和科學的教育。让幼儿数一数橘子有几瓤,从外形、味道等细节描述一下刚刚吃到的橘子,是数学和语言领域。最后想想剥完的橘子皮可以做些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橘子皮制品。或者是在了解肥料的制作过程后,试着用橘子皮来沤肥。所以,生活教育不仅需要着眼于“生活”也要注重另外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可以分为几点。
1.教师不能察觉幼儿的需求
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视或者简单回应了幼儿在生活中的疑问,并没有深究那些问题,只是敷衍地回答了。或者在一日活动中忽略了可以进行教育的地方。吃点心、盥洗、进餐、散步、午睡、游戏等都是可以进行发掘的,正如我上文举的例子,在吃点心的过程中都可以发展出如此之多的教育来,其他环节自然也能够引申出教育来。教师一定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一日活动中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把握好生活教育的真谛。如:有一天小朋友吃完午饭后我带他们散步,这时候轩轩说“老师,我的头顶好热呀,都要着火啦!”我就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会这么热呢?你穿的衣服热吗?”“我的衣服没有我头发热,是因为太阳先晒到我的头发吧。”旁边的琦琦说:“老师,我的衣服很热的。”我说:“那你们猜猜看什么颜色的衣服现在是最热的呀?”小朋友们有的猜红色,有的猜黄色,有的猜黑色,一个个都有自己的理由。于是在一天下午,我带他们做了个实验,这个实验由他们自己想测量方法,最后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颜色所吸收的热量不一样。 2.活动内容过于生硬、无趣
过高或者过低的要求都会导致幼儿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纯理论的知识幼儿不能够吸收,甚至会排斥。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教师可以利用儿童这一个特点,在班级内、园内设置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环境。再在这个富有深意的环境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四、生活教育落实到儿童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师幼交往环境
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教與学生的学。光靠教师一个人的教那不能算是教学,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师幼交往环境是极其有必要的。
1.教师要有亲和力
教师于幼儿,不仅是教育者、组织者,更是引导者、合作者。在活动中,教师要避免“居高临下”地对待幼儿,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做的角色并不是领导者,而是幼儿的合作者,我们要和幼儿一起去发现、探索,然后加以引导,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
2.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并且作为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给幼儿一个好的示范。好的氛围同时也能够给幼儿带来安全感,让幼儿在班内能自如地进行活动,与他人积极的交流。
(二)从幼儿视角来寻找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很容易将自己感兴趣或者是觉得好的内容强加在幼儿身上,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缺缺。
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换个角度,用幼儿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以及发生的一切事情,幼儿都会进行观察,通过他们的观察再形成判断,最后变成一段记忆储存在大脑内,成为知识。生活的一切都能够成为教育本身,生活中的任何一处细节,都可以成为经验被幼儿所收获。
“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作为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才能和幼儿一起认识他们能够理解的世界。
(三)寓教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幼儿在园内除了教学活动还有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除了教学活动,在其他活动中教师也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
有一次下了场暴雨,班内的幼儿都很惊奇,趴在窗户上看,我顺势引导:“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天空上的云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天空上全是乌云。”“云离我们好近。”“云好像一只大怪兽。”过一会雨就停了,我再请他们观察了天空,“哇!老师天空变亮了,云变成白色了!”小朋友们都兴奋不已。第二天我带领他们学习了不同形状的云所预示的天气,在散步时也常常请他们观察一下天空中的云朵,猜猜看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天气。
这样的教育不仅仅使幼儿在生活中锻炼思维的发散性,培养探索精神,也能够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让教师观察到生活中可以进行教育的点,关注到幼儿的兴趣所在。
(四)将生活带入幼儿园
教育要解决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够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正的教育。时过境迁,当时陶行知先生强调的是解决国难的问题,但现在已然不是当时的年代,幼儿生活幸福,物质条件充足,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
现在幼儿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接触知识的途经越来越多,所见到的世界也越来越广阔,这既然是幼儿的生活,那教学活动就不能拘泥于死板的课程。教师需要将幼儿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场景还原到幼儿园。现在园内的区域、自主性游戏都会开设一些“银行”、“医院”、“美食店”,作为教师不妨想一想,这些场景贴合真实的生活中幼儿所接触到的吗?成人的生活就是幼儿最好的游戏,但在开设这些区域的时候并不能脱离实际。如医院,有的班级的老师给了每位小朋友都发一本病历本,以便他们去医院就诊。去医院就诊时只在挂号处交一次费就能够看病取药。然而我们现实中在医院就诊并不是这样的流程,没有凭空获得的病历本,取药前也需要再次缴费。于是我们班开设小医院时,我并没有免费提供病历本给小朋友,病历本需要第一次去医院挂号时另买,在小医院旁也提供了完整的流程图以供幼儿参考。
在班级中还有很多类似区域,教师需要做的是将社会生活尽量贴合幼儿地带到班级内,而不是进行一味地简化。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7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33.
寿越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东亭幼儿园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理解与运用
一、导言
(一)问题提出
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许多课程的设置对于当代幼儿已有脱离生活的趋势。相对于过去幼儿,当代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丰富,所习得的知识技能也更为广袤,他们接触到的自然物以及乡村中独有的知识和技能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社会对于幼儿的要求也逐渐不同,“生活即教育”其中包含了生活决定教育的含义,既然当代幼儿和从前的幼儿有所不同,那对于他们的教育也不能墨守陈规,需要着眼于社会对幼儿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教学做合一中渗透知识。
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往往能在生活中自发地对一些事物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时候教师就需要从幼儿的生活、兴趣出发,结合社会对幼儿的要求,进行引导和教育。
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幼儿在生活中吸取知识、获得经验,在生活中成长,所以教育也应当取自生活回归于生活。在教育中如何实现,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地把生活和教育结合起来,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背景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所提出来的重要理论,主要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点。
现在的教育内容已逐步向生活靠近,不难发现,我们的五大领域健康、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就综合了幼儿各种各样的生活经验。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用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1]这段话也阐述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是以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东亭幼儿园(戈巷分园)大二班的两名女老师与二十九个幼儿为研究对象,班内幼儿年龄均在5-6岁之间,男孩16名,女孩13名。以调查教师的教学方法,幼儿在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为主,针对生活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一系列研究与调查。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对本园的大二班的老师进行了面谈,了解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生活教育理论的。
2.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的生活,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收集。
三、现状描述
(一)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解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2]由此可见,生活教育并非是凭空产生的教育,它来自生活,是给幼儿的生活以教育。如:周末做菜前,家长可以让幼儿制作购买清单,此时可以让幼儿对菜肴的制作有初步概念,需要哪些调料、菜品。再到超市中去挑选,挑选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物品的分类、蔬菜水果的名称、如何判断蔬果的新鲜程度。而在付款的过程里也可以对计算有一定认知,回到家做菜时家长也可以让幼儿尝试清洗蔬果,让幼儿在操作中知道怎么洗才能洗的干净,有哪些叶子(黄的、有虫洞的)需要被去掉。就仅仅是做菜,幼儿就能了解到很多知识。
这样即是生活教育,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看幼儿生活,处处可以教育。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运用
当然,在幼儿园没有那么多条件完全贴近社会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但是在学校中我们仍是可以进行生活教育,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现在的班级内部一般都设有“美食店”,但是很多的“美食店”只提供给小客人食物和收钱,真正的美食店是这样子吗?美食店除了提供食物,还需要布置店内环境、进货、收拾桌面、提供介绍等。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餐馆、甜品店看看,真正的餐饮是怎么做的,从中习得知识,再回到班级内部进行游戏。又比如:今天吃了橘子,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形状、颜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后续能进行美术与科学的教育。发现橘子上有一层白白的经络,再让幼儿想想还有什么水果上有这层经络,告诉幼儿这层经络有着清热的作用,又是健康和科學的教育。让幼儿数一数橘子有几瓤,从外形、味道等细节描述一下刚刚吃到的橘子,是数学和语言领域。最后想想剥完的橘子皮可以做些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橘子皮制品。或者是在了解肥料的制作过程后,试着用橘子皮来沤肥。所以,生活教育不仅需要着眼于“生活”也要注重另外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可以分为几点。
1.教师不能察觉幼儿的需求
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视或者简单回应了幼儿在生活中的疑问,并没有深究那些问题,只是敷衍地回答了。或者在一日活动中忽略了可以进行教育的地方。吃点心、盥洗、进餐、散步、午睡、游戏等都是可以进行发掘的,正如我上文举的例子,在吃点心的过程中都可以发展出如此之多的教育来,其他环节自然也能够引申出教育来。教师一定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一日活动中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把握好生活教育的真谛。如:有一天小朋友吃完午饭后我带他们散步,这时候轩轩说“老师,我的头顶好热呀,都要着火啦!”我就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会这么热呢?你穿的衣服热吗?”“我的衣服没有我头发热,是因为太阳先晒到我的头发吧。”旁边的琦琦说:“老师,我的衣服很热的。”我说:“那你们猜猜看什么颜色的衣服现在是最热的呀?”小朋友们有的猜红色,有的猜黄色,有的猜黑色,一个个都有自己的理由。于是在一天下午,我带他们做了个实验,这个实验由他们自己想测量方法,最后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颜色所吸收的热量不一样。 2.活动内容过于生硬、无趣
过高或者过低的要求都会导致幼儿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纯理论的知识幼儿不能够吸收,甚至会排斥。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教师可以利用儿童这一个特点,在班级内、园内设置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环境。再在这个富有深意的环境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四、生活教育落实到儿童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师幼交往环境
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教與学生的学。光靠教师一个人的教那不能算是教学,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师幼交往环境是极其有必要的。
1.教师要有亲和力
教师于幼儿,不仅是教育者、组织者,更是引导者、合作者。在活动中,教师要避免“居高临下”地对待幼儿,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做的角色并不是领导者,而是幼儿的合作者,我们要和幼儿一起去发现、探索,然后加以引导,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
2.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并且作为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给幼儿一个好的示范。好的氛围同时也能够给幼儿带来安全感,让幼儿在班内能自如地进行活动,与他人积极的交流。
(二)从幼儿视角来寻找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很容易将自己感兴趣或者是觉得好的内容强加在幼儿身上,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缺缺。
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换个角度,用幼儿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以及发生的一切事情,幼儿都会进行观察,通过他们的观察再形成判断,最后变成一段记忆储存在大脑内,成为知识。生活的一切都能够成为教育本身,生活中的任何一处细节,都可以成为经验被幼儿所收获。
“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作为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才能和幼儿一起认识他们能够理解的世界。
(三)寓教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幼儿在园内除了教学活动还有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除了教学活动,在其他活动中教师也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
有一次下了场暴雨,班内的幼儿都很惊奇,趴在窗户上看,我顺势引导:“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天空上的云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天空上全是乌云。”“云离我们好近。”“云好像一只大怪兽。”过一会雨就停了,我再请他们观察了天空,“哇!老师天空变亮了,云变成白色了!”小朋友们都兴奋不已。第二天我带领他们学习了不同形状的云所预示的天气,在散步时也常常请他们观察一下天空中的云朵,猜猜看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天气。
这样的教育不仅仅使幼儿在生活中锻炼思维的发散性,培养探索精神,也能够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让教师观察到生活中可以进行教育的点,关注到幼儿的兴趣所在。
(四)将生活带入幼儿园
教育要解决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够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正的教育。时过境迁,当时陶行知先生强调的是解决国难的问题,但现在已然不是当时的年代,幼儿生活幸福,物质条件充足,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
现在幼儿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接触知识的途经越来越多,所见到的世界也越来越广阔,这既然是幼儿的生活,那教学活动就不能拘泥于死板的课程。教师需要将幼儿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场景还原到幼儿园。现在园内的区域、自主性游戏都会开设一些“银行”、“医院”、“美食店”,作为教师不妨想一想,这些场景贴合真实的生活中幼儿所接触到的吗?成人的生活就是幼儿最好的游戏,但在开设这些区域的时候并不能脱离实际。如医院,有的班级的老师给了每位小朋友都发一本病历本,以便他们去医院就诊。去医院就诊时只在挂号处交一次费就能够看病取药。然而我们现实中在医院就诊并不是这样的流程,没有凭空获得的病历本,取药前也需要再次缴费。于是我们班开设小医院时,我并没有免费提供病历本给小朋友,病历本需要第一次去医院挂号时另买,在小医院旁也提供了完整的流程图以供幼儿参考。
在班级中还有很多类似区域,教师需要做的是将社会生活尽量贴合幼儿地带到班级内,而不是进行一味地简化。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7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33.
寿越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东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