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视角下的文物介绍英译探究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g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館的文物翻译是以文化交流传播为目的的翻译活动,文章基于归化翻译的理论角度思考,以本人参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日历《花舞大唐》中文物介绍翻译为研究对象,结合有关文物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分析适用于文物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旨在提高文物翻译的质量,吸引更多译者对文物进行翻译研究。
  关键词:文物翻译;陕博日历;归化;英译
  一、前言
  博物馆浓缩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近些年来,在其文创产品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其中主题日历的推出便是很好的证明。日历按月设定主题,用精心选取的365件文物展示千年前的文化交流。2021年的大主题为“花舞大唐”,选取的文物以何家村窑藏出土的金银器为主,真实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社会生活和社会风尚,充分反映大唐盛世蓬勃向上的时代特点。
  二、文物介绍及其翻译原则
  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工人在施工时偶然发现了装满金银器等千余件文物的两只陶翁和一个银罐。出土文物皆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被称为“何家村窑藏”。《陕博日历?花舞大唐》(以下简称《日历》)所选具有代表性的300多件文物皆是与何家村窑藏息息相关的器物,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来展示文物的真实状态,仿佛诉说着唐代物质文化成就。许多文物是第一次面世,许多细节亦是首次披露。如何让西方读者感受到唐代文化在中国文明历史长河中的辉煌绚丽,以及它带给今人的思考与启迪,其中文物介绍的英译有着重大意义。
  关于文物翻译,学者朱安博等(2017)提出:文物翻译时应兼顾读者的知识背景,而非局限于其字面意义,即英译时应从西方读者出发,注重其接受水平。著名翻译理论家赖斯把文本类型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三大类,后又增加了视听类语篇,而文物类文本则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此类文本的翻译主要是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以译本功能及目的作为指导原则。故《日历》采用的翻译策略是以归化为主,尽量减少拼音的使用,浓缩信息。文物翻译大众化,目的在于让外国一般读者(general public)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文物相关知识,更多侧重的是文物性质和作用,该文物器型的特点以及考古价值,说明介绍性比较强。要充分考虑到英文读者的阅读心态,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1.译文在涵盖足够的信息和文化内容之外,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避免华丽辞藻的堆砌。2.针对性强,把握住一个中心主题,在译文信息取舍上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不能舍本求末。厘清信息逻辑关系、筛选信息、重构信息。3.合理的说明顺序非常重要,注意对信息顺序的调整,先说主要信息,再说背景信息。
  三、归化与异化
  归化和异化是一对互相关联的对应概念,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所谓归化,即用目标语言的行文规则和习惯来翻译。异化则认为应该接近作者,保留原作的风味,满足读者对译文的新鲜感与期待,使其足不出户便可从译文当中领略异域风情。归化和异化问题的争论在翻译学界由来已久,韦努蒂主张异化翻译,且把翻译的问题上升到政治层面,反对传统的归化翻译,认为其忽略了源语作者的存在,是殖民者进行文化侵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文化不平等性。而另一派支持归化翻译的奈达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体现在语言上,不同语言的表达有着相似之处,即语义的对应。翻译就是从语义到文体在目的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语言等值再现源语信息,也就是说,译文语言应是流畅自然的,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无论归化或者异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译者应着眼于读者的真实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旅游翻译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文物翻译隶属于其中。以《日历》为例,其目的在于向外国读者传递各文物的基本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文物的时代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工艺装饰等诸多信息。它必须以读者为服务中心,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作者认为归化策略在《日历》文物介绍翻译中尤为重要。
  四、归化策略在文物介绍翻译中的应用
  为了深入理解归化策略在文物介绍翻译中的运用,作者选用《日历》中一些翻译实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翻译技巧与方法。通过对译文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加以总结,给其他译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增译法
  对于文化差异形成的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译者可采用增译的方法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外国读者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适用于原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如介绍“素面折腹大银碗”一物时涉及书法艺术,其中“颜真卿”可译为“Yan Zhenqing, a leading Chinese calligrapher, military general, politician and a loyal governor of the Tang Dynasty who brought Chinese calligraphy to a new realm”。这样结合历史人物的背景介绍能够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此文物,唤起和国内游客类似的文化意识。
  例1:圆形方孔为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的铸币。钱文玉箸篆“五行大布”,笔画圆浑,布白疏匀。“五行”指道家阴阳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循环不息,暗喻流通之义。铜钱铸造精良,神韵奇绝,在恶钱劣币充斥的南北朝时期尤为可贵,故与“布泉”“永通万国”合称“北周三大美泉”。
  This is a Wu Xing Da Bu, literally “the large coin of the five elements (metal, wood, water, fire, and earth)”. It was issued in 574 by Emperor Wu of the Northern Zhou Dynasty. The name of it implies that the everlasting circulation of wealth is like the Five Elements, the system of five phases used for describing interaction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enomena in Daoist belief.   五行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特有的词汇,于外国读者而言,这是稀奇而有趣的事物,对此门道有着一探究竟的心理。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译者有必要添加相关解释,说明五行具体是哪五种元素,这样一来,使外国游人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宗教,满足他们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译者在译文中增加部分信息,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二)改译法
  改译是对原文做些调整,改变原句结构,提炼原文的主要信息,有助于读者理解。如“八曲忍冬纹白玉长杯”一物名称英译时,译者应结合实物图片及其历史背景来翻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进行直译。该物为唐代贵族的盛酒之器,形状为八曲椭圆形,之所以命名为长杯是因为与中国历代酒器羽殇、爵、耳杯、银碗等相比差别较大,而非其杯长。故英译时应稍作修改,按其实际形状进行描述,译为 “octagonal jade cup in oval shape”。又如《日历》中一月份月首语“西风东来”一词,指粟特、萨珊、罗马风格的器物造型、装饰纹样和工艺技术,在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由西向东渐次而来。这时我们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译为 “from the west”, 即忽视了外国读者与我们的空间参照物是不同的,我们认知里的“西”,比如中亚等地,西方人认为是“东”,但翻译为 “from the east” 似乎又太绝对,于是可改译为 “from the west of China”。除此之外,由于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这时需要优先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译者应对原文进行必要的改写。例如下面一段话选自《日历》中五月份主题语介绍。
  例2:在古人的认识里,金银百炼不消、稳定永恒,丹石坚固不朽、光泽长葆,草木枯荣不息、周而复始,它们都有如神仙之不老不死,因此道教中人常常通过服食金属、丹石、草木以求得道成仙。金银器的物理性能,使得金银器具在唐代更成为“仙经道术之所需”。唐人借助金银器具存放、炼烧、萃取药物,进而捣成丹丸,熬成膏散,煎成汤剂。何家村窖藏金银器中的炼丹药具,是迄今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次发现,生动诠释了唐代炼丹的盛行以及皇室贵族对长生的渴望。
  A rich collection of gold, silver and jade vessels was found from the Hejiacun Hoard which was proven to be used for the alchemical purpose. Alchemy had been practiced in China throughout the dynasties since the time of antiquity. It was an ancient branch of natural philosophy and proto-scientific tradition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the transmutation of natural materials like gold, silver, cinnabar, and other herbs into the creation of an elixir of immortality and the panaceas able to cure any disease.
  原文是典型的中国人归纳性思维模式,首先介绍金银器物理性能等背景信息,再详细描述其具体功能和作用,最后总结价值及意义。这是由于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而非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但恰恰相反,西方人所秉承的是演绎性思维模式,与中国人习惯迂回的曲线思维相比,他们则是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因此译者在翻译原段落时,应考虑西方读者的思维模式与阅读习惯,调整语句结构进行改译,先阐述物品的属性用途等具体信息,再说明背景信息。
  (三)省译法
  省译也叫“删减”翻译,指将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却不需要的词语省去,以避免译文冗余、累赘。
  例3:金碗捶揲成型,内外通体錾刻纹饰。外壁上层莲瓣纹内錾出鹿、兔、鸳鸯和鸿雁,或撒蹄奔走,或伫立凝望,动静有异,栩栩如生。莲瓣间装饰飞鸟,展翅苍穹,逐日长鸣。下层莲瓣中錾刻卷草和如意云头纹。碗底在一周卷草纹中錾刻一回首鸳鸯,顾目流盼。整体造型饱满庄重,装饰富丽华美,是目前所见唐代最大的金质食器。
  Gold bowl carved on the exterior with lotus petals dotted with a deer, a rabbit and a wild swan on the petals, and birds flying in between on the upper part. Tendrils and tufts of clouds fill the lower section of lotus petals. A mandarin duck is engraved on the bottom. It is the largest gold food utensil from the Tang Dynasty ever discovered.
  例3是關于鸳鸯莲瓣纹金碗的简介,其中含有大量描述性的四字成语,如“栩栩如生”“展翅苍穹”“富丽华美”等,其目的是让纹饰图案跃然于纸上,唤起汉语读者心中关于美的感受,假若这些词藻加以保留翻译到英译文本中,在西方读者心中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审美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些堆砌的华丽词藻对于英语读者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含义,只能加重他们的阅读负担,使其难以消化理解。因此,译者需要删减一些属于汉族文化特有的夸张和渲染的词句。这样一来,外国游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到有效信息,有利于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   (四)类比法
  类比指运用目的语国家中的相似事件、人物或事物来说明源语的相关内容,是一种巧妙的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译法。比如,“胆瓶”一词因器型像悬挂的苦胆而得名,但外国游客对其毫无概念,不妨翻译为“pear-shaped bottle”,既简单通俗,又形象易懂,读者可以在“文物—文字—参观者”这样的三维互动中直观地捕捉信息,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文物。
  例4:何家村窖藏共出土银石榴罐4件,形制大小极为相似,其中1件有盖塞,3件盖塞遗失。银石榴罐是炼丹的专业器具。结合罐底的黑色烟灰及同时出土的大量丹砂,推测使用时应该是将丹砂粉碎后装入罐内,通过加热罐底使丹砂硫气化,从而炼制出水银,由此看,石榴罐就是一个简单的蒸馏器。
  Four silver bottles like this were found from the
  Hejiacun Hoard measuring the size of a fist and in the shape of a pomegranate, each with a stopple (missing on this one). Black powder was found inside together with a large amount of cinnabar at the time of discovery. It is inferred that ground cinnabar was heated in it to get mercuric sulfide for people to ingest for immortality. This bottle must be part of a distilling apparatus like a cucurbit.
  由于中西方的审美情趣不同,不同文化对同一物体可能有共同的喻体,但更多时候是用不同的喻体表达相同的语义。如原文在翻译文物“银石榴罐”时若译为“silver pomegranate-shaped bottle”,只是说明了其形状,且“石榴”这个意象在西方读者(尤其欧美)眼中是比较陌生的,不妨在此进行转换,运用另一个喻体译为“cucurbit”,指一种葫芦形的蒸馏瓶,既阐明了文物的形状又说明其功能。这样既克服了文化因素的限制,又加强了文化沟通交流的效果。
  五、结语
  翻译的本质目的是沟通,尽可能地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意思。归化和异化从来都不是相互排斥的存在,而是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的。文物翻译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翻译,在向大众普及知识的同时也承载着传递文化的重任,其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原则决定了译者应照顾到外国读者的接受能力,筛选重要的文物信息,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从而达到传播本族语言与文化的目的。
  周天依梦
  1997年生,女,汉族,重庆梁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外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参考文献:
  [1]陈雪琦.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厅文物翻译初探[J].海外英语,2020(11):138-139,143.
  [2]李开荣.试论文物名称英译文化信息的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2001(04):10-13.
  [3]朱安博,杨艺.国家博物馆文物翻译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7,30(03):45-48.
  [4]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05):41-43.
其他文献
摘要:敦煌壁画从十六国到元代发展了近千年,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审美风尚,有着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本文简要阐述了佛教文化和唐代山水画对敦煌壁画的影响,并从敦煌壁画自身的色彩表现、笔法语言、山式造型以及装饰性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敦煌壁画;佛教;唐代  一、佛教对敦煌壁画的影响  秦以前的中国文化体系基本上是在相
期刊
摘要:在强调素质化教育的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开展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我国各大高校都逐渐开始重视起油画教学,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油画教学;创新思维;高校教育;具体措施  一、当前我国油画教育
期刊
摘要:北方草原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金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金银器的发展演变各有特点,不能简单理解为历史的分期发展。文章在研究比较了许多鲜卑金银器的基础上,对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装饰手法、纹饰题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鲜卑金银器随着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的改变,其分期的界定也被重新定义了,因此,本文对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艺术研究做了新的探讨。鲜卑金银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都结合了前代的特点,在前代的
期刊
1449 年 6 月,面对三路南侵的瓦剌大军,明英宗朱祁镇统率 20 万精锐御驾亲征,却不幸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这一战太过惨烈,随行的文武官员大多死于乱军之中,活下来的也几乎都随同英宗做了俘虏。其中就包括 29 岁的刑部员外郎项忠,他被勒令在瓦剌军中养马。  彪悍的瓦剌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嘉兴书生竟趁众人不注意,挟持了两匹马向南而逃,一同拐走的,还有一个他在营中刚刚认识的瓦剌女人
期刊
摘要:货币从夏商时期开始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每个王朝都会铸造自己的货币,象征统治权,甚至连农民起义军都会铸造自己的货币。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以及时代的审美倾向。各朝各代货币的大小、材料、铸造工艺、版别都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时代的审美情趣。在如此繁多的货币种类中,宋代的货币可以说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珍宝。  关键词:钱币;书法;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两宋时期市民阶级不
期刊
摘要: 浙江剪紙作为我国剪纸艺术的主要代表。通过对浙江剪纸的分析,我们能够剖析出我国剪纸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意见,结合现代元素,创新剪纸艺术的生存模式,推动剪纸产业化以及市场化发展,开拓新的传承发展之路,助推文化产业与中国经济发展,为中国剪纸艺术创造一条薪火相传之路。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市场化发展;纸艺再创造  一、引言  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期刊
在书画圈里,提起“金陵画佛人”无人不知,即张德全大师也。他还被人尊称为“佛爷”,为什么称为“佛爷”呢?原来,张德全先生善于画佛,尤喜弥勒佛,因为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弥勒佛会给人们带来快乐、幸福、好运、财富。加之张先生年逾古稀,精神矍铄,须发霜染,有仙风道骨之神韵;眉目和善,谈吐风雅,承吴楚雅士之风,所以大家便尊称他为“佛爷”。  一、技法精湛,浑然天成  张先生自幼酷爱美术,承于良好天赋,勤奋学习
期刊
摘要: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更迭发展中,遗留下的文物本身就代表了当时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帮助现代社会的人们真实地还原并了解当时的文化,具备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这也是我国考古事业逐渐得到重视的原因所在。但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考古的发掘现场,文物往往会因为自身材料的特征、外界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破损。由此出发,文章就考古发掘现场导致文物破损的主要因素作出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文物发掘保护策略。  关
期刊
摘要: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不是一次性工作就能解决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的指导之下,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通过积极创新探索和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  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技术  被列为文物行列的建筑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和遺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可观的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形式,
期刊
摘要:1954年,石兴邦先生主持发掘了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与此同时,关于彩陶纹饰的含义,社会各界也展开了激烈讨论,至今已有二十余种解释,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属于新石器时代年代较早且纹饰特点较为突出的彩陶类型。半坡类型彩陶不仅是古代先民的日用器皿,同时也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先民们在陶器表面饰有大量精美的彩绘纹饰,主要分为象生纹和几何纹两大类,象生纹主要有鱼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