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成年藏獒在青海、甘肃、西藏等藏区出售的极少.
据藏獒圈内的领军人物郑州王占奎回忆,
1986年他第一次进藏寻找藏獒,那时的藏民根本不卖自家的獒,要交朋友、送礼物,才能交换一条小獒仔。
比国外宣传“喜马拉雅山的神獒”晚了十多年后的1996年,内地才有报纸宣传藏獒;
1998年,那时能打听到的最高价也就不到一万;
2002年,内地的藏獒买卖正式登场;
2003年,一只好藏獒的成交价约3万人民币左右;
2004年,可查到的成年獒最高价分别是17.5万和30万人民币;
2005年,众多的藏獒投资人涌入市场,调查到的成交最高额是100万人民币;
2006年,玉树藏獒展上,一獒主开价500万,未成交;
2007年8月,遍传天下的“獒王”成交,成交额390万人民币;
2007年11月,天津一买家买入名叫“怪兽”的藏獒,成交价500万人民币。
从1998年到2008年我们的工资涨了约10倍。
从1998年到2008年北京的房价涨了约2.5倍。
从1998年到2008年藏獒的最高价涨了500倍。
短短十年的时间,藏獒的价格发疯般上扬,比股票的大牛市还让人兴奋,血脉贲张。如此的上涨幅度,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炒作?这么多的成交量是市场需求还是投资过剩?闹哄哄你没唱罢我也登场的市场,究竟是饱和还是潜力巨大?獒价赶上了房价,究竟是獒疯狂还是人疯狂?众多看门道和看热闹的人来来往往,为藏獒思索奔忙。
混乱的价格,物有所值还是炒作?
针对众多高价藏獒的新闻报道在价格上是否真实,笔者采访到了国外回来,在北京成立一家藏獒服务网站的张总,他听后微笑不答,最终被我问出一句话,“你没看见那上面写的是‘价值×××元么?’”也就是说,这个价格不是成交价,而是獒主自己的价值观。再问,张总再也不肯说了。对于此种手法,很多圈内人都心知肚明,却不愿挑破。
然而,在近几年成交价格高涨的同时,也有与其背道而驰的事。2007年的一个藏獒展会上,有人将3只小獒撮堆卖了500元人民币,场内外一片哗然;在一个藏獒网站的留言板里,还发现了标价“便宜卖了”的消息,一只10个月大的“霸道的儿子”仅5000元;一条2岁的成年獒只要8000元人民币。习惯了价格高高在上够不着的人们被若干类似的消息弄得晕头转向,不是高得离谱么?低价格又是怎么回事?那些高价成交的又该怎样解释?低价的能买吗?
有网上消息,一业内人士评论现在的价格:“现在动不动就有人称其藏獒价值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纯粹是炒作,而且炒得过了头了。”
老陈在北京大兴自己有个獒园,已经养了5、6年藏獒,对这个问题他这样解释:“这些价格有些是自己炒上去的,有些是买家有实力认为物有所值的,不那么好分清。在这圈子里一般人不会将价格弄得高到没谱。再说了,自家要买獒,总要有懂行的朋友帮忙的,这么高的价格,没人会乱花。价格的升高我觉得就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有人买才有人卖,对吧?”
王占奎认为,虽说藏獒的潜力还有待开发,但国人们在这种事情上跟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国外对这样一种物种究竟要不要投资会有一个长时间的研究,而国内主要以跟风为主,近几年的价格一哄而上,不能排除炒作。但真正好的藏獒应该价格不菲。首先,物以稀为贵,真正的好獒太少了,这个跟集邮差不多。一张好邮票只有这一张,自然珍贵,真正的好藏獒也值得珍惜。另一个呢,就是互相攀比。有的是因为你买了一个好的,很贵,我要买一个更好的,更贵,这个买了以后再卖,就会更贵些,然后,价格就上去了。买了这条贵的,配种费自然就水涨船高,生下来的小獒价格也就上去了,是这样一个攀升的过程。
对于那些低价的,老陈解释:“那些更是因为跟风才会有的后果,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原来是靠倒卖狗挣钱,现在都是有了钱才能养狗,但是有人看着别人挣钱眼热,不管自己的条件,借钱或者凑钱也要弄一条,2、3万一条的獒品质就难保证了;人家獒王的配种费15万,能买他好几条了,他自然不舍得花这么多钱,那配出来的小獒品种也好不到哪儿去,只能低价卖出。你说能不乱吗?”
养藏獒——到底要花多少钱?
老陈给我们列出一组数字。
现在北京多数人给獒打的疫苗是在张家湾购买的,自己回家让饲养员注射,一条幼獒,从出生到卖出,要打5次疫苗,也有的打3次,每支25元。成年獒每年2次。
幼獒基本上吃母獒的奶,但也有母獒奶水不多的情况,他给小獒们吃得是一种美国原装进口的营养液,幼獒每三天要吃一瓶,每瓶60毫升,90块钱,一盒5瓶一起买。吃到第5天能加辅食,但即使加了辅食,也要到一个月才断奶。
幼獒的辅食要有鸡蛋和奶,到5、6个月的时候,要添加肉了。
北京另一个獒园的大鹏说,他照顾的獒到5、6个月的时候要加软筋骨,要有牛林肉(牛的后腿部:腰脊球尖肉,属于精瘦肉)。獒长到10-11个月左右基本可以说成年,那时每天要吃1斤半到2斤生牛肉,现在每斤牛肉大概在十几块钱一斤;喂食生肉后还要定期喂驱虫药,以防止寄生虫。除此之外,还要有粮食,比如窝头等。但这只是一个参照,也有人给藏獒喂犬粮、豆面、鱼粉、鸡蛋。不同等级的獒也会受到不同待遇。仔细一算,光牛精瘦肉这一项,就比人的伙食还费钱。
养獒除了要选址盖犬舍、水电这些费用之外,还有饲养人员的费用要计入。现在有专门学习豢养藏獒的地方,学成出来基本都到各家獒园工作。大鹏介绍,好的饲养员一个月工资2000-3000都不算多,最差的也要千八百块钱一个月。而且这些饲养员基本都是24小时全天候跟踪饲养,人员吃住也是一部分费用。
老陈的獒园里有十几条成年獒,现在小獒大约有30-40条左右,全年花销大约在30-50万人民币。他的伙计还因为藏獒的伙食好,曾经偷过喂藏獒的鸡蛋吃,离开獒园后有人打扫他床铺,从床缝扫出了一堆鸡蛋皮。
大鹏所在的獒园不到30条成年獒,截止到2月初有60多条小獒,基本上幼犬比成年獒的花费要高不少,其中含营养液、防疫、特别护理等。一个月光是伙食费要2万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北京普通白领一年的工资或者普通农民一家人一年的总收入。
套用一句话:“没钱别养獒。”
藏獒买卖是“三无”市场
没有官方机构参与,没有全国通用的商品检验标准,没有固定的市场规范,目前藏獒市场在中国还是只有私下交易一条路可走。
王占奎讲:“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标准、权威的鉴定机构。世界各国都有自己制定的藏獒标准,英国一个标准,美国一个标准,可在国内却是河南一个标准,甘肃一个标准,各地的技术监督局也都有不同的标准,虽说这些标准大同小异,可还是没有完全统一。就连390万的獒王都没有一个证书,那也是他个人觉得就值这个价。藏獒买卖在中国只是一种个人行为。
“其他的动物,马牛羊,都有一个定价标准,藏獒在中国却是一个被遗忘的物种,即便现在这么火爆,也是一个民间的行为,靠的是獒圈的内部规范。正常研究的渠道应该是从上向下,政府出面研究制定标准,让民间遵守、发展;现在是民间自己琢磨,向上汇报,倒是有农业部、畜牧局的单位合作,但没有政府拨款,从来都是民间组织向上交钱,这种发展完全是倒置的!”
藏獒买卖的价格大部分都是自己估计,因为是私下交易,没有合同,没有约束,王占奎的獒园是自己制定的合同,他笑说“防止上当受骗”。可以说,这种买卖完全靠的是信誉度,像在历史上古老的物物交换之后出现的简单货币交易,又有点像现代的网上购物。
老陈说:“因为这个圈子的范围并不大,只要有一次不良记录,下次的生意就难做了。”
买卖双方的信息都是从仅有的网络、藏獒类杂志和熟人间的口口相传。多数都是买家卖家一对一商谈,也有专门牵线的中间人。购买藏獒的用途界限很模糊,有的是为欣赏,但又不排斥赚些配种费,但这种獒主不会因为缺钱而让自家的獒多次配种,一般会根据其他信息调整自家藏獒配种的条件,不光是钱,还要有优良的母獒。他们自己说,优良的种子不可以浪费。
老陈和朋友杨老板就是这样的养家,因为做生意,他们不缺钱,养獒纯为了爱好,“逐渐淘汰不甚理想的獒,将现有的獒在配种上做弥补。包括骨量、毛色、头型等等。”老陈说:“除非遇到比自己手里更好的,有可能会把品相稍差的卖掉。但即使要卖掉,也不会随便什么人都能买,我们还得考察呢。”这种感觉听着有点像英国人卖劳斯莱斯。
买回去的獒基本没有退货一说,獒主自己也不愿意自家的獒生病,平时一般都会加强管理,仔细防疫。但真要是出问题了,只能自己想办法。人吃五谷杂粮都难免有病,何况是狗?
民间的买卖也有自己的规定,自我要求严格的,都会弄一个血统证书,上面写着此獒的祖父母,父母,旁系直系,“反正獒圈就这么大,想造假还不太容易。”王占奎说。
诚信,是这个圈子现存并都在遵守的一条准则。
价值还是值价?——饱和还是潜力?
“到顶了,”《藏獒三部曲》作者杨志军在谈到藏獒还有多少升值空间时说,“现在的价格就是虚高,就是泡沫。藏獒珍贵在哪里?在它的纯,但纯种本身就是个模糊的说法。现在并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的基因测试证明谁是真正的纯种。而且从科学角度来看,根本不存在纯不纯种的问题。”
有人把獒价比作股票,点数升的太高不是入市良机,但杨志军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升值不能同日而语。“藏獒的市场没有股票那么高的全民认知或者说科学认知,它的升值是盲目的,是被哄抬而上的。”
天津那只“怪兽”的饲养员老张则自豪地指着自己喂养的藏獒说:“这才哪儿到哪儿,藏獒的价格还会涨的。”
王占奎的解说比较详细:“我觉得藏獒的价格现在还不是很到位,好獒的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当然我指的是特别优良的品种。特别优良的品种从全世界来说也不过就300条,国内能占到200-250条左右,这个数字不会随着热火朝天的藏獒繁育的增加而下降的。
“今年爆出天价的藏獒,不管是上海的210万、武汉390万的,还是天津500万,都是一种藏獒价值的突出体现。今后我相信可能最高成交价会达到500万到800万左右。”
那么到底藏獒的如此天价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王占奎解释:“这个是用做引种的。那年兰州从国外引进了一只种公羊,也花了1万美金,这是为了更好地繁育。藏獒的高价也是因为这个,或者说多数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北京的老陈则认为,现在所说的高价是个别的,只有这几个真正的好獒会有这样的高价。真正能够拥有完美品相的好獒实在是少之又少,不能将所有的獒放在一起比较。一条獒在品相上差一点,价钱上就差出一大截,真正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假如一个獒园一年能有70-80条小獒出生,但这七八十条里也挑不出三两条顶尖的。顶尖的幼獒能卖到100万一条,差一点的也就3、5万。
獒价差距之大令人咋舌。这说明,现在我们听到的天价藏獒并不能代表藏獒价格的整体水平,一条普通的成年獒价格,跟獒王的价格差了不止十倍百倍。
从众多人的话里能听出一件事,那就是,现在的养獒人买獒,还是主要买品相的,其他的并不重要。品相包括头形、嘴形,眼形、眼神,毛量、毛色、骨量、尾型、爪子的大小等等。因为宠物化,对于它们的其他能力已经不太重视了。可以说,藏獒的价格和价值,基本上都是由外形在做主。
“藏獒现在需要的是精心繁育,不要为了配种费和贩卖小獒随意地进行交配。控制藏獒品质,让混乱的繁育配种逐渐地平稳下来,慢慢过渡到理智、科学的范围,这也是对藏獒的一种有效保护。”王占奎对于现在没有限制的配种现象讲出了上述期望。
保护肉体还是精神?
中国的藏獒在国人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986年,王占奎就是从一本国外的杂志上看到“来自喜马拉雅山的神獒”的报道,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件宝贝,一种国宝。而国内直到1998年王占奎养了10年藏獒后,才在河南的《大河报》上正式报道藏獒,这之后,《拉萨晚报》、《西宁晚报》用了大版面介绍藏獒的事,国人才开始知道和认可藏獒。
王占奎说到这一点,非常激动,“很多人都不知道,藏獒是濒临灭绝的物种。全世界就在中国,全国就在西藏的气候环境和地域环境最适合藏獒生长,国外关注藏獒比我们要早的多,国内应该有更多的人关注。”
藏獒在国内直到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保护,也曾经开研讨会讨论过一次,也有人在组织策划这件事,但现在还没有真正实行。我们在采访中,众多的獒主表示,真正希望政府能够有所作为,把这个珍贵的物种保护起来。张总在谈话中说:“藏獒一定要保护,国外的研究比我们正规多了,我们中国不能什么本土东西的研究都让国外占先吧?!现在我的朋友或者我接触过的很多獒主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但政府不出面不出台文件,民间再大的声势也终究不能被全民认可,还是达不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件事非做不可。”杨志军说,“保护一种动物,是不能靠民间就能完成的事情。”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应该是黄金产业,”王占奎说,“这么好的机会,现在认识藏獒的人越来越多,正是政府介入合理引导的最佳时机。”
单就保护藏獒,所有人一致同意。但我们应该挽救的是什么?杨志军答:“很多人现在都能意识到藏獒的保护了,但我们保护的不应该只是它们的肉体,那些在笼子里任人审视的藏獒们,怕是连基本的捕食都要忘记了。”
我们还不要忘了,最初在描述藏獒的诸多优点时,“对主人的忠诚”是最吸引人的,而在我们采访众多獒主时,他们一致表示,他们的獒还是认得自己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主人的,甚至跟它们调和的过程也很简单,在长途跋涉后给它喂食,甚至在接回家后拿着绳子遛一圈,它就不再害怕。主人讲,这也要缘分。
但,这是我们听说过的勇猛、刚强的藏獒吗?这是那种传说中对主人以外的人都抱有怀疑的藏獒吗?它们的忠诚是身价的基本,它们的忠诚现在却能如此轻易地转变。这个原因恐怕连心理学家也不能圆满地解说了。杨志军在电话里跟我强调了三遍,藏獒身上宠物的性质越明显、个头越高,它本身的能力就有可能越小、失去的就越快;而这种能力的缺失,才是藏獒保护中更加需要关注的。它现在的价格是人们赋予它的名声、它的传说、它已经慢慢消失的忠诚和它的勇敢,但一旦这些没有了,它的价格难道就仅仅停留在貌似勇猛的外表吗?!
在网上,我们很少见到藏獒除了繁育外的其他研究,在百般搜索后,找到了一些藏獒边缘研究,例如皮毛价值,肉用价值等等。在聊天时顺便问了杨志军的意见,他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好像没什么用吧?先说皮毛,女士们的貂皮狐狸皮大衣为什么有市场?因为漂亮。如果真要保暖,羽绒服已经发明了N多年了;再说肉用,这更是无稽之谈,如果把肉用价值放在桌面上说,那无疑就把藏獒推到了可以屠杀的位置上,那是糟蹋!那就连藏獒最起码的尊严也要被剥夺了,还谈什么保护?!”
小到藏獒,大到所有的动物,我们在做的事究竟是保护,还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究竟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我们是在保护藏獒的肉身还是在保护藏獒的精神?现在看来大多在保护藏獒的价格!
据藏獒圈内的领军人物郑州王占奎回忆,
1986年他第一次进藏寻找藏獒,那时的藏民根本不卖自家的獒,要交朋友、送礼物,才能交换一条小獒仔。
比国外宣传“喜马拉雅山的神獒”晚了十多年后的1996年,内地才有报纸宣传藏獒;
1998年,那时能打听到的最高价也就不到一万;
2002年,内地的藏獒买卖正式登场;
2003年,一只好藏獒的成交价约3万人民币左右;
2004年,可查到的成年獒最高价分别是17.5万和30万人民币;
2005年,众多的藏獒投资人涌入市场,调查到的成交最高额是100万人民币;
2006年,玉树藏獒展上,一獒主开价500万,未成交;
2007年8月,遍传天下的“獒王”成交,成交额390万人民币;
2007年11月,天津一买家买入名叫“怪兽”的藏獒,成交价500万人民币。
从1998年到2008年我们的工资涨了约10倍。
从1998年到2008年北京的房价涨了约2.5倍。
从1998年到2008年藏獒的最高价涨了500倍。
短短十年的时间,藏獒的价格发疯般上扬,比股票的大牛市还让人兴奋,血脉贲张。如此的上涨幅度,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炒作?这么多的成交量是市场需求还是投资过剩?闹哄哄你没唱罢我也登场的市场,究竟是饱和还是潜力巨大?獒价赶上了房价,究竟是獒疯狂还是人疯狂?众多看门道和看热闹的人来来往往,为藏獒思索奔忙。
混乱的价格,物有所值还是炒作?
针对众多高价藏獒的新闻报道在价格上是否真实,笔者采访到了国外回来,在北京成立一家藏獒服务网站的张总,他听后微笑不答,最终被我问出一句话,“你没看见那上面写的是‘价值×××元么?’”也就是说,这个价格不是成交价,而是獒主自己的价值观。再问,张总再也不肯说了。对于此种手法,很多圈内人都心知肚明,却不愿挑破。
然而,在近几年成交价格高涨的同时,也有与其背道而驰的事。2007年的一个藏獒展会上,有人将3只小獒撮堆卖了500元人民币,场内外一片哗然;在一个藏獒网站的留言板里,还发现了标价“便宜卖了”的消息,一只10个月大的“霸道的儿子”仅5000元;一条2岁的成年獒只要8000元人民币。习惯了价格高高在上够不着的人们被若干类似的消息弄得晕头转向,不是高得离谱么?低价格又是怎么回事?那些高价成交的又该怎样解释?低价的能买吗?
有网上消息,一业内人士评论现在的价格:“现在动不动就有人称其藏獒价值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纯粹是炒作,而且炒得过了头了。”
老陈在北京大兴自己有个獒园,已经养了5、6年藏獒,对这个问题他这样解释:“这些价格有些是自己炒上去的,有些是买家有实力认为物有所值的,不那么好分清。在这圈子里一般人不会将价格弄得高到没谱。再说了,自家要买獒,总要有懂行的朋友帮忙的,这么高的价格,没人会乱花。价格的升高我觉得就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有人买才有人卖,对吧?”
王占奎认为,虽说藏獒的潜力还有待开发,但国人们在这种事情上跟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国外对这样一种物种究竟要不要投资会有一个长时间的研究,而国内主要以跟风为主,近几年的价格一哄而上,不能排除炒作。但真正好的藏獒应该价格不菲。首先,物以稀为贵,真正的好獒太少了,这个跟集邮差不多。一张好邮票只有这一张,自然珍贵,真正的好藏獒也值得珍惜。另一个呢,就是互相攀比。有的是因为你买了一个好的,很贵,我要买一个更好的,更贵,这个买了以后再卖,就会更贵些,然后,价格就上去了。买了这条贵的,配种费自然就水涨船高,生下来的小獒价格也就上去了,是这样一个攀升的过程。
对于那些低价的,老陈解释:“那些更是因为跟风才会有的后果,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原来是靠倒卖狗挣钱,现在都是有了钱才能养狗,但是有人看着别人挣钱眼热,不管自己的条件,借钱或者凑钱也要弄一条,2、3万一条的獒品质就难保证了;人家獒王的配种费15万,能买他好几条了,他自然不舍得花这么多钱,那配出来的小獒品种也好不到哪儿去,只能低价卖出。你说能不乱吗?”
养藏獒——到底要花多少钱?
老陈给我们列出一组数字。
现在北京多数人给獒打的疫苗是在张家湾购买的,自己回家让饲养员注射,一条幼獒,从出生到卖出,要打5次疫苗,也有的打3次,每支25元。成年獒每年2次。
幼獒基本上吃母獒的奶,但也有母獒奶水不多的情况,他给小獒们吃得是一种美国原装进口的营养液,幼獒每三天要吃一瓶,每瓶60毫升,90块钱,一盒5瓶一起买。吃到第5天能加辅食,但即使加了辅食,也要到一个月才断奶。
幼獒的辅食要有鸡蛋和奶,到5、6个月的时候,要添加肉了。
北京另一个獒园的大鹏说,他照顾的獒到5、6个月的时候要加软筋骨,要有牛林肉(牛的后腿部:腰脊球尖肉,属于精瘦肉)。獒长到10-11个月左右基本可以说成年,那时每天要吃1斤半到2斤生牛肉,现在每斤牛肉大概在十几块钱一斤;喂食生肉后还要定期喂驱虫药,以防止寄生虫。除此之外,还要有粮食,比如窝头等。但这只是一个参照,也有人给藏獒喂犬粮、豆面、鱼粉、鸡蛋。不同等级的獒也会受到不同待遇。仔细一算,光牛精瘦肉这一项,就比人的伙食还费钱。
养獒除了要选址盖犬舍、水电这些费用之外,还有饲养人员的费用要计入。现在有专门学习豢养藏獒的地方,学成出来基本都到各家獒园工作。大鹏介绍,好的饲养员一个月工资2000-3000都不算多,最差的也要千八百块钱一个月。而且这些饲养员基本都是24小时全天候跟踪饲养,人员吃住也是一部分费用。
老陈的獒园里有十几条成年獒,现在小獒大约有30-40条左右,全年花销大约在30-50万人民币。他的伙计还因为藏獒的伙食好,曾经偷过喂藏獒的鸡蛋吃,离开獒园后有人打扫他床铺,从床缝扫出了一堆鸡蛋皮。
大鹏所在的獒园不到30条成年獒,截止到2月初有60多条小獒,基本上幼犬比成年獒的花费要高不少,其中含营养液、防疫、特别护理等。一个月光是伙食费要2万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北京普通白领一年的工资或者普通农民一家人一年的总收入。
套用一句话:“没钱别养獒。”
藏獒买卖是“三无”市场
没有官方机构参与,没有全国通用的商品检验标准,没有固定的市场规范,目前藏獒市场在中国还是只有私下交易一条路可走。
王占奎讲:“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标准、权威的鉴定机构。世界各国都有自己制定的藏獒标准,英国一个标准,美国一个标准,可在国内却是河南一个标准,甘肃一个标准,各地的技术监督局也都有不同的标准,虽说这些标准大同小异,可还是没有完全统一。就连390万的獒王都没有一个证书,那也是他个人觉得就值这个价。藏獒买卖在中国只是一种个人行为。
“其他的动物,马牛羊,都有一个定价标准,藏獒在中国却是一个被遗忘的物种,即便现在这么火爆,也是一个民间的行为,靠的是獒圈的内部规范。正常研究的渠道应该是从上向下,政府出面研究制定标准,让民间遵守、发展;现在是民间自己琢磨,向上汇报,倒是有农业部、畜牧局的单位合作,但没有政府拨款,从来都是民间组织向上交钱,这种发展完全是倒置的!”
藏獒买卖的价格大部分都是自己估计,因为是私下交易,没有合同,没有约束,王占奎的獒园是自己制定的合同,他笑说“防止上当受骗”。可以说,这种买卖完全靠的是信誉度,像在历史上古老的物物交换之后出现的简单货币交易,又有点像现代的网上购物。
老陈说:“因为这个圈子的范围并不大,只要有一次不良记录,下次的生意就难做了。”
买卖双方的信息都是从仅有的网络、藏獒类杂志和熟人间的口口相传。多数都是买家卖家一对一商谈,也有专门牵线的中间人。购买藏獒的用途界限很模糊,有的是为欣赏,但又不排斥赚些配种费,但这种獒主不会因为缺钱而让自家的獒多次配种,一般会根据其他信息调整自家藏獒配种的条件,不光是钱,还要有优良的母獒。他们自己说,优良的种子不可以浪费。
老陈和朋友杨老板就是这样的养家,因为做生意,他们不缺钱,养獒纯为了爱好,“逐渐淘汰不甚理想的獒,将现有的獒在配种上做弥补。包括骨量、毛色、头型等等。”老陈说:“除非遇到比自己手里更好的,有可能会把品相稍差的卖掉。但即使要卖掉,也不会随便什么人都能买,我们还得考察呢。”这种感觉听着有点像英国人卖劳斯莱斯。
买回去的獒基本没有退货一说,獒主自己也不愿意自家的獒生病,平时一般都会加强管理,仔细防疫。但真要是出问题了,只能自己想办法。人吃五谷杂粮都难免有病,何况是狗?
民间的买卖也有自己的规定,自我要求严格的,都会弄一个血统证书,上面写着此獒的祖父母,父母,旁系直系,“反正獒圈就这么大,想造假还不太容易。”王占奎说。
诚信,是这个圈子现存并都在遵守的一条准则。
价值还是值价?——饱和还是潜力?
“到顶了,”《藏獒三部曲》作者杨志军在谈到藏獒还有多少升值空间时说,“现在的价格就是虚高,就是泡沫。藏獒珍贵在哪里?在它的纯,但纯种本身就是个模糊的说法。现在并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的基因测试证明谁是真正的纯种。而且从科学角度来看,根本不存在纯不纯种的问题。”
有人把獒价比作股票,点数升的太高不是入市良机,但杨志军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升值不能同日而语。“藏獒的市场没有股票那么高的全民认知或者说科学认知,它的升值是盲目的,是被哄抬而上的。”
天津那只“怪兽”的饲养员老张则自豪地指着自己喂养的藏獒说:“这才哪儿到哪儿,藏獒的价格还会涨的。”
王占奎的解说比较详细:“我觉得藏獒的价格现在还不是很到位,好獒的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当然我指的是特别优良的品种。特别优良的品种从全世界来说也不过就300条,国内能占到200-250条左右,这个数字不会随着热火朝天的藏獒繁育的增加而下降的。
“今年爆出天价的藏獒,不管是上海的210万、武汉390万的,还是天津500万,都是一种藏獒价值的突出体现。今后我相信可能最高成交价会达到500万到800万左右。”
那么到底藏獒的如此天价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王占奎解释:“这个是用做引种的。那年兰州从国外引进了一只种公羊,也花了1万美金,这是为了更好地繁育。藏獒的高价也是因为这个,或者说多数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北京的老陈则认为,现在所说的高价是个别的,只有这几个真正的好獒会有这样的高价。真正能够拥有完美品相的好獒实在是少之又少,不能将所有的獒放在一起比较。一条獒在品相上差一点,价钱上就差出一大截,真正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假如一个獒园一年能有70-80条小獒出生,但这七八十条里也挑不出三两条顶尖的。顶尖的幼獒能卖到100万一条,差一点的也就3、5万。
獒价差距之大令人咋舌。这说明,现在我们听到的天价藏獒并不能代表藏獒价格的整体水平,一条普通的成年獒价格,跟獒王的价格差了不止十倍百倍。
从众多人的话里能听出一件事,那就是,现在的养獒人买獒,还是主要买品相的,其他的并不重要。品相包括头形、嘴形,眼形、眼神,毛量、毛色、骨量、尾型、爪子的大小等等。因为宠物化,对于它们的其他能力已经不太重视了。可以说,藏獒的价格和价值,基本上都是由外形在做主。
“藏獒现在需要的是精心繁育,不要为了配种费和贩卖小獒随意地进行交配。控制藏獒品质,让混乱的繁育配种逐渐地平稳下来,慢慢过渡到理智、科学的范围,这也是对藏獒的一种有效保护。”王占奎对于现在没有限制的配种现象讲出了上述期望。
保护肉体还是精神?
中国的藏獒在国人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986年,王占奎就是从一本国外的杂志上看到“来自喜马拉雅山的神獒”的报道,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件宝贝,一种国宝。而国内直到1998年王占奎养了10年藏獒后,才在河南的《大河报》上正式报道藏獒,这之后,《拉萨晚报》、《西宁晚报》用了大版面介绍藏獒的事,国人才开始知道和认可藏獒。
王占奎说到这一点,非常激动,“很多人都不知道,藏獒是濒临灭绝的物种。全世界就在中国,全国就在西藏的气候环境和地域环境最适合藏獒生长,国外关注藏獒比我们要早的多,国内应该有更多的人关注。”
藏獒在国内直到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保护,也曾经开研讨会讨论过一次,也有人在组织策划这件事,但现在还没有真正实行。我们在采访中,众多的獒主表示,真正希望政府能够有所作为,把这个珍贵的物种保护起来。张总在谈话中说:“藏獒一定要保护,国外的研究比我们正规多了,我们中国不能什么本土东西的研究都让国外占先吧?!现在我的朋友或者我接触过的很多獒主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但政府不出面不出台文件,民间再大的声势也终究不能被全民认可,还是达不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件事非做不可。”杨志军说,“保护一种动物,是不能靠民间就能完成的事情。”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应该是黄金产业,”王占奎说,“这么好的机会,现在认识藏獒的人越来越多,正是政府介入合理引导的最佳时机。”
单就保护藏獒,所有人一致同意。但我们应该挽救的是什么?杨志军答:“很多人现在都能意识到藏獒的保护了,但我们保护的不应该只是它们的肉体,那些在笼子里任人审视的藏獒们,怕是连基本的捕食都要忘记了。”
我们还不要忘了,最初在描述藏獒的诸多优点时,“对主人的忠诚”是最吸引人的,而在我们采访众多獒主时,他们一致表示,他们的獒还是认得自己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主人的,甚至跟它们调和的过程也很简单,在长途跋涉后给它喂食,甚至在接回家后拿着绳子遛一圈,它就不再害怕。主人讲,这也要缘分。
但,这是我们听说过的勇猛、刚强的藏獒吗?这是那种传说中对主人以外的人都抱有怀疑的藏獒吗?它们的忠诚是身价的基本,它们的忠诚现在却能如此轻易地转变。这个原因恐怕连心理学家也不能圆满地解说了。杨志军在电话里跟我强调了三遍,藏獒身上宠物的性质越明显、个头越高,它本身的能力就有可能越小、失去的就越快;而这种能力的缺失,才是藏獒保护中更加需要关注的。它现在的价格是人们赋予它的名声、它的传说、它已经慢慢消失的忠诚和它的勇敢,但一旦这些没有了,它的价格难道就仅仅停留在貌似勇猛的外表吗?!
在网上,我们很少见到藏獒除了繁育外的其他研究,在百般搜索后,找到了一些藏獒边缘研究,例如皮毛价值,肉用价值等等。在聊天时顺便问了杨志军的意见,他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好像没什么用吧?先说皮毛,女士们的貂皮狐狸皮大衣为什么有市场?因为漂亮。如果真要保暖,羽绒服已经发明了N多年了;再说肉用,这更是无稽之谈,如果把肉用价值放在桌面上说,那无疑就把藏獒推到了可以屠杀的位置上,那是糟蹋!那就连藏獒最起码的尊严也要被剥夺了,还谈什么保护?!”
小到藏獒,大到所有的动物,我们在做的事究竟是保护,还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究竟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我们是在保护藏獒的肉身还是在保护藏獒的精神?现在看来大多在保护藏獒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