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的发展使计算机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里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和课外活动的补充这几方面结合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实用能力 专业应用 综合能力培养
在现今,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各行业以及各学科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更加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处理工作的能力。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内容很广,使用范围也很广泛的学科,但是不同的专业领域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高校培养实用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就要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而计算机这门学科,内容多样又要求有很强实践能力,所以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结合专业合理设置课程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几乎应用到了各行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门各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专业实际对计算机应用情况,各专业各有不同的侧重。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高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1 X的课程设置方案”,学校各专业均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再按专业类型分别开设其它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由于各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同,“1 X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 若干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必修或选修课程的设置上,需根据专业实际应用来设置课程。在分类上可以简单的按文理科来分,也可按各专业在应用计算机上的特点来分,可以参考以下分类和课程建议。
1、通信电子类。此类专业要求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需要掌握计算机接口及网络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2、 科学计算类。此专业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掌握数值计算与处理技术和(或)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
3、 信息管理类。此专业对一般程序设计知识与技能有较好的理解,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有较强的能力;需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统计预测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4、辅助设计类。此专业需要具有较好的程序设计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5、 基本应用类。这类专业主要是大部分的文科专业,需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要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与分析方法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常用软件的应用(如办公应用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网页设计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内容与名称根据专业实际要求确定)等。
二、改进课堂教学,注重与其他学科整合,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为计算机应用的多样性,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应用重点上也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探索与尝试结合其他学科特点,推动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动手能力,把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于本专业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上机目的,设计出上机任务,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评性,应要求学生在上机前设计出自己或小组的上机步骤,并且根据专业的不同,在内容上要有侧重,不能一门课程就是一个教案,比如说Flash课程,师范专业的主要是应用于课件制作,计算机专业可以偏向于网页的应用,所以在上机实验的任务上就要有所变化。在上机过程中,学生是主角,他们各自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教师要活跃上机课的气氛,创造相互协作的氛围,学生有问题能及时提出、能交流。教学的内容要灵活,贴近学生的专业,让学生在学会操作的同时,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在自己所学专业中的应用,并且能够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在课堂教育虽然已经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在学生上机和实际综合应用上,总还有一些不足,这就可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来帮助学生将所学几方面的知识贯穿到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办科技讲座,做针对性的培训,通过这些来吸引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了解一些最新的知识与发展方向,学会实用的技术;还有社团活动、技能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通过活动将掌握的知识引进到自己的专业,学为己用。包括一些文体活动中也会有许多计算机的应用,这些都能锻炼学生对计算机实用的能力。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还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可以引起学生自己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从而把握自己就业方向。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技术,是一种多学科的现代化工具,在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只是学会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里的计算机能力是高校人才的培养的方向,我们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发展方向,开拓创新,培养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使之符合行业岗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实用能力 专业应用 综合能力培养
在现今,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各行业以及各学科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更加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处理工作的能力。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内容很广,使用范围也很广泛的学科,但是不同的专业领域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高校培养实用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就要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而计算机这门学科,内容多样又要求有很强实践能力,所以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结合专业合理设置课程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几乎应用到了各行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门各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专业实际对计算机应用情况,各专业各有不同的侧重。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高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1 X的课程设置方案”,学校各专业均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再按专业类型分别开设其它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由于各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同,“1 X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 若干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必修或选修课程的设置上,需根据专业实际应用来设置课程。在分类上可以简单的按文理科来分,也可按各专业在应用计算机上的特点来分,可以参考以下分类和课程建议。
1、通信电子类。此类专业要求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需要掌握计算机接口及网络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2、 科学计算类。此专业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掌握数值计算与处理技术和(或)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
3、 信息管理类。此专业对一般程序设计知识与技能有较好的理解,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有较强的能力;需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统计预测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4、辅助设计类。此专业需要具有较好的程序设计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5、 基本应用类。这类专业主要是大部分的文科专业,需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要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与分析方法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常用软件的应用(如办公应用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网页设计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内容与名称根据专业实际要求确定)等。
二、改进课堂教学,注重与其他学科整合,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为计算机应用的多样性,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应用重点上也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探索与尝试结合其他学科特点,推动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动手能力,把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于本专业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上机目的,设计出上机任务,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评性,应要求学生在上机前设计出自己或小组的上机步骤,并且根据专业的不同,在内容上要有侧重,不能一门课程就是一个教案,比如说Flash课程,师范专业的主要是应用于课件制作,计算机专业可以偏向于网页的应用,所以在上机实验的任务上就要有所变化。在上机过程中,学生是主角,他们各自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教师要活跃上机课的气氛,创造相互协作的氛围,学生有问题能及时提出、能交流。教学的内容要灵活,贴近学生的专业,让学生在学会操作的同时,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在自己所学专业中的应用,并且能够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在课堂教育虽然已经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在学生上机和实际综合应用上,总还有一些不足,这就可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来帮助学生将所学几方面的知识贯穿到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办科技讲座,做针对性的培训,通过这些来吸引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了解一些最新的知识与发展方向,学会实用的技术;还有社团活动、技能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通过活动将掌握的知识引进到自己的专业,学为己用。包括一些文体活动中也会有许多计算机的应用,这些都能锻炼学生对计算机实用的能力。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还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可以引起学生自己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从而把握自己就业方向。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技术,是一种多学科的现代化工具,在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只是学会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里的计算机能力是高校人才的培养的方向,我们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发展方向,开拓创新,培养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使之符合行业岗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