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毋庸置疑,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更加熟练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一个十分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能力 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解题能力主要是指利用一定的程序方法或者规则对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不难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和数学解题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解题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十分基础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与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并优化和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1.指導观察,培养审题能力
在解题的全过程当中,审题无疑是最基础的环节,而在审题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为此,教师应该从日常的作业训练抓起,力争使学生掌握一些比较行之有效的审题程序。通常来讲,在审题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字部分表达的意思,分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结论,同时,还要找出问题中的主次,并且要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降低解题难度,从而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如:已知0≤α<β<γ<2π,且sinα+sinβ+sinγ=0,cosα+cosβ+cosγ=0,求β-α。因为要求β-α,所以要消去γ。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利用sin2γ+cos2γ+1进行消元,求出cos(β—γ)=﹣1/2,由于0<β-α<2π,所以可以得出β—γ的取值为2π/3或4π/3,同时,由于β—α<γ—α,所以可以确定β—α=2π/3。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就可以规范地将题目解出,而在这道题的审题中,主要就是对各个已知条件不断进行转化,然后根据不同条件之间的相互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2.发散思维,引导一题多解
从数学教学内容来看,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不止一种途径,所以在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所谓发散思维,主要就是指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呈现出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主要表现为思维视野的广阔。因此,解题训练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函数f(x)=(x2+2x+a)/x,x∈[1,+∞),如果在区间范围内,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在解题时我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求解。而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出了两种思路:第一,根据已知条件,在区间范围内f(x)>0恒成立,可以理解为x2+2x+a>0恒成立,设y=x2+2x+a在[1,+∞)上递增,所以当x=1时,函数最小值为3+a,所以当且仅当ymin=3+a>0时,函数恒成立,所以a>﹣3。第二,f(x)=x+a/x+2,x∈[1,∞),当a≥0时,函数值恒为正,当a<0时,函数f(x)为增函数,而x=1时,f(x)min=3+a,所以当且仅当3+a>0时,f(x)>0恒成立,所以a>﹣3。最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有效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3.掌握技巧,渗透解题方法
教师应该明白,要提高解题的效率,仅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普遍适用的解题方法,这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基本的解题规律与方法有捆绑法、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等几种方法。比如这样一个问题:数字1、2、3、4、5、6、7组成不重复的七位数,求出三个偶数必然相邻的七位数的个数。在解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第一,要对1、3、5、7这几个数字进行排列,第二,要将2、4、6这几个数字进行“捆绑”排列,第三,将上一步中“捆绑”的整体“插入”到第一步中所排组合的间隙当中,然后根据乘法算理,可以计算出有720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所以共有720个符合条件的数字。
总结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方法策略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对解题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在渗透基础解题方法的同时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解题方法有更加熟练的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戴震时.探讨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考试周刊,2019,(55):86.
[2]马冬梅.探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126-127.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能力 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解题能力主要是指利用一定的程序方法或者规则对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不难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和数学解题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解题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十分基础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与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并优化和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1.指導观察,培养审题能力
在解题的全过程当中,审题无疑是最基础的环节,而在审题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为此,教师应该从日常的作业训练抓起,力争使学生掌握一些比较行之有效的审题程序。通常来讲,在审题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字部分表达的意思,分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结论,同时,还要找出问题中的主次,并且要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降低解题难度,从而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如:已知0≤α<β<γ<2π,且sinα+sinβ+sinγ=0,cosα+cosβ+cosγ=0,求β-α。因为要求β-α,所以要消去γ。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利用sin2γ+cos2γ+1进行消元,求出cos(β—γ)=﹣1/2,由于0<β-α<2π,所以可以得出β—γ的取值为2π/3或4π/3,同时,由于β—α<γ—α,所以可以确定β—α=2π/3。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就可以规范地将题目解出,而在这道题的审题中,主要就是对各个已知条件不断进行转化,然后根据不同条件之间的相互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2.发散思维,引导一题多解
从数学教学内容来看,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不止一种途径,所以在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所谓发散思维,主要就是指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呈现出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主要表现为思维视野的广阔。因此,解题训练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函数f(x)=(x2+2x+a)/x,x∈[1,+∞),如果在区间范围内,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在解题时我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求解。而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出了两种思路:第一,根据已知条件,在区间范围内f(x)>0恒成立,可以理解为x2+2x+a>0恒成立,设y=x2+2x+a在[1,+∞)上递增,所以当x=1时,函数最小值为3+a,所以当且仅当ymin=3+a>0时,函数恒成立,所以a>﹣3。第二,f(x)=x+a/x+2,x∈[1,∞),当a≥0时,函数值恒为正,当a<0时,函数f(x)为增函数,而x=1时,f(x)min=3+a,所以当且仅当3+a>0时,f(x)>0恒成立,所以a>﹣3。最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有效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3.掌握技巧,渗透解题方法
教师应该明白,要提高解题的效率,仅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普遍适用的解题方法,这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基本的解题规律与方法有捆绑法、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等几种方法。比如这样一个问题:数字1、2、3、4、5、6、7组成不重复的七位数,求出三个偶数必然相邻的七位数的个数。在解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第一,要对1、3、5、7这几个数字进行排列,第二,要将2、4、6这几个数字进行“捆绑”排列,第三,将上一步中“捆绑”的整体“插入”到第一步中所排组合的间隙当中,然后根据乘法算理,可以计算出有720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所以共有720个符合条件的数字。
总结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方法策略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对解题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在渗透基础解题方法的同时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解题方法有更加熟练的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戴震时.探讨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考试周刊,2019,(55):86.
[2]马冬梅.探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