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关注学情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续投入使用的教科版《科学》新教材在编写思路、内容设计、框架结构和排版效果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的提升,如何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有效达成教学内容和目标,是每位教师需要努力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充分理解教材
  充分理解教材需要把握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于编写思路,许多教师只看到一节课的思路,往往忽略了单元的整体思路,以及这个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第三课是《观察与比较》,本课聚焦的内容是用感官找不同。探索环节有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视觉的活动,第二个活动是听觉的活动,第三个活动是视觉和味觉(或嗅觉)的活动,第四个活动是各种感觉的综合运用。研讨的问题主要指向认识感官帮助我们进行比较,綜合运用感官能更准确地进行比较。表面上看,本课的编写思路是很清晰的,许多教师觉得准备好所有的活动材料,就可以教学了。但是,我们用更宽阔的视野来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就会发现这样理解教材并不到位。
  我们先从单元设计的角度来看一看这节课的内容。本单元里有6课:《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测试反应快慢》《发现生长》《身体的“时间胶囊”》。从课题来看,每一课内容都不难理解,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第二课也是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只是没有比较,第三课的研讨部分也指向了多种感官,感觉这两课的相似性很大,都是指向感官。为什么同一个单元要用两个课时呢?不同在哪里?两课最大的不同是第三课强调了比较,那么比较以后的感官观察会有什么不同呢?这个不同就是没有比较的观察是纯粹利用感官收集第一手信息,而有比较的观察会有基于第一手信息的加工过程,也就是教师用书所说的从感觉走向知觉。
  下面用一个教学片段来说明这个问题。以下是教师让学生比较几个球的不同后分享时的一段对话:
  生:我比较的是轻重。
  师: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认真听。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判断的,可以给我们说一说吗?
  生:我判断的这三个球中黄色的是最大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它的轻重的?
  生:根据大小。
  师:有没有其他方法判断轻重的小组?
  生:我们是把球拿在手上,这样比较。他们觉得大的比较重,但是我们实际检测出来的是小的比较重。
  师:是这样的吗?你们是不是这样做的?
  生:是。
  师:她说是放在手里掂的,对吧?是用手掂的感觉,实际上你们是根据手掂的感觉不同,然后判断它的重量不同。是这样的吗?
  生:是。
  课堂教学中,学生比较的结果是轻重的不同,但他们通过感官观察收集到的信息是:眼睛看到大小不同和手感受到不同的压力。学生的判断是基于对感觉器官收集到的第一手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这就是知觉。我们再来看第三课研讨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这个问题暗含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可以用不同感官从不同角度来比较不同,二是不同的感官收集的信息指向不同的物体特征。这和一年级比较物体的不同、二年级比较不同的材料,既有联系,也有认知程度的不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二、三节课之间也是既有联系又有递进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对《观察与比较》一课的理解就更清楚了。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分析本单元的其他几课,这样教师就会对新版教材大单元编写思路有更清楚的认识。
  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制订更准确的教学目标。《观察与比较》一课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从感官观察走向知觉发展,这是对感觉器官更高水平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我们再来看课程标准,就会对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年段目标理解得更加透彻。课程标准的描述是“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这一单元是“认识我们自己”,人类作为动物中的特殊群体,认识我们自己如何感知环境是整体目标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描述中的“感知”一词,它表达的是“通过感受来知晓”,这就是从感觉走向知觉,同时也说明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的是很准确的。如果我们经常这样来分析、理解教材内容,就会发现编写思路、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对教材的使用会更加自如和准确,也会发现教材的魅力。
  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
  要想将教材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仅仅理解教材的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教材的内容用活。要把教材用活,需要把教材的目标导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结合起来。
  《观察与比较》一课的探究活动有四个,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否有充足的时间全部完成是一个问题,即使完成了活动也不能说明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用书提醒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活动进行取舍。第二个探究活动很有代表性,设计了单一感官的活动和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产生兴趣,实现学习目标?如最后一个找出仿真水果的活动,学生真的会用多种感官吗?我们自己试一下就明白了,学生在学习中并不会有“用多种感官有好处”的体会,因为这个活动中只要一种感官就能准确判断。是不是因此就说教材编得不好?显然不是。教材编写更多是目标导向,不是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教案。只要理解了这些不同的观察活动是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感官,体会多种感官观察的好处就可以了,至于具体用什么活动,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处理。
  我们认识了教材的目标导向,还要理解学生的认知逻辑。比如,学生在比较过程中一定是从单一的感官开始的吗?其实不是的。即使是成年人,也会不自觉地基于自己的经验用多种感官进行比较,所以,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识别不同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感官,这样就指向了教材中探索部分单一感官的活动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在比较过程中会有对知觉的表达,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意识到了那就是知觉。比如,前面案例中关于重量的判断,从结果来看判断重量就是知觉,但学生忽略了做出这一判断的前提是基于感觉收集的信息,因此他们直接把知觉判断作为感觉信息来表达,表明学生虽然在运用知觉,但并没有认识到知觉。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把判断的结果当成观察的事实来描述,表明他们没有意识到感觉和知觉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认识知觉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逻辑结合起来,用更恰当的探究活动,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标,这也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从已有水平达到潜在的目标水平。
  总的来说,只有充分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准确;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确立的教学起点才会恰当。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教材的内容和目标就会真正地落实到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活动中,才会把新版的《科学》教材用好、用活。
其他文献
2017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增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做”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技术与工程教育始于美国,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理工科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当前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发达国家把技术与工程教育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模式——STEM(科学、技
[摘要]慢性胃炎(CG)是以胃粘膜慢性炎症为表现的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多种病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幽门螺旋杆菌。当今,西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普遍存在耐药现象,而中医药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因而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
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字如其人,字品如人品’’之说,书法是书写的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与文化。之前对这句并不完全理解,直到见到他,此人便是书法家张子健先生。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为《晋书·王羲之传赞》中对“书圣”王羲之的赞誉。王羲之的书法劲键优美、人木三分,诸多作品纷纷为后世所推崇效仿。受王羲之作品影响的书法家比比皆是,以书法为爱好甚至事业的艺
STEM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实践创新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玩“潜水艇”》一课的设计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制作一个“浮沉子”为实施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分析出现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释和改进制作方法,以达成完成项目任务的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探究并了解潜水艇沉浮的秘密;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团队工作中相互合作,完成挑战任务。  教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
《风向标的秘密》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今天刮什么风》教学后的拓展性自编内容,是在学生对风向标的作用、基本结构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围绕“研究风向标指示风向的秘密”这一探究任务展开教学。其教学目标定位为:能设计不同的风向标,探究风向标指示风向的秘密;知道风向标指示风向的原因取决于前翼和尾翼的面积差异,并不取决于两翼的尖角朝向和形状;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
《书的历史》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变化,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
2017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制作笔筒》是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中的第一个工程技术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认识一些简单而又常见的工具,并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开展小制作活动。《常见的工具》一课是本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疾病治疗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近几年,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人们对自身疾病的治愈充满了信心。但仍然有一类疾病带给了人们深深的恐惧,那就是——癌症。谈癌色变,癌症对于我们来讲,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癌症,就意味着进入生命倒计时。癌症严重的影响到我们健康的身体和生活,但现在却无法遏制癌症人群的逐年上升。为了解癌症的本质,减少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健康之友》记者来到
[摘要]丹栀逍遥散是妇科调经常用方,有疏肝健脾养血之功。少腹逐瘀汤为调经种子第一方。两方合用运用中医临床思维,辨证论治宫颈HPV感染,效果显著,现予以总结报道。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少腹逐瘀汤;宫颈HPV感染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238—01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pillomavirus,HPV)是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