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因及策略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z_wk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由于心理健康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政治教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理应发挥自身的作用,除去必要的心理关注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用好课堂这一载体。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优化和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渗透上采取相应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教学的心理健康辅导效应。
  关键词:政治教学 必然性 心理健康 策略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很多事实证明,我国一些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素质非常令人担忧,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一、政治课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必然性分析
  
  (一)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必要的关注
  然而作为政治课教学者,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向学生灌输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将自己所掌握的系统知识全部教给学生,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成长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对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性,更忽略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阶段,随着全社会对文科学习的普遍漠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已经濒临被淡忘的边缘,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究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政治教师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政治教师所承担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是拯救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对思想政治教师有着比其他科目教师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合理的职能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次,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政治教师必须把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过程,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学生学习的“楷模”,并以此来影响学生,把对学生的教育融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以小见大,把言传与身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心理环境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政治课堂上充分发扬民主、自由、平等的作风,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健康活泼的情绪。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民主、平等的需要,处于人生转型阶段的中学生尤其如此。如果他们的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反之,则会与我们开设思想政治课的初衷相违。中学生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年龄段,逆反心理比较强。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刁难学生或者教育工作缺乏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的话,就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甚者,会促使学生的逆反倾向达到极至,造成师生关系僵化,导致学生对本课程以至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行为及后期的人格发展。
  2 任课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政治课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弄清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处境。理解学生的感受。政治课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无条件接纳”,即要接纳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另外教师要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控制情绪。
  3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班级的主要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领导方式。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保持主动,要做到尊重学生,长于沟通,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善于控制自身情绪,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出的和善宽容、豁达大度往往会成为学生现在及将来人际交往的模式。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及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成长。
  4 坚持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一般来说,肯定性评价更能使学生感到愉快、自豪、欣喜。否定性评价则更易使学生感到沮丧、焦虑和羞耻。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这两种评价手段都是必需的,但过多的批评和惩罚易使学生形成自卑、胆怯、缺乏主见等性格缺陷,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因此,无论是从教学过程还是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教师都应坚持肯定性评价和激励性原则为主。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在各种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是封闭性的,它重教轻学,强调学生的继承而忽视学生的创造。关心学生的外显性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把心理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必须改变呆板、缺乏生机的传统方法。在政治课上,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时政演讲、开展辩论赛、课堂上的师生对话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主体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善于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教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要着力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
  
  3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利用“倾听”来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学生把他的困难与问题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诉说或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倾诉后,就会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放松与心理的坦然。因此,在解决学生心理或思想问题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注意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结构,恢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4 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
  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要改变仅采用分数的评价标准,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即对学生的考查不再依据单一的知识技能标准,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及从中获得的体验。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做有心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真诚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政治教学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个成功的推销商对手中的各种商品的性能、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都有透彻详尽的了解,尤其是他能够给被推销的商品找到最适宜的买主,从而自己也能获得最大回报。高三班主任在帮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应当成为一个成功的“推销商”。  高三班主任经过三年对学生的接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处事能力等各方面的优缺点,都非常了解,可以说是比父母更称职的家长。高考考试结束,开始填报志愿。高三班主任的角色又有了新的转变,此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它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脱离实际,重课本内容的讲授,而轻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回避社会热点问题的原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观点,所以思想政治课不能回避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朗读教学高度关注,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各部分中均对朗读教学做出了全新的表述,其中暗寓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实践方式。解读新课标,对于加强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朗读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堂朗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放声朗读。然而有些语文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索。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爱学化学。  在近十几年的化学教学中。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投入情感    情感是人的通性,教师对学生寄以殷切的期望和厚爱,学生就能以真切的热情去接受教学内容,出现“亲其师,而
期刊
高中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愿选择指导教师,自愿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地在生活中选择研究题材,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的一种行为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在乎是否能取得具体的成果或发现。而是要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在此笔者结合本人在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    一、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认识    (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而心理拓展训练以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
期刊
高三阶段,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算得上是一个“特殊时期”。我们对此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一、教师在情感上应多关心学生    在高一、高二期间你可以是一位严师,但在高三期间,每位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态度,避免过激的话语对学生产生刺激。时刻注意到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重压下心理脆弱的一面,即使学生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也要先从学生的角度给予理解,然后再批评。    二、练习题难易适中。以
期刊
自主性学习与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自学是学习者在没有外在的帮助下独立学习的方式;而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主导下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因此,自主性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只是教师的角色较之于以往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维护者    若要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真正确保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期刊
同理心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富于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同理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如果教师能真正做到以同理心对待学生,而学生也能站在教师的立场
期刊
经历多年新课改和新高考实践的检验和完善,文综高考命题无论在指导思想、试题设计形式、考查目标与要求上,还是试题呈现方式、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度上都趋向成熟,总体表现出稳中求变的趋势,具有如下新的亮点:    一、命题将会在引入情境中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洽    虽然政史地分科教学具有其科学合理性,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学科发展的趋向必然导致自然科学之间、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