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对诗的作用有精确的论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指诗歌具有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这说明诗歌是诗人对生活观察的高度凝聚,是几千年社会精神文化的精髓。诗意需要反复思量,细细琢磨,方得此中三味。
关键词:诗歌教学 感悟 拓展
【分类号】G623.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增加了诗歌的内容,并且在整册教材所占的比重也比以往有相应的提高。本人认为,这是加强小学生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底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本人就小学诗歌教学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识:
第一个阶段教学——读准。“读准”首先是指读准字音。其次是读准节奏。最后是清晰、响亮地读出韵脚。“读准”是诗歌教学的底线,是“保底工程”,必须高度重视。没有这个阶段的教学,后面的都将落空。这个重点的落实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范读和逐字逐句细致地指导。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教材在每一首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教师更应该明白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地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度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
第二个阶段——感悟。
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是人的世界。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是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的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位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着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的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有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的感悟诗歌的内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是个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这种机会。如问: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向同学大声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请找出你认为写得较好诗句或词语,并简要说明原因。经过我的多次实践,这种情况下学生皆能有所发现并不时有精彩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词句的理解,往往具体而深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得到张扬。
第三个阶段——拓展。
1、把握诗歌的意境。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她又说:意象“像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它对诗的作用好像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对电子仪器的作用。”这话也指出了意象即是诗歌的基本成分这一事实,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于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家要表现得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2、练习写作诗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其实,培养出众多的诗人远远没有比培养出一批诗歌的欣赏者重要。
结语:诗歌毕竟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讲好一篇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独创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关键词:诗歌教学 感悟 拓展
【分类号】G623.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增加了诗歌的内容,并且在整册教材所占的比重也比以往有相应的提高。本人认为,这是加强小学生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底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本人就小学诗歌教学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识:
第一个阶段教学——读准。“读准”首先是指读准字音。其次是读准节奏。最后是清晰、响亮地读出韵脚。“读准”是诗歌教学的底线,是“保底工程”,必须高度重视。没有这个阶段的教学,后面的都将落空。这个重点的落实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范读和逐字逐句细致地指导。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教材在每一首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教师更应该明白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地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度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
第二个阶段——感悟。
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是人的世界。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是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的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位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着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的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有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的感悟诗歌的内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是个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这种机会。如问: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向同学大声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请找出你认为写得较好诗句或词语,并简要说明原因。经过我的多次实践,这种情况下学生皆能有所发现并不时有精彩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词句的理解,往往具体而深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得到张扬。
第三个阶段——拓展。
1、把握诗歌的意境。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她又说:意象“像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它对诗的作用好像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对电子仪器的作用。”这话也指出了意象即是诗歌的基本成分这一事实,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于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家要表现得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2、练习写作诗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其实,培养出众多的诗人远远没有比培养出一批诗歌的欣赏者重要。
结语:诗歌毕竟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讲好一篇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独创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