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市寮步镇横坑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注重艺术性,不能随意提问,更多的应该是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引领,诱发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能力。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而且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提问艺术,只有教师问得妙,学生才能学习得好。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呢?
一、备课要粗犷,不要面面俱到
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上,只有把学生的因素想得多一些、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不慌不忙,沉着应对。这样分析下来,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教案要备得粗犷。当然,这里的粗犷,并不是粗糙、粗略的意思。而是说在备课过程中,要讲究每一个环节跨度大、容量多,切不可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因为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面面不到,只有粗线条的备课,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粗线条的备课好处是明显的。
1. 便于老师记忆。如果一篇完整的备课,只是三到四个步骤,那么老师不管在课堂上遇到什么情况,都容易把握得住。反之,如果步骤太多,教师就容易漏掉一些环节,不仅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可能出现教师无法操作下去的尴尬状况,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当然是不太可取的。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我们知道,一堂课,如果教师的可控因素越多,这样的课就会上得越死;反之,如果一堂课,教师的不可控因素越多,这样的课就越活。当然,这样的上课,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临场应变能力都会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但是,如果不这样做,教师的上课就只能是照本宣科,平淡如水而没有活力。学生的情商、智商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很难保证。一位伟人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提问要精练,不可求数量
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决定教学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老师总是会在给学生提什么问题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因为他知道,课堂上的提问直接关系到能否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关系到能否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所以,课堂上的提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涵盖面要广。教师的心里不能只装着几个优秀的学生,那样提的问题会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沉闷。比如:在听公开课时,常常可以听到教师提这样的问题:这个词用在这里恰当吗?可以换成其他词语吗?如果不能换的话,那么这个词用在这里的好处是什么呢?像这样的问题,课堂上能回答的学生往往没有几个,因为这种问题太难。其实,能选在书上的课文都是公认的名家所作,所用的词语当然是恰如其分。你要学生去换词语本身就多此一举,说好处更是耽误时间,这样的问题提得质量就不高。
2. 教师提问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必须是在对课文内容烂熟于胸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归纳,这样的提问才算得上精。如果一个学生,在听了老师的提问后马上就能说出答案,或者马上就能在书上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就没有质量可言。而综合性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在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后才能或多或少的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才是真正有质量、有品味的提问。
三、练习要开放,不能拘泥于书本
在具备了高效、巧妙的提问后,还需要布置能体现所提问题的一些适当的练习。这个练习,既要能够蕴含教师提问的内容,又要体现学生自主的思维空间。有些老师虽然在提问时有一定的水平,但在最后练习时,又回归到重复性的抄抄写写,或者是不便操作的虚无飘渺的想象之中。这样,既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高水平的老师总是会在布置作业方面费一番心思的,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拓,留有足够的驰骋的余地。比如,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了《凡卡》后,这样布置作业:一是回家查一下契诃夫还有哪些作品,看看谁知道契诃夫的作品多,第二天抽查;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想像凡卡在城里还有哪些悲惨的遭遇,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老师的作业非常具有开放性,既拓展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范畴,又升华了学生对凡卡这个小男孩同情的程度,从而让学生更加痛恨那個沙皇统治的黑暗的社会。像这样的练习,才能真正开发学生的心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注重艺术性,不能随意提问,更多的应该是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引领,诱发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能力。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而且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提问艺术,只有教师问得妙,学生才能学习得好。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呢?
一、备课要粗犷,不要面面俱到
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上,只有把学生的因素想得多一些、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不慌不忙,沉着应对。这样分析下来,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教案要备得粗犷。当然,这里的粗犷,并不是粗糙、粗略的意思。而是说在备课过程中,要讲究每一个环节跨度大、容量多,切不可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因为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面面不到,只有粗线条的备课,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粗线条的备课好处是明显的。
1. 便于老师记忆。如果一篇完整的备课,只是三到四个步骤,那么老师不管在课堂上遇到什么情况,都容易把握得住。反之,如果步骤太多,教师就容易漏掉一些环节,不仅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可能出现教师无法操作下去的尴尬状况,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当然是不太可取的。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我们知道,一堂课,如果教师的可控因素越多,这样的课就会上得越死;反之,如果一堂课,教师的不可控因素越多,这样的课就越活。当然,这样的上课,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临场应变能力都会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但是,如果不这样做,教师的上课就只能是照本宣科,平淡如水而没有活力。学生的情商、智商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很难保证。一位伟人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提问要精练,不可求数量
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决定教学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老师总是会在给学生提什么问题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因为他知道,课堂上的提问直接关系到能否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关系到能否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所以,课堂上的提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涵盖面要广。教师的心里不能只装着几个优秀的学生,那样提的问题会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沉闷。比如:在听公开课时,常常可以听到教师提这样的问题:这个词用在这里恰当吗?可以换成其他词语吗?如果不能换的话,那么这个词用在这里的好处是什么呢?像这样的问题,课堂上能回答的学生往往没有几个,因为这种问题太难。其实,能选在书上的课文都是公认的名家所作,所用的词语当然是恰如其分。你要学生去换词语本身就多此一举,说好处更是耽误时间,这样的问题提得质量就不高。
2. 教师提问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必须是在对课文内容烂熟于胸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归纳,这样的提问才算得上精。如果一个学生,在听了老师的提问后马上就能说出答案,或者马上就能在书上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就没有质量可言。而综合性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在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后才能或多或少的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才是真正有质量、有品味的提问。
三、练习要开放,不能拘泥于书本
在具备了高效、巧妙的提问后,还需要布置能体现所提问题的一些适当的练习。这个练习,既要能够蕴含教师提问的内容,又要体现学生自主的思维空间。有些老师虽然在提问时有一定的水平,但在最后练习时,又回归到重复性的抄抄写写,或者是不便操作的虚无飘渺的想象之中。这样,既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高水平的老师总是会在布置作业方面费一番心思的,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拓,留有足够的驰骋的余地。比如,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了《凡卡》后,这样布置作业:一是回家查一下契诃夫还有哪些作品,看看谁知道契诃夫的作品多,第二天抽查;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想像凡卡在城里还有哪些悲惨的遭遇,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老师的作业非常具有开放性,既拓展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范畴,又升华了学生对凡卡这个小男孩同情的程度,从而让学生更加痛恨那個沙皇统治的黑暗的社会。像这样的练习,才能真正开发学生的心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