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音乐海洋谱写华彩乐章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823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王世光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创作中,对歌剧、交响曲等重要音乐体裁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令人瞩目的创作成果。本文结合先生的从艺之路和重要作品,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简要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 王世光;长江之歌;歌剧;交响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001-03
  一、艺术之路
  每当人们听到或见到长江,《长江之歌》那雄浑的旋律就会回响在耳畔,曲作者的名字王世光也会闪现在眼前。
  王世光先生1941年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在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中西艺术兼容的国际化城市中,丰富的音乐生活使尚处于少儿时代的他耳濡目染,对其后走上艺术之路、从事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儿时,他常去教堂听牧师的管风琴奏,庄严的圣歌使之流连忘返并陶醉其中。九岁,他开始通过音乐课、音乐会、电影插曲等途径学习音乐,并对解放区歌曲、秧歌剧等产生浓厚兴趣,如饥似渴地加以模仿,同时开始尝试音乐创作。进入高中,其创作渐有收获,继高一为古诗词《迢迢牵牛星》谱曲后,高二又为同学诗作《我们的理想》谱曲,该作不仅在当时的济南市中学广为传唱,还于1957年荣获济南市音乐创作比赛一等奖。创作的成功和带来的喜悦,使之进一步坚定了学习音乐的决心,为其以后毅然选择音乐之路从事音乐创作,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1958年,王世光先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在罗忠镕、陈培勋、姚锦新、吴世锴等名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系统地学习了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和作曲技法,进行了广泛的音乐创作训练和实践,为其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3年,他大学毕业分配至人民音乐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为中央电视台创作专题音乐。十余年的艰辛磨砺,不仅全面提升了先生的综合学养,也进一步强化了他的音乐创作功力,为其后独立承担各类大型音乐体裁的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1976年,先生奉调中央歌剧院(时称中国歌剧团)任专职作曲(1988年11月至2000年6月任院长),自此,先生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健步走向创作勃发的黄金时代。
  二、音乐创作
  王世光先生的音乐创作涉及歌曲、合唱曲、清唱剧、歌剧、独奏曲、重奏曲、管弦乐、交响曲、电视音乐等众多体裁,其中歌剧和交响曲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将选其创作上影响最大的三类体裁及其个别作品作为分析对象,管中窥豹,简要梳理和探讨先生的艺术成就。
  (一)歌曲与合唱曲创作
  纵观王世光先生的创作,尽管歌曲与合唱曲的创作数量有限,但质量颇高,影响深远,并对作曲家本人其他体裁作品的创作在风格上做了预示。如1982年为电视连续片《话说长江》创作的主题音乐,1984年经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征集歌词,由词作家胡宏伟填词后,这首冠名《长江之歌》的歌曲作品,便以其宏大的视野、隽永的语句和鲜明的音乐形象,迅即在全国传播开来。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大大超出中央电视台“歌词征集活动”发起者的想象。作品所凸显的宽松起伏的浪漫主义旋律特点及庄严抒情的风格特征,对其后歌剧《马可·波罗》《山林之梦》,交响清唱剧《霜降之歌》《花严之歌》,以及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交响曲《洪湖交响曲》《长江交响曲》等作品的旋律写作产生重要影响。由已故作曲家王洛宾搜集整理的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经王世光先生改编成混声四部合唱后,大大提升了原作的表现力。作品采用衬托与对比声部结合为主的创作手法,充分发挥二重对位、转调、衬词、节奏、和声等的特有表现力,使音乐获得丰富的色彩对比和强大的发展动力。音乐在保持快速与活跃风格的同时,通过渐快、渐慢的特色化弹性处理,使音乐融入诙谐幽默的轻松气息,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此作所呈现出的异域风情与诙谐幽默特点,与其后创作的喜歌剧《第一百个新娘》,音乐剧《结婚奏鸣曲》一脉相承。
  (二)歌剧创作
  在歌剧创作方面,先生可谓硕果累累。其中,独幕歌剧《彭德怀坐轿》1979年根据同名花鼓戏改编,翌年由中央歌剧院首演获得成功,获文化部歌剧作曲奖。与蔡克翔合作完成的喜歌剧《第一百个新娘》,取材于家喻户晓的《阿凡提的故事》,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喜剧和音乐特色。音乐融民族民间音调素材与现代作曲手法于一体,广泛采用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使此作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个性化特质。1981年由中央歌剧院首演,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作曲奖,是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作品之一。音乐剧《结婚奏鸣曲》是作曲家顺应观众对音乐剧的需求,在继承我国歌剧传统的同时,借鉴国外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的实验性作品。1983年由中央歌剧院首演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歌剧《马可·波罗》是作曲家在潜心研究意大利歌剧的基础上,洋为中用,探索中国歌剧创作新路的成功之作。作品充分发挥咏叹调和宣叙调的表现力,强调歌剧的形式美和结构的严谨性,调动戏剧性音乐手法的写作,重视和发挥合唱与交响乐隊的作用,使作品在音乐的戏剧性展开上更加完整和富有逻辑性,在美学观念和艺术手法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正如我国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所言:“这是一部真正歌剧思维的、歌剧逻辑的作品,一切的调度、情节的展开、戏剧的冲突、人物的刻画、思想内容的表达,都是用歌剧形式表现的。用世界经典作品来衡量它,也是站得住的。”[1]该剧1991年由中央歌剧院首演,获文化部优秀新剧奖、作曲奖等多个奖项,1992年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作曲奖”。五幕室内歌剧《山林之梦》是作曲家深入研究欧洲经典歌剧诸多成功要素的前提下,探索中国歌剧新的表现内容和表演形式的成功之作。正如他本人所言:“这是一部唯[JP2]美的歌剧,它不是儿童剧,而是富有幻想的带有童心、童趣的正剧。”[2]该剧突出展示了作曲家把握作品总体风格统一的能力。像欧洲大歌剧一样,音乐不分曲,乐思连续发展,一切服从于人物及内容表现。全剧音乐风格统一,人物诗化、环境意象,具有鲜明的印象派歌剧表现特征。该剧2012年由中央歌剧院首演,获文化部优秀剧目、优秀作曲奖等奖项。   (三)交响曲创作
  交响曲在王世光先生的创作中亦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交响曲、管弦樂组曲以及钢琴协奏曲、三重协奏组曲等。
  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是先生200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作品以张寒晖的同名歌曲为创作素材,采用单乐章奏鸣曲式的结构形式,将悲恸——呐喊——渴望——抗争的思想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协奏曲中,自始至终笼罩着切肤的悲痛氛围。独奏钢琴强有力的柱式和弦及波涛般的旋律呈示,深刻地表现了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利地展示了不屈的中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保卫家乡的坚强信念和大无畏精神。作品结构严整、构思缜密,在采用同名歌曲片段作为音乐动机的同时,结合协奏曲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极富想象力的创新性发展,使音乐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作品2005年由中国交响乐团首演,获文化部“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中型作品二等奖”。
  应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之邀,为大型交响乐队与合唱队而作的《长江交响曲》,是王世光先生的又一部成功交响曲力作,2007年由湖北省交响乐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2010年获文化部“第十六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大型作品二等奖”。
  作品采用传统交响曲四乐章套曲形式。在具体布局上,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呈示部:在由“长江之歌”为素材构成的bB大调柔板(Adagio)引子之后,富有动力性、快板(Allegro)的主部在c小调呈示,表现了长江沿岸建设者昂扬奋进的群体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催人奋进的豪迈气势。副部采用“长江之歌”B乐段材料,D大调,音乐抒情、富有歌唱性,与主部在材料、调性、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开部:是对主副部材料深入开掘与发展,主副部音乐的交织与碰撞,编制出一幅雄伟壮丽而气势磅礴的长江画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再现部:副部调性在主调的同名大调上实现回归,主副部调性的统一,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和谐与人民的幸福。第二乐章为歌唱性的柔板,描绘了中华儿女在母亲河长江的哺育下安宁幸福的生活,歌颂了长江的壮美与深情。复三部曲式,其民族风格的旋律与大小调为主的和声配置,使音乐既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又不乏功能性和声之张力,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首部为柔板,并列单二部曲式。中部转为欢快的舞蹈,再现单三部曲式。音乐采用湖北土家族民歌《咚咚喹》及打击乐曲《打溜子》素材,勾勒出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的风俗画,具有强烈的田园气息。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首部的音乐形象再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乐章为活跃快板,旨在展示长江沿岸的城市面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历程。音乐亦采用复三部曲式,由引子、首部、中部(插部)和再现部组成。其极富动力的节奏、依次递进的旋律均给人以生机勃勃和铿锵有力之感。乐章尾部是赋格段,弦乐的顺次进入大大增加了音乐的织体厚度,具有立体化的音响效果。第四乐章为中板、复三部曲式,是全曲最辉煌动人的部分,洋溢着宏伟的气势和豪迈之情。作品将我国极富特色的古老乐器——编钟应用其中,以此象征中华民族的古老和伟大,讴歌时代的巨大变迁,展现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音乐借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的创作手法,将大合唱《长江之歌》融入其中,作为该乐章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交响化的缜密构思和布局,使多层次的交响大合唱展现出巨大的表现力。乐队与合唱队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获得庄严而辉煌的音响效果。该乐章的一大特色正如音乐家景作人所言:“取大师经典之精髓,承个人创作之功力,实为高明的借鉴之笔。”[3]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王世光先生怀着对音乐的挚爱,将集毕生精力主要投入到了更富挑战性的歌剧、交响曲等重大音乐体裁的创作并结出累累硕果。先生以其音乐创作的巨大成就和影响力,而成为我国当代音乐创作领域杰出的大家和领军人物之一。
  在具体音乐创作上,作曲家基于传统又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突破传统,以此展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在作品的结构方面,传统奏鸣、交响套曲四乐章的结构通常为:第一乐章——快板、主调、奏鸣曲式,有时也用变奏曲或赋格曲等。第二乐章——慢板、近关系调、奏鸣曲式、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等。第三乐章——中速或较快速、同主音大调或从属调、舞曲或谐谑曲,复三部曲式、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等。第四乐章——快板、主调或同主音大小调,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变奏曲式或赋格曲等。而《长江交响曲》除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外,其他三个乐章均采用复三部曲式,且末乐章在速度上亦未采用常见的快速,而是采用中速,以此与歌曲《长江之歌》的速度相适应。该处理,既有效地实现了交响乐队与大型合唱队的融合,又妥帖地表现了歌曲《长江之歌》的歌词内容,获得独特的表现效果。在调性布局上,奏鸣曲式通常为:呈示部中主部调性若为大调,其副部调性则为属大调;主部调性若是小调,其副部调性则为平行大调或属小调。而在结束部,副部调性回归至主部调性,实现主副部调性的统一。而在《长江交响曲》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也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主部为c小调,副部为主调的上方二度调D大调,而与常规的调布局大相径庭。再现部中副部尽管采用了主调的同名大调C大调,实现了调性回归,但其结束部调性却未与副部调性相统一,而是采用连续四度模进,经过F(大调),最终结束于bB大调,而与引子调性相呼应。如此布局,也是作曲家从整体音乐表现出发,缜密布局、精心设计的结果,不仅以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完满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内容,而且展示出作曲家极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高超的创作技巧和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王世光先生的创作很好地诠释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理念。《长江交响曲》中对中国古代乐器编钟以及湖北土家族文化活化石的民歌《咚咚喹》、打击乐曲《打溜子》等素材运用,对表现长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独特效果。先生在深入研究上世纪50年前苏联(阿塞拜疆)轻歌剧《货郎与小姐》以及19至20世纪意大利歌剧、积极吸收其创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音乐特点和观众需求,创作出符合中国人审美取向和习惯的歌剧力作《第一百个新娘》《马可·波罗》《山林之梦》等,丰富了我国歌剧宝库的曲目,积累了可资借鉴的资料。作曲家积极借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的创作手法,创造性地运用于《长江交响曲》第四乐章,获得独特的音响效果和振奋人心的力量。   尽管王世光先生已77岁高龄,但仍乐思泉涌、笔耕不辍。祝愿先生在艺术之路上永葆青春、徜徉于音乐海洋,创作出更多闪烁着个人睿智的动人乐章。
  [参考文献]
  [1]蒋 力,王 燕.王世光歌剧创作论[J].音乐创作,2014(02):27.
  [2]蒋 力,王 燕.王世光歌剧创作论[J].音乐创作,2014(02):30.
  [3]景作人.他的心声像长江的波澜一般——听作曲家王世光作品音乐会[J].音乐爱好者,2015(09):30.
  [4]吕 琳,田可文.难以释怀的长江清结——王世光作品音乐会侧記[J].人民音乐,2015(07).
  [5]张见举.王世光《长江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6]景作人.借鉴 积淀 融合 创新——观原创歌剧《山林之梦》有感[J].歌剧,2012(10).
  [7]吴祖强.洋为中用成功实践——中国歌剧《马可·波罗》观后[J].人民音乐,1991(11).
  [8]姜 楠.走在音乐创作路上的行者——记作曲家王世光[J].音乐生活,2015(09).
  [9]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7).
  [10]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04).
  附:王世光艺术简历
  王世光,1941年出生于青岛,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3年毕业分配至音乐出版社任编辑,1976年10月调入中央歌剧院,至今为中央歌剧院驻院作曲家。1988年11月至2000年6月任中央歌剧院院长。
  1987年获一级作曲职称,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顾问。其他社会兼职有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并受聘为《音乐创作》期刊主编和若干高等音乐院校的客座教授,经常担任“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等国家级文艺评选、比赛的评委。
  主要作品有:歌剧《第一百个新娘》(获文化部创作奖)、《结婚奏鸣曲》、《马可·波罗》(获“文华大奖”)等五部,民族管弦乐组曲《善缘来住》,民族管弦乐与声乐组曲《牧心》,三重协奏曲《愚顽乐》,交响清唱剧《霜降之歌》《花严之歌》《梦在九次元狂想与月光默剧》《白痴、玩家、守城人与五商旅——游子的八兄弟们》等四部。
  在交响音乐方面创作有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2005年,2007年获全国交响乐创作比赛二等奖)、交响乐《长江交响曲》(2007年)、管弦乐曲《塔里木》与《青春》(2007年)、交响大合唱《大河颂》(2009年)等,此外还创作有歌曲、管弦乐曲、电视音乐(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再说长江》)等多部,其中歌曲《长江之歌》、合唱曲《青春舞曲》等广为流传。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手风琴联盟指导,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主办,深圳市西乡乐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宝安国际手风琴艺术周于2017年7月23日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体育中心拉开序幕。艺术周特邀国际手风琴联盟主席雷蒙德和20余个国家的国际评委、选手共计40余人,活动在5天里举办了9场手风琴音乐会,包括4场剧场内音乐会和5场广场
期刊
[摘要]  从教学、科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统一的角度,以凤阳民歌为例,探讨地方民歌进入高校声乐课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地方民歌在高校声乐教研中所展示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现实性要素意义,强化其对学生声腔音调训练、情感技巧把握和学术论文撰写的重要影响,对声乐教学改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具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地方民歌;凤阳民歌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在二胡演奏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二胡音乐作品层出不穷,在众多的二胡作品中,王建民创作的二胡狂想曲作品可谓独具特色,既吸取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并保持了中国的民族特色,既有时代的新意又具民族性,这不仅拓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艺,并为现代二胡曲创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推动了二胡艺术以及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民族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日趋重视和鼓励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不断进步,学校教育方向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学习音乐特长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笔者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研究生,也是长期以来在高中音乐特色班从事声乐教学和研究的一线教师,意在结合高中生的嗓音特点,探究如何打好声乐基础。作者认为应该从呼吸、共鳴、位置、语言、情感多角度入手,认真探索,引导学生规范、灵活地演唱。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文化产品在演出市场中呈现出繁盛的势头,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等。此类文化产品受众群体中,大学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消费者。本文阐述了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并以大连地区高校学生为受访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非遗表演艺术类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客观描述、分析问题之后,思考并探讨培养青年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产品消费兴趣的有效途
期刊
[摘 要]  门德尔松(Mendelssohn,Felix,1809~1847)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家,他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为“德国浪漫乐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有力地推动了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发展。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最闻名于世的,也就是《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0)写于1838年到1844年之间,1845年3月13日在莱比锡格万豪斯首次公演,
期刊
[摘 要]  琴歌,作为琴乐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发展到高度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音乐与诗词本体和琴歌传承问题着手,以唐朝琴歌《别董大》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本人在现阶段对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所学所悟。  [关键词] 琴歌;《别董大》;傅雪漪;王苏芬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006-03  琴歌,抚琴而歌,是一种由古
期刊
[摘要]今年4月底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受邀赴台参加“2017两岸城市文化互访系列北京周”活动,“追梦红楼”首次到台湾演出,两岸青年学子共同演绎民族经典。首演惊艳台北城市舞台,并在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隆重上演。笔者见证并记录了活动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追梦红楼”;台湾首演;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3-0082-02
期刊
[摘 要]  声乐教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声乐教师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学习者的努力和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  [关键词] 声乐;教学;愉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029-03  在音乐艺术的各类表演形式中,歌唱(声乐)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最受广大群众喜爱,最为
期刊
[摘 要]  游戏是儿童生命本质的体现。它不仅蕴含着教育的动因,同时也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因而游戏与儿童早期的教育及其身心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游戏作为儿童早期特色的一种学习方式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师幼互动是最核心的人际互动,构成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随之改善,师幼互动关系逐渐形成,但是在师幼互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 角色游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