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较难的部分,如何能够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一直都是英语教师在探索的课题。本文探讨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在听力教学中,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听力教学
英语听力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正确处理"听"、"说"关系、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了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学生听力无法提高的原因
在听力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所云。其实,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们知道听力的重要性,但没有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
(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所以在进行第六模块第十八单元听力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的教学中我对课本的材料进行了完全的改变,设计了听前,听中,听后的不同题目都是以学生问答为主体,并设计了对不同音乐进行讨论的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1.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所以在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第二段的听力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图表题,主要目的是学生在听力之后,可以利用这个图表把所听的内容进行问答,也就是在内化所学的新知识,然后进行输出。然后更进一步给出另外的音乐材料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讨论对不同音乐的喜好。
2.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在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主体参与的兴趣。设计了表格题,让学生互问互答协作学习,在后面的post listening中以Which of the music would you like? Why? 为小组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就音乐的喜好问题进行自由的对话,可以和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对话,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会了这节课的新词汇的运用。
3.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所以在这节听力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中不加以限制,对学生的各种喜好不加以评论,老师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只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新知识进行讨论,课堂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这样的环境更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所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这四个部分创设出理想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听力教学
英语听力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正确处理"听"、"说"关系、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了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学生听力无法提高的原因
在听力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所云。其实,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们知道听力的重要性,但没有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
(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所以在进行第六模块第十八单元听力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的教学中我对课本的材料进行了完全的改变,设计了听前,听中,听后的不同题目都是以学生问答为主体,并设计了对不同音乐进行讨论的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1.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所以在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第二段的听力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图表题,主要目的是学生在听力之后,可以利用这个图表把所听的内容进行问答,也就是在内化所学的新知识,然后进行输出。然后更进一步给出另外的音乐材料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讨论对不同音乐的喜好。
2.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在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主体参与的兴趣。设计了表格题,让学生互问互答协作学习,在后面的post listening中以Which of the music would you like? Why? 为小组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就音乐的喜好问题进行自由的对话,可以和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对话,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会了这节课的新词汇的运用。
3.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所以在这节听力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中不加以限制,对学生的各种喜好不加以评论,老师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只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新知识进行讨论,课堂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这样的环境更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所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这四个部分创设出理想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