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是一门对过去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总结。既然是过去的,或者说是已发生过的,那么也就不可能再现,这就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多极难处理的问题。比如说讲人类的起源时,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老师可以不厌其烦地以他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表述,以其渊博的学识尽量来复原历史,另外也可以查找书籍,搜索相关的图片、资料,但这样既费时,效率不高,又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内容空洞,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这堂课就很失败,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些历史时空造成的问题呢?怎样把发生过的事情还原给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这对在一线从事历史教育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所幸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对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下就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历和执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简单地谈谈信息技术对现在的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给我们丰富的历史资料,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等新事物的出现给原本“死去”的历史注入了新的、奔流的血液。历史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也不再是教师的“一人课堂”。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问题,讲到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时,只凭课本和老师的讲授是不够的,这会使学生感觉很无聊,缺乏学习的乐趣。而如果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会更直接、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图片展示相关的考古发现,比如一面石斧、一个原始人的头盖骨、原始人用过的器具、原始村落复原图等等,这远胜于老师喋喋不休的说教,同时也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我们目前条件还有限,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博物馆参观,难以接触到考古遗留的实物,但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避免上述的不足。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时空,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即使我们可以用一些想象的图卷或科幻的电影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的原貌,但仍然会和历史原本的模样有很大的出入。例如学到中国近现代史,要讲历史人物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不管我们的语言有多么的吸引人,我们仍然难以恢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然而,一张照片、一幅素描就可以将人物的个性、心理、社会地位生动的表现出来,学生一眼就能从他们的服饰、相貌等独有的特点将他们铭记在心中。倘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尼克松访华的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同尼克松紧紧握住的双手、国内人民热烈的欢迎、两国元首溢于言表的笑容,这些历史片段对观看者的印象一定要远胜过枯燥的课文内容。利用这种形式,即使会耗去一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历史课上最难讲授的内容之一就是相近历史知识的对比与总结了,而对比与总结相近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学生在比较、归纳的学习层面上往往显得有些不足。遇到这样的问题,除了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指导外,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例如,学习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我们知道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位伟大的航海家陆续进行的。怎么对他们各自的成就做一个对比归纳呢?如果只用文字学生可能只知道好望角、印度、海地等这些地方,却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地域空间概念,好望角、印度、海地究竟在哪啊?学生只能是一头雾水,一知半解而已。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图片和线条结合起来则会让人一目了然,深埋于心。老师可以先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然后利用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进行归纳对比,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世界地图,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示出四位航海巨人的出海路线、到达过的海域及地点进行对比。所学内容都一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却会大大不同。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中学时代的历史教育,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更侧重的是对他们的爱国情操与个人思想品德的培养。当前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上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心态消极,缺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办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起人生的自信,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由空间明显不足,再加上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带来的压力等原因使孩子漠视社会,对自身评估移位,心灵出现扭曲。那么,我们这些教育者一定要扭转他们那些错误的取向,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爱国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始终贯穿于历史课堂教育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传达爱国情感教育的平台。譬如前面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文中讲到了陈镜开、容国团、许海峰等一批优秀的老一辈运动员的光辉事迹。我们在具体讲到这里时,可以结合近几年中国在国际体坛取得的成绩来抒发爱国之情,但这样设计恐怕很难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如果插入一段旧中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视频,或是播放一曲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北京欢迎您》则更能与课文内容形成对比。无论是被嘲笑为“东亚病夫”的怯懦,还是开放大门、迎接外宾时的自信,都可以与课文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或共鸣,从而使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受到很好思想教育。
历史是一门“死学科”,如何将其变成一幅鲜活的画卷,让从这路过的人们徜徉其中,找回她的真谛?这是我们这些历史教育工作者一直追寻的目标,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而快捷的工具。我想,只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用,把我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表达或展示出来,一定会还原历史一个清新的面孔,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火花,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些历史时空造成的问题呢?怎样把发生过的事情还原给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这对在一线从事历史教育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所幸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对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下就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历和执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简单地谈谈信息技术对现在的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给我们丰富的历史资料,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等新事物的出现给原本“死去”的历史注入了新的、奔流的血液。历史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也不再是教师的“一人课堂”。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问题,讲到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时,只凭课本和老师的讲授是不够的,这会使学生感觉很无聊,缺乏学习的乐趣。而如果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会更直接、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图片展示相关的考古发现,比如一面石斧、一个原始人的头盖骨、原始人用过的器具、原始村落复原图等等,这远胜于老师喋喋不休的说教,同时也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我们目前条件还有限,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博物馆参观,难以接触到考古遗留的实物,但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避免上述的不足。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时空,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即使我们可以用一些想象的图卷或科幻的电影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的原貌,但仍然会和历史原本的模样有很大的出入。例如学到中国近现代史,要讲历史人物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不管我们的语言有多么的吸引人,我们仍然难以恢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然而,一张照片、一幅素描就可以将人物的个性、心理、社会地位生动的表现出来,学生一眼就能从他们的服饰、相貌等独有的特点将他们铭记在心中。倘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尼克松访华的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同尼克松紧紧握住的双手、国内人民热烈的欢迎、两国元首溢于言表的笑容,这些历史片段对观看者的印象一定要远胜过枯燥的课文内容。利用这种形式,即使会耗去一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历史课上最难讲授的内容之一就是相近历史知识的对比与总结了,而对比与总结相近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学生在比较、归纳的学习层面上往往显得有些不足。遇到这样的问题,除了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指导外,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例如,学习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我们知道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位伟大的航海家陆续进行的。怎么对他们各自的成就做一个对比归纳呢?如果只用文字学生可能只知道好望角、印度、海地等这些地方,却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地域空间概念,好望角、印度、海地究竟在哪啊?学生只能是一头雾水,一知半解而已。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图片和线条结合起来则会让人一目了然,深埋于心。老师可以先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然后利用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进行归纳对比,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世界地图,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示出四位航海巨人的出海路线、到达过的海域及地点进行对比。所学内容都一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却会大大不同。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中学时代的历史教育,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更侧重的是对他们的爱国情操与个人思想品德的培养。当前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上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心态消极,缺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办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起人生的自信,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由空间明显不足,再加上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带来的压力等原因使孩子漠视社会,对自身评估移位,心灵出现扭曲。那么,我们这些教育者一定要扭转他们那些错误的取向,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爱国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始终贯穿于历史课堂教育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传达爱国情感教育的平台。譬如前面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文中讲到了陈镜开、容国团、许海峰等一批优秀的老一辈运动员的光辉事迹。我们在具体讲到这里时,可以结合近几年中国在国际体坛取得的成绩来抒发爱国之情,但这样设计恐怕很难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如果插入一段旧中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视频,或是播放一曲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北京欢迎您》则更能与课文内容形成对比。无论是被嘲笑为“东亚病夫”的怯懦,还是开放大门、迎接外宾时的自信,都可以与课文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或共鸣,从而使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受到很好思想教育。
历史是一门“死学科”,如何将其变成一幅鲜活的画卷,让从这路过的人们徜徉其中,找回她的真谛?这是我们这些历史教育工作者一直追寻的目标,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而快捷的工具。我想,只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用,把我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表达或展示出来,一定会还原历史一个清新的面孔,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火花,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