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而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
一、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
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刚进小学,很多农村孩子未接触过课外书。笔者就曾碰到一个初一学生坦言,从小到大未看过任何一本课本以外的书,连《故事会》这样非常普及的书都没见过。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感兴趣,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并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365夜》、《西游记故事》等,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 、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他们会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知识的贫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
三、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
3、鼓励学生订阅报纸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
4、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农村虽然相对城市落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充分利用,对课外阅读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四、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2、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小学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
五、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积累。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
1、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等方面内容一样,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农村的学生往往拙于言辞,常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困窘。因此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2、写作能力训练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阅读后“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多读的同时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作文训练也可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
一、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
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刚进小学,很多农村孩子未接触过课外书。笔者就曾碰到一个初一学生坦言,从小到大未看过任何一本课本以外的书,连《故事会》这样非常普及的书都没见过。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感兴趣,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并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365夜》、《西游记故事》等,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 、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他们会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知识的贫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
三、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
3、鼓励学生订阅报纸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
4、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农村虽然相对城市落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充分利用,对课外阅读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四、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2、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小学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
五、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积累。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
1、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等方面内容一样,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农村的学生往往拙于言辞,常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困窘。因此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2、写作能力训练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阅读后“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多读的同时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作文训练也可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