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品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的“作品”,固然包含一篇篇文章、稿件,也包含一块块版面、一张张报纸、一期期刊物、一个个视听节目,总之是我们脑力劳动成果的外化体现。
  我一向坚持一个观点:一个有志于从事新闻事业的人,一定要使名字活在自己的作品上。
  这里有三层意思 :一是“作品”,二是“自己的”,三是“活”。新闻工作者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空洞的话不顶用,要出东西,要出经过自己艰苦劳动而得来的东西,要出与自己的以往相比、与他人相比不断有新内容的东西。比如作品获奖,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今天要有新的追求,明天要有更新的追求,这也是“活”的意思。
  “有作品”,首先要有数量,然后要有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质量是要由数量作基础作支撑的。比如专栏,你没有作品数量,几个月甚至一年才刊出几篇东西,怎么算是专栏?如同一个农民你打不出一定数量的粮食,一个小说家你写不出一定数量的小说,那何以证明你是农民是作家?针对近些年来,新闻传媒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中间实际存在的“懒”、“散”、“疲”,我们特别要提倡勤奋地劳动,多多地出作品,而且要“认真扎实地多出作品”,而不是“马马虎虎、粗制滥造来一篇”。有了“认真扎实地多出作品”这一条,“出精品”也才能够有保障,也就有了保障。
  我40年间,发表各类作品(评论、杂文居多)3000多篇,真正有些分量、放得住的,我估计超不过10%,300多篇而已,这是很令我惭愧的。但我不后悔,所谓“沙里淘金”,因为如果没有前头的3000多篇,那就不可能有这后头的300多篇。
  今天提出“有作品”,还有一层新的含义:那就是随着因特网等科技的进步,“原创”成了问题,不少人投机取巧,找捷径,甚至从网上直接下载他人的东西,拼凑成所谓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因为这些做法与偷窃、剽窃没有本质不同。
  关于“有作品”,还有两点值得强调:
  其一,要有所创新。与自己和别人的“过去”比,有些不同,有些改善,有些进步,有些突破。
  其二,要有自己的特点。“枣花虽小能结实,不若牡丹空挂枝。”我可以不是最大的、不是最好的、不是最早的、不是最全的、不是最美的,但,我是“有特点的”。
  我主笔《河北日报》言论专栏“杨柳青”20年(1988—2008),比较成功的地方也就在这里。说它“有所创新”,是说它对于传统的报纸言论,尤其是傳统的党报言论,进行了“与杂文的某种程度的借鉴、杂交和融合”。 说它“有自己的特点”,是指它的文章样式、语言文字乃至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带有我这个主笔的独立风格的东西。
  经验证明:文章的“一般化”、“大路货化”,就是一种没有希望的路子。
  创新和有自己的特点,是生存权问题,更是生命力问题。你要使自己的作品,在“芸芸众‘作’”中有一席之地,乃至脱颖而出,成为有影响的作品,那就必须、不可以不( have to )有所创新和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年来,我们的新闻传媒界,有三个我以为不好的现象、危险的倾向:
  其一是不少报刊和广播、电视的言论很弱,新闻信息与思想信息“一手硬一手软”,有的社长、总编辑不仅自己写不出漂亮言论,甚至不知言论为何物;
  其二是有些传媒中人,年纪轻轻就不安心攻业务,“闹官”,当个小官(“副主任”什么的)就不再深入群众、生活和实际,不再采访和写稿了;
  其三是把神圣的媒体同“官场”尤其是腐朽的“官场”混为一谈,主任一级的“官”就颐指气使,像模像样当起甩手掌柜,社长、台长、总编辑则更加了得。
  那么请问:长此以往,还怎么出得来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名播音、名评论员?还怎么出得来好作品、名报刊和在全国打得响的广播、电视和网络?
  我想发出一个警告:“新闻单位衙门化,媒体主事官僚化,记者编辑浮躁化,思想肤浅化,作品钞票化”是非常要命的坏现象!
  (作者系《河北日报》高级编辑)
其他文献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叙事视角的选择者,他选用怎么样的视角进行叙事,不仅关系到新闻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外在形态,也涉及到建构新闻事实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几篇有影响的报道的分析,来阐述叙事视角在新闻写作中的一些应用,并揭示因视角运用不当产生的相关问题。  2006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刊发报道《狷狂黄健翔》。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名人与记者的争论。厘清争论中的个人动机及评价个人的私人行为并不是新闻学所
期刊
2007年9月21日是美国著名记者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暨《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与陕西省翻译协会斯诺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车轮上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9月5日至8日在陕西西安、延安、志丹、宝鸡、凤县,即沿着当年海伦的采访路线,一路走来,追寻当年海伦陕北之行的遗迹,研讨会的发言全部安排在1500公里的旅途中。 坐在两辆旅游大巴上的与会代表有8位海伦·福斯特家族的后人,9
期刊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是都市类报纸的长项,而思想性强,报道角度高屋建瓴,报道形式较严肃的重大主题报道是日报所关注。基于这样的认识,都市类报纸较少涉足重大主题报道,或即使涉足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欲言又止。对于这类报纸如何搞好重大主题的报道,把日报的权威严肃重大的特殊性和都市类报纸的可读性适用性及形式上的灵活性与贴近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晚报轻松活泼的报道方式表现出来
期刊
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引起社会关注,产生社会影响,这是新闻媒体舆论影响力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即通过信息的随时发布聚合社会“注意力”,对舆论产生“影响力”。  只要做到及时、准确,实现信息的新闻价值和新闻影响,到此,记者乃至整个媒体都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可以舒口气。  但能不能做得更多些,更好些呢?舆论影响力除了上述的渠道,还有没有第二种方式或者更多途径呢?  特别是当报业竞争日趋激烈
期刊
1998年下半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大本营”,在中国电视界引发了一股强烈的娱乐旋风, 一时间风起云涌,“快乐”“非常”“相约”“动员”等字眼的频频出现,似乎在提醒人们:一个游戏与狂欢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娱乐节目的火爆引发了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关注。本文从合法化休闲快感的慰藉、窥视癖心理的满足、狂欢心理的发泄三个方面,试图从观众心理这一角度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热出现的原因。    一、合法化休闲
期刊
尹韵公简介:1956年生于重庆,幼承家学,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硕士时,沿着范长江西北采访的路线,重新采访,出版《西北采访万里行》,据此而成的《范长江与红军长征》等论文,引起较大反响。读博士师从方汉奇先生,专事新闻史研究。期间当选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并以全国学联研究生部副部长身份,出访日本。1988年进入国务院工作,历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1997年10月任中国社会
期刊
开栏语: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最为薄弱。本刊从本期开始,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开设“报刊发行”专栏,并逐步加大栏目比例,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
期刊
本刊2006年度“传媒策划 影响中国”经典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部分评委(以应邀先后顺序排列)  梁 衡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尹韵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  张伯海中国期刊协会顾问  范以锦中国记协副主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名誉社长  梁勤俭中国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主任   吴海民京华时报社社长   王伏虎今日女报社社长    部分支持单位  腾讯网  京华时报  北京青年报  今日女报 
期刊
编者按:  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媒体与企业的关系,是传媒与企业界一直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给媒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一个园地,努力形成媒企互信、共谋双赢的舆论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媒体与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本刊从这一期起,特开辟“传媒与企业”专栏,欢迎传媒界、企业界的朋友踊跃发表见解,积极参与讨论,从理念更新、实务操作、经验介绍、案例推介等不同层面惠赐
期刊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家林业局三北局联合推出的大型系列现场报道《穿越三北风沙源》西线组采访活动从4月1日开始(提前出发的小分队是3月26日开始进入内蒙古西部采访) 历时二十天,已经圆满结束。这次采访活动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记者中心、人事中心、总编室、“中国之声”共同协作下,成功举办的一次主题明确、道路艰辛、互相配合、团结一心且影响深远的采访报道活动,切实起到了锻炼队伍、扩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