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育人一直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如何使大学生全面成长是高校育人永恒的命题。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始终受到社会与高校的高度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实践能力与心理健康程度时刻牵动着高校资助工作者。经济资助以外,高校的资助工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对受助大学生给予帮助,使资助效果落到实处、不断深化。本文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角度,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资助 经济困难学生 有效途径
一、仅“以鱼授人”,削弱了高校资助工作应有的育人功能
当下,无论是高校资助工作,还是高校受助人,由于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工作流程细致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资助工作往往呈现出仅重视完成既定工作要求的状态,即仅仅完成“以鱼授人”的过程。国家的重视与社会的支持使得“鱼”的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确得到了帮助,但就目前总体情况看,这种帮助往往停留在经济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高校资助工作本来应有的诸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引领、实践锻炼与心理健康等育人功能被明显削弱。此外,在”以鱼授人“的过程中,资助工作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资助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学校奖学金面窄、获奖率低;贷款机制不够健全,各地方信用社对贷款手续的要求不一致,导致延误贷款时间;勤工助学岗位少、种类单一等等。此外,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无偿资助产生的弊端、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等也成为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二、力求“授人以渔”,有效深化大学生资助工作
1.思·鱼 —— 深化途径之思想观念的引领。(1)思·鱼之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于受助大学生,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实际的帮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而且更要通过多种方式点燃他们心中的理想。资助工作应激励他们不要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理想与信念,反而更应该奋发向上,坚守信念,敢于实现理想。(2)思·鱼之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学生资助工作应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资助工作应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同时,应定期开展诚信教育,要让大学生了解非义务教育的涵义,让大学生明白缴纳学费是应尽的义务,也要让大学生普及诚信知识,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以致于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3)思·鱼之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资助工作应将宣传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与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相结合,通过受资助学生座谈会或感恩报告会等形式,引领大学生在力所能及时回报社会。受助大学生拥有了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以及常怀感恩等思想与美德后,就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
2.扌·鱼 —— 深化途径之实践能力的锻炼。(1)扌·鱼之勤工。高校资助工作应积极鼓励受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资助工作应激励他们勇于直面困难,用双手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遇,立足勤工助学岗位,提升综合素质。(2)扌·鱼之社团。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资助工作应鼓励受助学生成立社团,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呵护成长。同时,资助工作可以引入社会资源、企业资源,为这一类学生社团提供充足的经费保证,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平台。社团内部应努力做到“四个一”:一套完整的社团章程,一位社团指导老师(建议由负责资助工作的教师兼任);每学期召开一次全社大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活动。通过社团的形式,高校资助工作可以凝聚一批受助学生,由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从事校内外的自强励志活动、可以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种信息等等。(3)扌·鱼之公益。受助大学生可以以个人名义或参加专业社团。以集体名义参与到社会公益项目中去。高校资助工作应想方设法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不要说教,不做要求,只提供信息,让受助者自愿加入。通过亲身体验的模式,受助学生做公益、感受公益,感动自己,温暖别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心·鱼 —— 深化途径之心理健康的养成。受助大学生作为已拥有“思·鱼”与“扌·鱼”的准渔人,最难攻克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就是心理健康的养成。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中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年龄阶段,特别是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的艰难和不易过早地压在他们的身上和心里,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特殊障碍,常见的有自我封闭型、消极悲观型、孤独郁闷型与自尊虚荣型等等。
总之,资助工作是高等院校育人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经济上的援助使得受助大学生能够安心完成学业,但与经济援助同等重要的,是如何使受助人提升综合素养,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成才。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以鱼授人,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帮助受助人获得“思·鱼”“扌·鱼”以及“心·鱼”,最终成为优秀的“渔人”。只有这样,高校资助工作才能不断深入人心,才能持续提升受助人的幸福感,才能真正帮助受助人“得鱼”“能渔”。
参考文献:
[1]赵西玲,柳平均,张芳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的建立及心理障碍引导[J].甘肃社会科学.1999.
[2]包月辉.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基础工作 提高资助效益[J].经济师.2012.
[3]陈婷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关键词】资助 经济困难学生 有效途径
一、仅“以鱼授人”,削弱了高校资助工作应有的育人功能
当下,无论是高校资助工作,还是高校受助人,由于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工作流程细致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资助工作往往呈现出仅重视完成既定工作要求的状态,即仅仅完成“以鱼授人”的过程。国家的重视与社会的支持使得“鱼”的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确得到了帮助,但就目前总体情况看,这种帮助往往停留在经济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高校资助工作本来应有的诸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引领、实践锻炼与心理健康等育人功能被明显削弱。此外,在”以鱼授人“的过程中,资助工作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资助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学校奖学金面窄、获奖率低;贷款机制不够健全,各地方信用社对贷款手续的要求不一致,导致延误贷款时间;勤工助学岗位少、种类单一等等。此外,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无偿资助产生的弊端、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等也成为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二、力求“授人以渔”,有效深化大学生资助工作
1.思·鱼 —— 深化途径之思想观念的引领。(1)思·鱼之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于受助大学生,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实际的帮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而且更要通过多种方式点燃他们心中的理想。资助工作应激励他们不要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理想与信念,反而更应该奋发向上,坚守信念,敢于实现理想。(2)思·鱼之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学生资助工作应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资助工作应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同时,应定期开展诚信教育,要让大学生了解非义务教育的涵义,让大学生明白缴纳学费是应尽的义务,也要让大学生普及诚信知识,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以致于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3)思·鱼之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资助工作应将宣传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与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相结合,通过受资助学生座谈会或感恩报告会等形式,引领大学生在力所能及时回报社会。受助大学生拥有了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以及常怀感恩等思想与美德后,就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
2.扌·鱼 —— 深化途径之实践能力的锻炼。(1)扌·鱼之勤工。高校资助工作应积极鼓励受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资助工作应激励他们勇于直面困难,用双手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遇,立足勤工助学岗位,提升综合素质。(2)扌·鱼之社团。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资助工作应鼓励受助学生成立社团,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呵护成长。同时,资助工作可以引入社会资源、企业资源,为这一类学生社团提供充足的经费保证,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平台。社团内部应努力做到“四个一”:一套完整的社团章程,一位社团指导老师(建议由负责资助工作的教师兼任);每学期召开一次全社大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活动。通过社团的形式,高校资助工作可以凝聚一批受助学生,由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从事校内外的自强励志活动、可以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种信息等等。(3)扌·鱼之公益。受助大学生可以以个人名义或参加专业社团。以集体名义参与到社会公益项目中去。高校资助工作应想方设法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不要说教,不做要求,只提供信息,让受助者自愿加入。通过亲身体验的模式,受助学生做公益、感受公益,感动自己,温暖别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心·鱼 —— 深化途径之心理健康的养成。受助大学生作为已拥有“思·鱼”与“扌·鱼”的准渔人,最难攻克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就是心理健康的养成。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中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年龄阶段,特别是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的艰难和不易过早地压在他们的身上和心里,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特殊障碍,常见的有自我封闭型、消极悲观型、孤独郁闷型与自尊虚荣型等等。
总之,资助工作是高等院校育人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经济上的援助使得受助大学生能够安心完成学业,但与经济援助同等重要的,是如何使受助人提升综合素养,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成才。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以鱼授人,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帮助受助人获得“思·鱼”“扌·鱼”以及“心·鱼”,最终成为优秀的“渔人”。只有这样,高校资助工作才能不断深入人心,才能持续提升受助人的幸福感,才能真正帮助受助人“得鱼”“能渔”。
参考文献:
[1]赵西玲,柳平均,张芳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的建立及心理障碍引导[J].甘肃社会科学.1999.
[2]包月辉.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基础工作 提高资助效益[J].经济师.2012.
[3]陈婷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