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的血液标本对肝功能检测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体会。 方法:将我院健康体检的60人份静脉血分为两组,分别离心后8min后立即检测和震荡20min溶血再离心后检测肝功能,对实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溶血组TP、ALT、AST明显升高,γ-GT、TBIL、DBIL明显降低,与非溶血组相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血液标本溶血后对肝功能实际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临床检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溶血,提高肝功能检测的准确率,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功能; 溶血标本;实际检测值;分析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能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临床生化检验的一个常见和重要的检测项目。但是肝功能实际检测值受工作环境、操作技术和患方因素影响较多,尤其是血液标本溶血,对实际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我们对60人份健康体检者的血标本,分别在溶血和非溶血条件下进行肝功能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健康体检者共60名,经过知情同意,并排除了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高血脂症,无影响肝功能的疾病和服药史。其中男性37名,女性23名;年龄20~50y,平均32.7y;体重55~70kg,平均63.5kg。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器材 生化分析仪为桂林优利特公司生产的URIT-80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离心机为北京时代北利公司生产的DT5-3型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检测试剂为桂林优利特公司的配套原装试剂,采血器为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带针尖的一次性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器。
1.3 研究方法 抽取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液标本4ml,分别装入两支准备好的干燥无菌的试管内,每管2ml。A组血样试管立即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离心8min,分离上层血清,立即行肝功能项目测定。B组血样先用振荡器震荡20min,再离心后行肝功能测定。肝功能检测项目为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操作过程和检测结果均由两位专业检验师进行操作和复核。
1.4 统计方法文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t检验及χ2进行比较,代入SPSS16.0软件统计中处理,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溶血组的TP、ALT、AST较非溶血组明显升高,γ-GT、TBIL、DBIL明显降低,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生化检验的一个常见和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能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一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及总胆红素等检查项目。ALT和AST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ALT最为敏感,AST持续升高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蛋白是反映肝脏
合成和储备功能的指标,当白/球比例倒置,常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预后较差。γ-GT、TBIL、DBIL等是反映肝脏代谢功能和胆汁淤积的指标,γ-GT主要反映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影响肝功能实际检测值的因素较多,包括采集血液、制作血样标本,工作环境的温湿度,操作技术和流程,仪器及试剂,患者的疾病和最近用药史等[1]。其中血液标本溶血,对实际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明显。溶血有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两种,是指人体红细胞损伤,红细胞内的物质进入血清中,混淆了血清成分,影响生化检测的正确性。临床检验中,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有采集血样标本时操作不当,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过长,血液依靠负压吸出,注入速度过快,试管或采血管受到剧烈摇晃等;采血管质量不过关,不干净或密封不好;标本没有及时送检,温度过高或过低;离心速率过大,时间过长等,均易造成标本溶血。在本研究的溶血组的肝功能实际检测结果中,TP、ALT、AST较非溶血组明显升高,γ-GT、TBIL、DBIL却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析原因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大量细胞内的ALT、AST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入了血清中,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相关物质的含量。人体细胞膜中含有少量的γ-GT等物质,一旦血样标本发生溶血后,这些物质会被稀释,远低于血清中的含量,因此,γ-GT、TBIL、DBIL等实际检测值要明显偏低[2]。
综上所述,血样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特别是对肝功能检验的一种最常見的干扰和影响因素。临床检验人员要重视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按规范进行血清分离和检测等各个环节,如果整个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血样标本溶血,严重影响肝功能的检测结果。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生化检验的工作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一旦血样标本发生溶血,应重新抽取血样进行检测和校正处理,避免检验结果的误差,保证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依据[3]。
参考文献
[1]周新华.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578-579.
[2]惠艳丽.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3,26(34):5338-5339.
[3]蒋晓仪.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
1109-1110.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的血液标本对肝功能检测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体会。 方法:将我院健康体检的60人份静脉血分为两组,分别离心后8min后立即检测和震荡20min溶血再离心后检测肝功能,对实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溶血组TP、ALT、AST明显升高,γ-GT、TBIL、DBIL明显降低,与非溶血组相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血液标本溶血后对肝功能实际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临床检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溶血,提高肝功能检测的准确率,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功能; 溶血标本;实际检测值;分析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能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临床生化检验的一个常见和重要的检测项目。但是肝功能实际检测值受工作环境、操作技术和患方因素影响较多,尤其是血液标本溶血,对实际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我们对60人份健康体检者的血标本,分别在溶血和非溶血条件下进行肝功能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健康体检者共60名,经过知情同意,并排除了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高血脂症,无影响肝功能的疾病和服药史。其中男性37名,女性23名;年龄20~50y,平均32.7y;体重55~70kg,平均63.5kg。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器材 生化分析仪为桂林优利特公司生产的URIT-80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离心机为北京时代北利公司生产的DT5-3型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检测试剂为桂林优利特公司的配套原装试剂,采血器为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带针尖的一次性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器。
1.3 研究方法 抽取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液标本4ml,分别装入两支准备好的干燥无菌的试管内,每管2ml。A组血样试管立即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离心8min,分离上层血清,立即行肝功能项目测定。B组血样先用振荡器震荡20min,再离心后行肝功能测定。肝功能检测项目为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操作过程和检测结果均由两位专业检验师进行操作和复核。
1.4 统计方法文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t检验及χ2进行比较,代入SPSS16.0软件统计中处理,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溶血组的TP、ALT、AST较非溶血组明显升高,γ-GT、TBIL、DBIL明显降低,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生化检验的一个常见和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能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一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及总胆红素等检查项目。ALT和AST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ALT最为敏感,AST持续升高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蛋白是反映肝脏
合成和储备功能的指标,当白/球比例倒置,常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预后较差。γ-GT、TBIL、DBIL等是反映肝脏代谢功能和胆汁淤积的指标,γ-GT主要反映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影响肝功能实际检测值的因素较多,包括采集血液、制作血样标本,工作环境的温湿度,操作技术和流程,仪器及试剂,患者的疾病和最近用药史等[1]。其中血液标本溶血,对实际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明显。溶血有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两种,是指人体红细胞损伤,红细胞内的物质进入血清中,混淆了血清成分,影响生化检测的正确性。临床检验中,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有采集血样标本时操作不当,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过长,血液依靠负压吸出,注入速度过快,试管或采血管受到剧烈摇晃等;采血管质量不过关,不干净或密封不好;标本没有及时送检,温度过高或过低;离心速率过大,时间过长等,均易造成标本溶血。在本研究的溶血组的肝功能实际检测结果中,TP、ALT、AST较非溶血组明显升高,γ-GT、TBIL、DBIL却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析原因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大量细胞内的ALT、AST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入了血清中,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相关物质的含量。人体细胞膜中含有少量的γ-GT等物质,一旦血样标本发生溶血后,这些物质会被稀释,远低于血清中的含量,因此,γ-GT、TBIL、DBIL等实际检测值要明显偏低[2]。
综上所述,血样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特别是对肝功能检验的一种最常見的干扰和影响因素。临床检验人员要重视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按规范进行血清分离和检测等各个环节,如果整个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血样标本溶血,严重影响肝功能的检测结果。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生化检验的工作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一旦血样标本发生溶血,应重新抽取血样进行检测和校正处理,避免检验结果的误差,保证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依据[3]。
参考文献
[1]周新华.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578-579.
[2]惠艳丽.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3,26(34):5338-5339.
[3]蒋晓仪.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
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