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身为人师,要有教师的崇高感和使命感,要有淡泊宁静的情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气度,要有坚忍的意志和恒心,不断努力,树立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让自己成为新时代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师德;崇高感;使命感;淡泊;胸襟;气度;坚韧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32-0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被历朝历代,世界列国看作是国家大计,尤其是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无比丰富和重要的时代,教育更是被看做是未来的竞争。身为教育工作者,我身为自己能从事这样重要的职业而自豪,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因为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尤其是为人师的品德,于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树立良好的师德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培养良好的师德,要有教师的崇高感和使命感。
  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职业的看法决定他对这个职业的态度,也决定着他事业的高度。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将教育看做是自己的职业,更要把它当做崇高的事业。胡锦涛曾说:“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这里,教育的伟大意义不言而喻。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说:“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的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这些,都应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是多么伟大、多么有意义。所以,树立起为人师表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吧,这样,你的内心会非常强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会成为你树立良好师德的强大的内驱力。
  二、培养良好的师德,要有淡泊宁静的情怀。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物质欲望弥漫在整个社会,迷茫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一些人的精神,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所以,教育界也出现了在物欲中迷失的现象。收受家长礼物,利用补课等形式敛财,这些现象都极大损害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形象,深陷在物欲中的教师,也就无从谈起树立良好的师德了。对此,我认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既然投身于教育事业,立志从事了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就应该甘于淡泊,内心宁静。清贫不是我们的追求,但我们不会为清贫而彷徨,劳累不是我们的目标,但我们不会因为劳累而抱怨。当我们心外无物时,我们内心却是极其充实的,那就是我们对教育全身心投入的充实感。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淡泊宁静,绝不是故意的穷困潦倒,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和国家合理给予的待遇的前提下,不浮不躁,为自己认准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
  三、培养良好的师德,要有宽广的胸襟和气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宰相要宽宏大量,而我认为,教师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因为教师每天面对学生,需要教育和管理几十个各有特色的活生生的人,而这些学生每天因情绪、即时事情的发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而这些琐事堆积到一起,就考验着教师的耐心和胸怀,比如当学生,顶撞了你,你如何面对,比如当学生甚至家长不理解你的教育行为或者苦心,你又该如何面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以德报怨是“恕道”,而睚眦必报就是“怨道”了吧,对此,我想对广大教育同仁说:“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用我們宽广厚重的胸怀,包容成长中的学生,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学生在宽容中茁壮成长,我们的师德在宽容中枝繁叶茂。
  四、培养良好的师德,需要坚忍的意志和恒心
  师德,是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时刻受着外界的影响,也可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内心有了一定的品德规范之后,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不断自省和内省。康德说:“我已经给自己选定了道路,我将坚定不移。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份光荣的职业,既然要树立良好的师德,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当良好的师德已经成为你内心不可动摇的原则时,你,就是那位伟大的教育者。
  教育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程,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琐屑而漫长,但师德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那么,就让我们如培育美丽的花朵那样,不断努力,树立我们良好的师德,让自己成为新时代优秀的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由于课程设置和目标培养的原因,高职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上手快、实践能力强。但在理论修养、文化素质等方面与本科生相比相去甚远。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克服那种专科生只要掌握必须够作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应用能力就足够了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通识教育,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
期刊
【摘 要】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示越来越多的优势,但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29-01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
期刊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30-01  一、准确把握教材  (一)要宏观把握教材  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 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高一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包括四节内容,这四节前后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和亚、非、拉各
期刊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28-01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与传统教育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前者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后者是以教师、教材和课程教学为中心。基于此,如何发挥学生
期刊
【摘 要】很多人都认为那些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们过得很安逸,其实不然。他们每天也要面临着很多压力:高额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父母要求过高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大学生既是承载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在最终成才、体现自我价值等主观愿望方面,这个“特殊群体”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是,近年国内大学里出现了一些虽不普遍却也并不罕见的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苦闷、彷徨、焦虑、偏执、脆弱,于是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智慧的结晶,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对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其的接受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22-01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哲的教学无论在教学模式、授课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并且
期刊
【摘 要】学校负担着传播文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多项任务,和谐校园的建设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工作。学校工会是学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和谐校园起着重要作用,是联系党政与教职员工的纽带,只有做好学校工会建设工作,才能够真正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提出了发挥学校工会作用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学校工会;和谐校园;作用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而值得研究的学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当今社会是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逐渐应用广泛;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信息技术教师责无旁贷;这就要求教者以实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切实做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初步探究。  【关键词】教学方法实效  文章编号:ISSN10
期刊
【摘 要】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者,要打破那种拘于传统观念的旧模式教学方法,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从传统的教和学中走出来,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创新精神,从而激发自身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摒弃;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86-01 
期刊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研究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31-01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历程  1987年,天津大学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该专业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