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说,这个“遗传”的危险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不过,它与生理学中严格意义的“遗传”是两回事儿,其真正含义是,爸爸的粗心大意、不拘小节或不良习惯给宝宝做了不好的榜样,使宝宝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跑了偏。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摄像机,随时随地捕捉老爸的言行,一概兼收并蓄,并瞬间将它们“复制”到自己身上,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爸爸们不希望从宝宝身上看到的,很可能就是自己曾经所为……
“毛病”1善意的侵犯
场景回放
几个宝宝玩捉迷藏,小磊和东东几次都藏得非常隐蔽,没被发现,他们很是兴奋。突然,小磊伸手去抓东东的脸,笑个不停。东东用力摆脱,没想到这么一来,小磊的手抓得更紧了,东东脸上留下了深深的指甲印儿。东东哭着向小磊爸爸告状,小磊遭到一顿训斥。
追根溯源
小磊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自己就经常受到这样的“厚爱”——他无非是模仿了爸爸的行为。比如他画了一艘漂亮的帆船、用积木建起一座立交桥,或者把玩完的玩具“送回家”,都能得到爸爸“捏一捏脸”的奖励。在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友好的时候,爸爸的行为恰好给了他一个不恰当的参照,使小磊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错误的概念:喜欢别人就去捏他的脸。于是,爸爸“善意的侵犯”,就在小磊身上得到了延续。
应该怎么做
言行一致
爸爸的行动比言语更能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攻击倾向,自己也别“侵犯”孩子的身体。当然,你可以用竖起大拇指、微笑或赞美的话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
掌握分寸
假如你习惯于用亲密的接触传达情感,不妨让你的动作温柔一些,比如轻轻地吻孩子面颊、额头,抚摸他的头或用小手指“拉拉勾”,“力度”一定要小。
“毛病”2丢三落四
场景回放
清晨,在小区地下车库门口,爸爸把畅畅拉到一边说:“你在这儿等一会儿,别动,爸爸回家去拿车钥匙。”畅畅有点着急:“爸爸你快点儿,我要迟到了!”
几分钟后,畅畅和爸爸坐进车里。爸爸边开车边在裤子兜儿里找什么,只听他自言自语:“糟了,忘带手机了!”话音未落,畅畅就大喊起来:“坏了,没带轮滑鞋,昨天晚上妈妈和我一起都装好了,就放在门口的鞋架上,出门时忘了拿,今天的轮滑课又上不成了!都好几次忘带鞋了,老师准得说我。”畅畅一脸的沮丧。
追根溯源
妈妈每天上班走得早,送畅畅的任务就落在爸爸了肩上。畅畅的忘带东西,与爸爸的丢三落四有直接关系。尽管妈妈每次都提前做好了准备,但孩子头脑中还没形成“出门前检查一下:自己该带的是不是都带了”这个概念,需要爸爸的提醒。遗憾的是,爸爸也没有这个习惯,更想不到去培养宝宝了。
应该怎么做
早做准备
前一天晚上,想想明天要做的事,需要带什么,提前准备好,放在显眼的地方,便于第二天看到、拿起来就走。
出门前“定定神儿”
每天早5分钟起床,避免过于匆忙。出门前,留出3分钟,爸爸和畅畅一起想想“该带的东西是不是都带了”,“盘点”之后再动身。
写个备忘录
在门上,或家里的显著位置挂一个“备忘袋”,把转天要做的事写在成备忘录,插进备忘袋,每天早上临走的时候看一看,也能帮畅畅和爸爸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
“毛病”3不讲秩序
场景回放
电视机里的动画片牢牢地锁定了霄霄和爸爸的眼球。就在他们坐着的沙发上,报纸一张张地散开、杂乱地摊放着,面前的茶几上堆满了零食,零食上还盖着丽本书,餐桌上的“残局”犹在;而客厅的地面上散乱着玩具,橡皮泥、水彩笔、油画棒和一幅未完成的画横七竖八地“躺”在霄霄的书桌上,儿童床上扔着几个芭比娃娃和她们换下的衣服……
追根溯源
霄霄走到哪儿,就把东西扔到哪儿,这笔“账”应该记到爸爸身上。正是他随手乱丢东西、不收拾的做法,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并使霄霄在潜意识里将“无序”、缺乏自理和把责任推给别人看成是理所当然。尽管妈妈不停地提醒“这件东西你从什么地方拿来的,玩儿完以后还要放回原来的地方。”但是,妈妈的“言传”最终难以抗,衡爸爸的“身教”,爸爸的不良习惯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宝宝。
应该怎么做
爸爸先“洗脑”
爸爸首先转变观念,培养起自己的秩序感,将“爱整洁、有条理”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习惯。
收拾爸爸做表率
爸爸的头脑中时时绷着一根弦:做事有头有尾,先从自己做起。比如将看过的报纸叠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读过的书送回书柜。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宝宝,“物归原处”、结束了一项活动再开始下一个活动,才是好的做法。
“毛病”4拒绝认错
场景回放
苒苒和凯凯合作一张画,树干和数叶都画好了,凯凯说“我想给果实涂红色。”苒苒表示异议:“涂橘黄色才漂亮呢!”凯凯不愿意:“就要红色!”苒苒也不甘示弱:“就要橘黄色!”突然,凯凯把橘黄色的油画棒摔在地上踩得粉碎。爸爸要凯凯向苒苒道歉,他却理直气壮地反驳:“不!你上次把我的画撕了,不是也没说‘对不起’吗?!”“那是因为画画不专心……”爸爸解释着。
追根溯源
爸爸教导凯凯知错就改、真诚道歉,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敢于承认、努力改正。然而,爸爸的实际做法却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正是他的不肯认错,给了孩子一个极不好的示范,以致凯凯学着他的样子,一错到底。因此,凯凯的拒绝认错,其实是与爸爸的“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一脉相传的。
应该怎么做
别为自己开脱
抛开“面子”问题,坦诚向孩子认错:“你批评得对,那天撕了你的画,是爸爸不对。我当时真的很生气,没有冷静地想清楚怎样做才能使你画得更好。如今我知道那件事让你很伤心,爸爸向你道歉:对不起儿子,来,我们和好吧!爸爸以后保证不用那种粗暴的方式对你了。好吧,现在该你给苒苒说‘对不起’了。”
弥补过失
如果爸爸意识到自己错了,最好能在第一时间纠正自己的做法,比如把撕破了的画重新拼在一起,用透明胶布粘好,还给凯凯。你的所作所为向孩子表明,当发现自己做错了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弥补,凯凯也可以学着爸爸的样子,将黄色和红色混合,代替橘黄色;并与苒苒重归于好。
“毛病”5言而无信
场景回放
早上一到幼儿园里,楚楚就去找蔓蔓:“我今天带Kitty猫贴画了,咱们换吧。”
蔓蔓不以为然:“我没带小珠子,不换了。” “咱们昨天不是说好了吗?”楚楚有点着急。
“是说好了呀,可我不想换了!”蔓蔓理直气壮。
“你说话不算数!”楚楚生气了。
“那又怎样?我爸爸早就答应我去动物园,到现在还没去呢!”
楚楚无言以对,脸上“写”满了失望。
追根溯源
蔓蔓的失信,是受了爸爸不遵守诺言的“传染”。在孩子印象中,爸爸能这么做,我当然也可以这么做。正是爸爸的失信于孩子,导致了孩子失信于小朋友,甚至更多的人。
应该怎么做
一诺千金
“说到做到、决不食言”,首先是对成人的要求。因为,从爸爸们的“健忘”中,孩子很自然地学会把许诺抛到脑后。所以,如果你和孩子有个约定,那么这个约定是用来约束你们双方的,无论如何,都不要破坏它。你的行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答应人家的事情就要做到,即使拿出自己珍爱的东西、付出努力与辛苦,为了信守诺言也是值得的。
承诺没有大小
如果你认为“带孩子旅游”、“给宝宝买高档玩具”这样的许愿必须兑现,那么,答应陪宝宝去动物园、给他买个小皮球一类的“小事”,也不能说了不做。承诺不分大小,任何“答应了”的事情,都不能被列为可以失信的范畴。另外,承诺也不是爸爸哄小宝宝的手段,绝不能哄好了宝宝,就把说过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它会牢牢地印在孩子心里的。
“毛病”6说翻脸就翻脸
场景回放
爸爸打电话,5岁的鑫鑫也不问对方是谁,就拿起另一部话机、对着它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鑫鑫,别捣乱,爸爸和叔叔说正事呢。”声音很严肃,可鑫鑫仍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说个没完。爸爸生气了,冲到他面前,一把夺过话机。
几分钟后,爸爸挂断电话,对着鑫鑫就是一通大吼。妈妈凑过来、拉着他的手,温和地说:“你那样干扰爸爸和叔叔说话,很不礼貌……”鑫鑫却用力甩开妈妈的手,气乎乎跑进自己的房间,重重地把门关上。
追根溯源
鑫鑫的坏脾气不能说与遗传没有关系,但更多的是从爸爸的言行中耳濡目染习得的。很多时候,爸爸对孩子大声喝斥,是为了阻止孩子大吵大闹和无礼的举动,但他们愤怒的态度和失控的情绪,也点燃了孩子心中的怒火,使孩子误以为发脾气、指责、吵架是解决冲突的办法,并以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就像他那样对妈妈。
应该怎么做
冷却你的情绪
老爸要先做表率,在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想方设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态度平和地把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要避免的给孩子讲清楚,使你的教导修得正果。有了这个经历,孩子自然能明白:发脾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另辟蹊径
如果爸爸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因为争抢玩具、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那就问问自己的宝宝:“想想看,有什么文雅的办法来解决这些事情吗?”以此把孩子拉出乱发脾气的泥潭。
懂得尊重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爸爸不想使自己的坏脾气在孩子身上延续下去,就别吝惜给予孩子这份尊重,温和地、善意地对待你的宝宝,使孩子也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感受,给那些与他相处的人一份尊重。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摄像机,随时随地捕捉老爸的言行,一概兼收并蓄,并瞬间将它们“复制”到自己身上,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爸爸们不希望从宝宝身上看到的,很可能就是自己曾经所为……
“毛病”1善意的侵犯
场景回放
几个宝宝玩捉迷藏,小磊和东东几次都藏得非常隐蔽,没被发现,他们很是兴奋。突然,小磊伸手去抓东东的脸,笑个不停。东东用力摆脱,没想到这么一来,小磊的手抓得更紧了,东东脸上留下了深深的指甲印儿。东东哭着向小磊爸爸告状,小磊遭到一顿训斥。
追根溯源
小磊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自己就经常受到这样的“厚爱”——他无非是模仿了爸爸的行为。比如他画了一艘漂亮的帆船、用积木建起一座立交桥,或者把玩完的玩具“送回家”,都能得到爸爸“捏一捏脸”的奖励。在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友好的时候,爸爸的行为恰好给了他一个不恰当的参照,使小磊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错误的概念:喜欢别人就去捏他的脸。于是,爸爸“善意的侵犯”,就在小磊身上得到了延续。
应该怎么做
言行一致
爸爸的行动比言语更能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攻击倾向,自己也别“侵犯”孩子的身体。当然,你可以用竖起大拇指、微笑或赞美的话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
掌握分寸
假如你习惯于用亲密的接触传达情感,不妨让你的动作温柔一些,比如轻轻地吻孩子面颊、额头,抚摸他的头或用小手指“拉拉勾”,“力度”一定要小。
“毛病”2丢三落四
场景回放
清晨,在小区地下车库门口,爸爸把畅畅拉到一边说:“你在这儿等一会儿,别动,爸爸回家去拿车钥匙。”畅畅有点着急:“爸爸你快点儿,我要迟到了!”
几分钟后,畅畅和爸爸坐进车里。爸爸边开车边在裤子兜儿里找什么,只听他自言自语:“糟了,忘带手机了!”话音未落,畅畅就大喊起来:“坏了,没带轮滑鞋,昨天晚上妈妈和我一起都装好了,就放在门口的鞋架上,出门时忘了拿,今天的轮滑课又上不成了!都好几次忘带鞋了,老师准得说我。”畅畅一脸的沮丧。
追根溯源
妈妈每天上班走得早,送畅畅的任务就落在爸爸了肩上。畅畅的忘带东西,与爸爸的丢三落四有直接关系。尽管妈妈每次都提前做好了准备,但孩子头脑中还没形成“出门前检查一下:自己该带的是不是都带了”这个概念,需要爸爸的提醒。遗憾的是,爸爸也没有这个习惯,更想不到去培养宝宝了。
应该怎么做
早做准备
前一天晚上,想想明天要做的事,需要带什么,提前准备好,放在显眼的地方,便于第二天看到、拿起来就走。
出门前“定定神儿”
每天早5分钟起床,避免过于匆忙。出门前,留出3分钟,爸爸和畅畅一起想想“该带的东西是不是都带了”,“盘点”之后再动身。
写个备忘录
在门上,或家里的显著位置挂一个“备忘袋”,把转天要做的事写在成备忘录,插进备忘袋,每天早上临走的时候看一看,也能帮畅畅和爸爸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
“毛病”3不讲秩序
场景回放
电视机里的动画片牢牢地锁定了霄霄和爸爸的眼球。就在他们坐着的沙发上,报纸一张张地散开、杂乱地摊放着,面前的茶几上堆满了零食,零食上还盖着丽本书,餐桌上的“残局”犹在;而客厅的地面上散乱着玩具,橡皮泥、水彩笔、油画棒和一幅未完成的画横七竖八地“躺”在霄霄的书桌上,儿童床上扔着几个芭比娃娃和她们换下的衣服……
追根溯源
霄霄走到哪儿,就把东西扔到哪儿,这笔“账”应该记到爸爸身上。正是他随手乱丢东西、不收拾的做法,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并使霄霄在潜意识里将“无序”、缺乏自理和把责任推给别人看成是理所当然。尽管妈妈不停地提醒“这件东西你从什么地方拿来的,玩儿完以后还要放回原来的地方。”但是,妈妈的“言传”最终难以抗,衡爸爸的“身教”,爸爸的不良习惯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宝宝。
应该怎么做
爸爸先“洗脑”
爸爸首先转变观念,培养起自己的秩序感,将“爱整洁、有条理”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习惯。
收拾爸爸做表率
爸爸的头脑中时时绷着一根弦:做事有头有尾,先从自己做起。比如将看过的报纸叠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读过的书送回书柜。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宝宝,“物归原处”、结束了一项活动再开始下一个活动,才是好的做法。
“毛病”4拒绝认错
场景回放
苒苒和凯凯合作一张画,树干和数叶都画好了,凯凯说“我想给果实涂红色。”苒苒表示异议:“涂橘黄色才漂亮呢!”凯凯不愿意:“就要红色!”苒苒也不甘示弱:“就要橘黄色!”突然,凯凯把橘黄色的油画棒摔在地上踩得粉碎。爸爸要凯凯向苒苒道歉,他却理直气壮地反驳:“不!你上次把我的画撕了,不是也没说‘对不起’吗?!”“那是因为画画不专心……”爸爸解释着。
追根溯源
爸爸教导凯凯知错就改、真诚道歉,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敢于承认、努力改正。然而,爸爸的实际做法却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正是他的不肯认错,给了孩子一个极不好的示范,以致凯凯学着他的样子,一错到底。因此,凯凯的拒绝认错,其实是与爸爸的“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一脉相传的。
应该怎么做
别为自己开脱
抛开“面子”问题,坦诚向孩子认错:“你批评得对,那天撕了你的画,是爸爸不对。我当时真的很生气,没有冷静地想清楚怎样做才能使你画得更好。如今我知道那件事让你很伤心,爸爸向你道歉:对不起儿子,来,我们和好吧!爸爸以后保证不用那种粗暴的方式对你了。好吧,现在该你给苒苒说‘对不起’了。”
弥补过失
如果爸爸意识到自己错了,最好能在第一时间纠正自己的做法,比如把撕破了的画重新拼在一起,用透明胶布粘好,还给凯凯。你的所作所为向孩子表明,当发现自己做错了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弥补,凯凯也可以学着爸爸的样子,将黄色和红色混合,代替橘黄色;并与苒苒重归于好。
“毛病”5言而无信
场景回放
早上一到幼儿园里,楚楚就去找蔓蔓:“我今天带Kitty猫贴画了,咱们换吧。”
蔓蔓不以为然:“我没带小珠子,不换了。” “咱们昨天不是说好了吗?”楚楚有点着急。
“是说好了呀,可我不想换了!”蔓蔓理直气壮。
“你说话不算数!”楚楚生气了。
“那又怎样?我爸爸早就答应我去动物园,到现在还没去呢!”
楚楚无言以对,脸上“写”满了失望。
追根溯源
蔓蔓的失信,是受了爸爸不遵守诺言的“传染”。在孩子印象中,爸爸能这么做,我当然也可以这么做。正是爸爸的失信于孩子,导致了孩子失信于小朋友,甚至更多的人。
应该怎么做
一诺千金
“说到做到、决不食言”,首先是对成人的要求。因为,从爸爸们的“健忘”中,孩子很自然地学会把许诺抛到脑后。所以,如果你和孩子有个约定,那么这个约定是用来约束你们双方的,无论如何,都不要破坏它。你的行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答应人家的事情就要做到,即使拿出自己珍爱的东西、付出努力与辛苦,为了信守诺言也是值得的。
承诺没有大小
如果你认为“带孩子旅游”、“给宝宝买高档玩具”这样的许愿必须兑现,那么,答应陪宝宝去动物园、给他买个小皮球一类的“小事”,也不能说了不做。承诺不分大小,任何“答应了”的事情,都不能被列为可以失信的范畴。另外,承诺也不是爸爸哄小宝宝的手段,绝不能哄好了宝宝,就把说过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它会牢牢地印在孩子心里的。
“毛病”6说翻脸就翻脸
场景回放
爸爸打电话,5岁的鑫鑫也不问对方是谁,就拿起另一部话机、对着它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鑫鑫,别捣乱,爸爸和叔叔说正事呢。”声音很严肃,可鑫鑫仍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说个没完。爸爸生气了,冲到他面前,一把夺过话机。
几分钟后,爸爸挂断电话,对着鑫鑫就是一通大吼。妈妈凑过来、拉着他的手,温和地说:“你那样干扰爸爸和叔叔说话,很不礼貌……”鑫鑫却用力甩开妈妈的手,气乎乎跑进自己的房间,重重地把门关上。
追根溯源
鑫鑫的坏脾气不能说与遗传没有关系,但更多的是从爸爸的言行中耳濡目染习得的。很多时候,爸爸对孩子大声喝斥,是为了阻止孩子大吵大闹和无礼的举动,但他们愤怒的态度和失控的情绪,也点燃了孩子心中的怒火,使孩子误以为发脾气、指责、吵架是解决冲突的办法,并以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就像他那样对妈妈。
应该怎么做
冷却你的情绪
老爸要先做表率,在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想方设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态度平和地把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要避免的给孩子讲清楚,使你的教导修得正果。有了这个经历,孩子自然能明白:发脾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另辟蹊径
如果爸爸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因为争抢玩具、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那就问问自己的宝宝:“想想看,有什么文雅的办法来解决这些事情吗?”以此把孩子拉出乱发脾气的泥潭。
懂得尊重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爸爸不想使自己的坏脾气在孩子身上延续下去,就别吝惜给予孩子这份尊重,温和地、善意地对待你的宝宝,使孩子也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感受,给那些与他相处的人一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