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故里草木深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322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斑驳的小路走到尽头,灼热的阳光在树荫下失去了温度,终于,看到了那扇紧闭的门,破败、颓圮,草木深深。
  门上的红漆大部分已然剥落,翘起的漆皮像是时间留下的血痂,我晃了晃门前的锁,它便和铁锈一起扑簌簌地落下来。枝叶柔软的野草刚及踝,铺满门前路,蹲下细细去看时,会发现它小小的手型草叶均匀地呈螺旋状排布。记忆里这样的草曾在野地里肆意生长,纵情地开着蓝色的小花,仿佛给柔软的绿毯嵌上蓝宝石。我站起身,看到门楣上的对联已经被冲刷得发黄。斜斜的瓦片构成并不巍峨的飞檐,上面栖着去年冬天枯死的藤蔓,而今年的新绿正从侧面的矮墙攀援而来,附瓦穿墙,盈盈而上。门的两边是一人高的草木,一一风中举,却不知名,草顶是一簇簇堆砌的白绒,大概是像蒲公英一样的种子。我找到钥匙并不费劲地拧开了门锁,推开木门,伴着一声吱呀,十年鲜有人涉足的院子,羞赧地向我张开怀抱。
  我穿过门廊,走向南边矮墙旁的压井。并未铺设红砖的地面上,已经长满了野草,行走其中,像是在蹚过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河。压井在由石头堆砌的小小高台上,大约是因着水汽充足且少日光,每一块石板,在肉眼可见的地方都被苔藓仔细地包裹,在一院的深绿中显得妥帖而明亮,那样明快的绿色,我大约只在调色板上见过。我扶着身旁的矮墙慢慢走下来。说是矮墙,其实就是半人高的砖跺,只是砌着防止别家的家禽进来啄坏了院里的青菜和烟草。而人,都是无害的。
  再向里走十来步,横穿曾经的小菜园,就到了厨房。没有落锁,屋里一大一小两个灶台都是土砌的,倒也完好。灶口对着的是用砖堆成的矮凳,人坐在这上面,柴火就在身后,添柴很方便。坐在矮凳上,在一片泪幕里,看到生了蛛网的灶膛里零星的火光开始复燃,火红的焰轰的一下着起来,映得脸颊发烫。在寒冷的冬日,尤其是除夕的时候,这里是最受小孩欢迎的地方。灶膛里的火会让人骨子里都温暖起来。起身,灶台对面的橱柜还完好着,碗筷还摆在记忆中的位置。橱柜里那张大红纸上,灶神还在喜滋滋地笑着,画像面前是一个小瓷碗,碗里盛着香灰,却再没了氤氲的青烟。
  从厨房出来,便走到了堂屋前。三间土坯房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两扇耳房的窗子已经朽塌了一个。两侧的扁豆花在木窗上招摇。风吹来,那摇曳的花瓣像是挂在窗前的一串风铃。门的两边有一侧已经剥落了许多土下去,都难以对称了。扶着门锁,想着曾祖母就是在这间屋子里生活、摔倒,然后离开的,便没有了勇气推门进去。
  走出这垂垂老矣的院子,吱呀一声,重新落锁,它带给我的和我带给它的,都蒸腾在时光里,模糊不清。阳光依然照着这草木深深的庭院。
  学生互评
  没有壮阔的场面,没有复杂的行程,仅仅开门落锁之间,作者找到了一个极细小的切口。我们随着作者走近一座老宅,从草木深深的庭院走过,从往日生活的细节处经过,也从她温暖的记忆里掠过。所过之处清晰有痕,整个院落如在眼前。草木深深,庭院依依,清晰的思路,温暖的文字,值得人再三品味!
  技法借鉴
  “移步换景”是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重要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人走景动,画面往往随着作者立足点、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把立足点的空间交换顺序写得清楚明白,做到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雨中登泰山》一文,作者选取岱宗坊、虎山水库、七真祠、天门、孔子登临处这些标志性的地点来记述一路的行程,文章就具有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才能跟随作者的行踪真正获得身临其境的美感。
  二、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見到的景物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切忌做粗笔勾勒、概括空泛的流水账。写到七真祠时,作者不是空泛地介绍庙宇里的神像,而是很细致地把这里雕塑的特点介绍给了读者。“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着眼点不在于景物,而在景物背后的意蕴及自己的见解。
  三、应该围绕一个中心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展示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比如: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此处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水势奔涌、声势浩大以及水石激荡的壮阔场面。作者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了出来,删去了一般性的描写。这样,文章才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而且感染力强。
其他文献
状物是记叙文写作的内容之一,状物出彩,主要是追求一個“状物逼真”,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状物抓特点  物,都有其独到的特点,花有花的姿态,草有草的体形,区别不同的物体,首先要抓紧这个物体的特征。这也是“状物逼真”的第一步。比如写花,不同的花就有不同的姿态:水仙有它的淡雅,玫瑰有它的艳丽,牡丹有它的高贵等等。这些不同的花,可从颜色、花瓣、枝干等不同的角度入手,从细节处勾勒各自的特点,即
期刊
上林湖,像一位羞涩的女子,静卧在群山的怀抱中。黛青的湖水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千峰绿色,远远望去,湖山浑然一体,近了,又让人觉得山溶化在了水中。  我闲依在船栏上,感受着湖风的轻拂,回望深邃的湖水,当真有种“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欣喜。船工介绍,曾有神仙路过此地,流连这秀丽的风光,便在山中开辟洞府,长留于此。所以这里的风光才如此旖旎,瓷文化才这般兴盛。我眯眼思量:且不论这传说的可信程度,若按迷信的说
期刊
大自然的神奇,不仅表现在其变化万千,更表现在她的井然有序;不仅表现在其令人神往,更表现在她的促人深思。你看,春的温和,夏的炎热,秋的凉爽,冬的苦寒,让人领略到了世间的多种温度;春的萌发,夏的繁茂,秋的成熟,冬的积蓄,让人体悟到了人生的浮沉变化……大音希声,大自然以季节的轮转、气温的炎凉、草木的荣枯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哲理、生命的本质。让我们循着季节的脚步,静心体悟大自然给我们的晶莹的暗示吧!  午饭
期刊
外婆离开我已很久了。向着记忆深处的迷雾走去,关于外婆的画面很多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唯有外婆做的地瓜干的味道仍如山间清亮的淙淙小溪似的 ,至今萦绕在心头舌尖。  还记得每年暮秋之时,外婆便开始忙活春节的吃食。将一年里储藏的地瓜除去土黄且粗糙的外皮,在柴堆上用温火煮熟,柴火燃烧时劈里啪啦,如同乐声,勾起了我的食欲。地瓜要从晚上一直煮到清晨,黎明将至时,外婆再继续后面的工序。经过漫长的一夜,地瓜
期刊
采天地之气,吸日月甘露,草木的自然特性与人的精神品质有许多类似之处,人们常常用它们来寄寓情感,陶冶情操。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应该都有这样一幅美景图吧;“花开在树上时花瓣向上,花托比花瓣重,因此从树上
期刊
读经热、诵典潮,近年来风生水起,已成时尚,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近日有媒体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还有人读经,以背诵了多少万字经典为荣,时不时卖弄于公共场合,炫技于亲朋面前,这种小聪明反衬此人并未真正读经典。退学读私塾、父母担当读经“家教”、课余“读经班”异常火热……针对少儿
期刊
语言即思维。我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我们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然后听者或读者就会依着我们的思路,领会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明白我们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思路清晰,对我们表情达意、传递思想非常重要。写作时,力求思路清晰,内容连贯丰富,结构完整统一,可为你的作文赢得高分。  一、审题立意时,思路要清晰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不是单一的,可以从侧面多角度解读,而且近年来的材料作文更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
期刊
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教导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  演讲词俗称演说词、讲话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中,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下面就以《我有一个梦想》等课文为例阐明演讲词的写作特点。  演讲词一般有叙事、说理
期刊
①寒风呼呼地吹着,叶子从枝头飘落,“哎,”我不禁长叹一声,“今年比往年更冷了”,低下头,裹紧衣服,快步回家。(开篇描绘自然环境,意在写出冬日的严寒。但是景物描写不够典型,与人物行为的关联不够紧密。)  ②咦,哪儿来的嘈杂声,抬头一看,只见天桥上人头攒动,道路被堵。在好奇心的吸引下,我跑了过去,踮起脚跟,伸长脖子,想知道眼前发生了什么,但人太多,看不见。我便利用我瘦小的身体,弯下腰,一溜儿挤进了人群
期刊
①颓唐的叶子从枝头飘落,在空中打着旋儿,寒气从我的裤脚直往上蹿。(选取“落叶”这一典型意象,突出了风之大,天之冷。)“哎,”我不禁长叹一声,“今年比往年更冷了。”路上不见一个人影,(一是天冷的结果,二是和下文“天桥上人头攒动,道路被堵”相照应。)一阵寒风吹过,犹如锋利的刀片在我的脸上留下它们的痕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写出寒风出场肆虐,为下文衣着单薄的老人出场作铺垫。)我不禁裹紧了衣裳,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