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励中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ul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角色的全面转换,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开始转换。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打破古老教学的程式“传道、授业、解惑”,把发展学生的思维理念作为教学的战略议题,从本质上理解教材,组合教学内容,将素质教育的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物理知识之纲,更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学习之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具备独特的物理创意,追求最优秀的教学效果。“激励法”正是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新生儿。
  
  1启示下认知规律
  
  自古,高明的师傅总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一名好的物理教师能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所以知识在学生接触之前,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创设知识发现的特定历史背景环境,恰如其分地设计好的悬疑,引导同学们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实验,用头脑去思考,成功扮演小小科学家,感受科学探究和科学创新的艰辛,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科学家走过的探索发现之路,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创新发现的无尽潜动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自觉探寻规律,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
  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有人提出一个新鲜话题时,人们心中总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冲动,争先恐后地抢着第一个回答它,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尤为明显,这种冲动正是“激励法”撞击出来的思维火花。火花绽放出学生的创造欲,会引领学生步入自由王国的神圣殿堂。当我们试图展示自己的观点时,智商仿佛骤然间变得很高,大脑在飞速地搜索和计算,并且智能化地扬弃着“内存”中的各种信息,生成崭新的思维。这是智力体操展示的美感,是创新思维孕育的温床。当思维被问题激活到高度敏感的状态时,灵感的阐门则轰然撞开,平时难以想到的办法和理由竟能刹那间飞迸出来,甚至让自己事后都感到奇怪,似乎体现到古诗所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妙。
  这一切表明,思考从问题开始。用优质的问题去召唤学生,让学生在思维的火花中解决问题,并自觉地发现新的问题,这种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叫“激励法”。
  
  2激励中发现问题
  
  “激励法”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设计问题的能力和完善的生活经历以及丰富的物理知识,才能在适当的环境中恰到好处地抛出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问题,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团队协作跨越一道道问题之路,一步步迈进物理学宫殿。当然学生在课堂内的探究和发现行为并不等同于科学家们的创新探索的全过程。教师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以艺术化的教学手段精练地概括出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精华部分,浓缩出实际探究经历的“理想化模型”,对事件本身去粗存精,把握住探究的突破点,使设计的问题脉络清晰,同时具备更多的启发性和可创造性,避免学生走无意义的弯路。
  2.1化抽象为具体。在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的 “人眼看不见的光”一节教学中,不妨大胆调整教学构思,巧妙整合教学资源。首先学习可见光的知识,探究出光的传播特性。这样做既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初中生思维认知特征,又为研究不可见光提供基础和方法。在问题设计上,生活化地从教室里摇控器对电视机的控制着眼,一步步设计出一系列让学习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
  师:“遥控器”顾名思义,就是对电视机遥远地控制,那么遥控器是怎样控制电视机开机、关机,又怎样换频道的呢?这样的现象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这样的问题恰恰又让大家忽略。当教师提出时,则会激发学生开动思维探究科学奥秘的情感,又会让他们无法立即解开这个平时视而不见的谜团,使学生产生迫切想找到答案的强烈愿望。
  继续启发:电视机那么的“听话”,是不是它可能收到了摇控器传来的“命令”呢?幽默的话语,生动形象描述,不仅使学生的认识有了正确方向,而且立刻使他们在获得认同感的基础上,放开思维的野马,不断驰骋,并自然地提出这样的疑问:是谁充当了“带口信”的角色?
  师:在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游击队是怎样阻止德国鬼子进攻的?看不见、摸不着带信给电视机的角色如果存在,怎样才能让它对电视机失去控制力?在这样的情境和信息激励下,学生们自然会从游击队炸桥破坏交通的事件跨越到在遥控机和电视机之间设计障碍物,观察电视机的反应。教师此时给出模拟电视机的红外感应器,摇控器,各式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当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不透明物体能阻碍遥控器对电视机的信息控制,而信息却能穿透透明物体时,成功的喜悦会更加激起他们心中的热情。
  继续提问:是什么物质能穿透透明物体而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
  答案至此呼之欲出——光。
  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激活学生借助主动探究。获得问题解决的欲望,使被动的知识的传授一跃而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实践。
  2.2将物理问题情境化。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循环过程。当学生被激发到“愤”和“悱”的状态时,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发动机,为科学探究和创造提供恒久的动力。通过“问题”激发互动,通过互动深化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有序的激励下螺旋式发展上升,形成思维的发散和迁移。在教《电流的磁场》一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魔盒”,里面放置可通电的螺线管。当魔盒靠近小磁针时,暗中闭合开关,小磁针发生偏转。
  师:魔盒里面是什么?
  生:磁铁。
  生:也可能是其它磁体。
  生:可能是磁体,也可能是磁性材料,被小磁针磁化而对小磁针产生作用。
  (断开开关)。
  师:现在小磁针为什么不偏转?
  生:我认为魔盒里的物体能调节自身磁场的强弱。
  生:我认为魔盒里的物体一会儿可以产生磁场,一会儿磁场消失。
  师:以前大家所认识的磁体具有这种特点吗?是什么可以具有这样的性质呢?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备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关注,让学生置身问题之中,并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冲动,还必须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这正是新课改的思维理念。
  2.3设计“残缺”问题。在特定条件下,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残缺”问题,以教学内容“残”的演化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跃升。“残”,就是缺陷或不足。人为创设一些残缺,让学生感悟出问题的“残”是后面知识真谛。通过“寻残”、弥补“残”,引发“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这种思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其深刻认识到“残”的演化内涵。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一课中,有如下对话:
  师:请将串联电路中开关先闭合再断开,观察两只灯泡的工作状态如何?
  生:闭合开关时两次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它们同时熄灭。
  师:请大家把并联电路中的开关合上,然后断开,观察它们的工作状态如何?
  生:同时发光,同时熄灭。
  师:你们认为串、并联电路工作特点相同不相同?
  生:相同。
  生:不完全相同,串联时两只灯比较暗,并联时却比串联亮。
  师:它们是否就只存在这唯一的区别?
  生:……
  师(继续问):请大家把两种电路里任一只好灯泡换成烧坏的灯泡,再观察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串联电路中一只灯泡坏了,另一只也不发光,而并联电路中它不会影响另一只的发光。
  师:这说明串联电路用电器相互影响,而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大家想想看,你们家中的电器设备是怎么连接的?
  生:并联。因为家里电灯不开时,照样可以看电视。
  生: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同样是并联,在晚上家里的日光灯有时会变暗,还有时会“跳”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教师创设的问题背景,应能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深刻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以为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怀疑就是提出问题,而问题又是物理探究和创新的起点。问题精神的真谛正是要敢于和善于通过已有的知识去开拓未知物质世界。
  问题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物理课堂上在教师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对初级问题的发问和思考的长期积累,就会培养出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跃升。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结论就不会被伽里略打破;没有问题能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不会产生,牛顿力学将会继续一统天下;没有问题能力,人类也许至今还笼罩在神学的阴影之下,误以为太阳围绕地球中心运转。没有了问题,就没有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问题,即使是错误的问题,都应得到教师对其精神的赞赏和鼓励。
  
  3激励中解决问题
  
  “激励法”是新的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的完美和发展。
  3.1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问题激励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不能也不应排斥其它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2“激励法”的实施,确实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旧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历,但切忌只重过程,不重结果,使教学成为“重看不重用”的花架子,表面热热闹闹,学生全无收获。
  3.3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激励学生,就是用思想去碰撞思想。尽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已对学生可能的回答和提问有足够多的准备,但仍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答和问,这就是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处理好这类问题,往往会更加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一节课“出彩”的亮点所在,对这些问题不应草率收兵、敷衍了事。
  3.4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如何更好地把“激励法”与物理实验有机集合起来,发挥“组合拳”的优势,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4感悟
  
  物理世界的星空中,到处闪现光芒四射的科学真谛和物质运动规律,而更广阔的领域里则悬挂着无数的“?”。作为学生进入物理殿堂启蒙者的初中物理教师,带着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些阶梯,甚至一些“磨难”,造就他们的创新意识,启迪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是我们崇高的职责。
其他文献
加强学校校园绿化及绿化管理工作,不仅是新世纪学校所提倡的“花园式”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是树立良好教育形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学校绿化和绿化管理工作。  下面就本人在近三年的教育教学和学习中的一点心得介绍如下:①各学区应根据本学区各学校的规模、大小和实力等,结合校园绿化的实际情况,学年初成立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统
期刊
我院园艺专业从2007年春开展了地栽覆盖黑木耳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它的优点是:管理方便,技术简单,成本低,产量高。现将这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1配料    杂木屑80%、稻糠12%、大豆粉2%、玉米粉3%、石膏粉1%、石灰1%、过磷酸钙0.5%、硫酸镁0.5%,含水量为60%,按常规装袋。灭菌、接种、培养。    2整理栽培场地    首先要考虑地势的高低,降雨量的多少多雨或低洼地方,床面
期刊
在素质教育由研讨转入实施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校体育这一重要部分的现象。这不利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体会,与同行商榷。    1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创新意识 培养    1创新意识和特征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
期刊
【摘 要】 创新教育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教育兴趣质疑发散思维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创新,是素质教育之核心。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
期刊
【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面向的是人,将爱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世界的最短距离是家,把爱像阳光一样洒向你的周围,学生就会在博爱中成长。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则是来自于内心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热爱 教育 榜样 关系 感恩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
期刊
“……在一只可爱的流浪猫——樱樱身上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假如晚上找不到它,你就抬头看天上最亮的星星,正对着星星的地方就能找到它。……后来我们为樱樱找到了一个伴侣,它的名字叫桃桃。樱樱和桃桃是幸福的一对,因为它们的名字之和就是人见人爱的“樱桃”。我想过不久,它们身边就会有很多的小樱桃,到时候,我们就该为小樱桃的出生举办庆典了!……”  读完以上这段学生的习作后,读者可能会忍俊不禁吧。童真的话语,无邪
期刊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而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且又以其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呢?    1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第一节化学课上的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所以要想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
期刊
【摘 要】“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从探究中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在问题探究中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本文是“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主要探讨问题:①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②在例题情境中把知识迁移和创新,获得探究、发现问题的方法。③让学生从实验中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和方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中,形成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一部“收音机”,很被动地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这一切归根到底是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方式已不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促进思维深化,增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