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机家族的兄弟们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话发明至今140多年,电话的技术经历了几代变迁。最早出现的是磁石电话机,它们都是成对出售和使用的。磁石电话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送话器、受话器、磁石发电机、电感线圈、电铃和电池。用户摇动磁石发电机能产生交流信号,这个信号会通过电线传到另一方的电话机上,使对方的电话铃声响起,对方听到铃声,拿起听筒靠电话机中的电池供电就可以通话了。磁石电话机是电话机家族中的“大哥”。

  这种电话机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里也能看到,想想看,你在哪些影视作品里看到过这种电话机呢?

  磁石电话机的通话效率很低,仅能在2个用户之间架上电话线使用,所以后来又有人发明了共电式电话交换机(简称共电电话机)。它因由电话交换局统一供给信号和通话用电而得名,是电话机家族中的“二哥”。
  这种电话机没有拨号盘,一人拿起听筒后,电话会直接连通电话交换局的接线员,他要告诉接线员想跟谁通话,由接线员帮他将电话接通至对方,这种电话机可以让更多的人相互通话。
共电电话机

  共电电话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通话的范围,但也存在一症的弊端:如果接线员业务不熟练或是存有私心,就会出现误转电话或故意转错电话的情况。这就催生了电话机家族中的“老三”——自动电话交换机(简称自动电话机)的出现,用户可以使用自动电话机自主拨打联系人的号码。
自動电话机

臻葬馆里的发明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自动电话机的发明人竟然是一位美国的殡葬馆老板!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从1882年开始,史端桥就在美国堪萨斯城经营一家殡葬馆,一直以来馆里的生意都很稳定,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察觉到业务量有大幅下降。按道理来讲,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除非遇到天灾人祸,否则他的业务量不是应该维持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吗?更令他不解的是,他的一位同城的朋友去世了,人已经被安葬了他居然都不知道,过了一段时间,他才从别人的谈话中得知这个消息。朋友的葬礼本应由他承办,但朋友的家属却坚持说已经给殡葬馆打过电话了,这让本来就脾气暴躁的史端桥十分恼火。

  经过多方打听,有人向他提供了一条令人震惊的线索:原来,电话局里的接线员与同城另一家殡葬馆的职员是熟人,只要接到需要提供殡葬服务的电话,接线员就会往熟人所在的殡葬馆转接。这就是史端桥的殡葬馆业务量明显下降的根本原因。愤怒的史端桥多次向电话局反映此事,但情况并未得到改善,他的殡葬馆生意依然惨淡。于是史端桥化愤怒为动力,立誓要发明一种不用接线员就能接线的自动通话设备,他凭借自己的学识,经过几年的研究,竟真的成功了!
  1891年,史端桥获得了“步进制自动电话接线器”的发明专利权,次年“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投入使用,它利用机器设备代替人工完成电话的接线、振铃等工作,避免了人为转接电话的弊端。从此,这种自动电话机使电话通信进入了新纪元。

20世纪的曙光


  20世纪,自动电话机又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按键式全电子电话机,它主要依靠电话局里程控交换机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电话机的连通,这种新一代电话机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全世界普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多功能电话机和特种用途电话机也应运而生。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有了将拨号、通话、振铃三种功能集于一体的电话机。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直接用语音“拨号”的新型电话机也出现了。怎么样,现代电话机的发展速度有没有让你大吃一惊呢?
其他文献
说起马的故事,我们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等,还是历史故事“指鹿为马”“伯乐相马”等,在我们的文化中,马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生活中,马常常以精神、勇敢、吃苦耐旁等正面形象出现在我们身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古以来马都是我们的好帮手呀,我们十分热爱这个伙伴。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有一组浮雕叫作“昭陵六骏”,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好朋友——他曾骑过的六匹马的塑像。唐
期刊
龙骨水车和龙奇奇有关吗  在古代,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喷灌设施,那古人怎么灌溉他们的农田呢?他们很聪明,发明了一种叫作龙骨水车的装置,这种装置又叫手摇翻车。手摇翻车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后汉书·宦者列传》里面就记载:“又使掖廷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这是史书对手摇翻车的最早记载。到了唐宋时,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口多了,需要的粮食多了,龙骨水车的作用就更大了。在农田灌溉、排水及
期刊
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  在科技馆中,有一个好玩儿的空间,当你的朋友走进这个空间时,他身体的大部分会被活生生地吞噬,很可能只剩下一个脑袋!当然啦,这并不是惊悚片的内容,而是科技馆中的一种“隐身”技术。它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让你在视觉上形成错觉,事实上你看到的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是虚像。虚像与人所占的空间区域等大,距离相等,很巧妙地让人隐藏起来,结果你只看到一个
期刊
小时候,大家是不是都玩过跷跷板?一条长长的板子,中间被固定,两边坐人,忽而坐在这边的你高高跃起,忽而坐在那边的我飞离地面……  然而,科技馆的展厅里却有一个和你的认知完全不一样的跷跷板,这个跷跷板的一端即使坐着两三个大人,另一端只坐一个小孩儿,大人们也不能将小孩儿翘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与众不同的跷跷析  原来,奥秘就在跷跷板下面的两个油缸上。两个油缸一个粗、一个细,粗油缸的受力面积是细油缸的4倍
期刊
隆咚敲鼓的“出租车”  记里鼓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可以记录行驶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记道车早已失传。但是晋人编写的《西京杂记》里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汉朝舆(yú)驾祠甘泉汾阴……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至少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可以记录行驶里程的车。记里鼓车模型  现代的出租车上有一个记录行驶里程的电子装置,有了它,司机叔叔就知道要收多少钱了。那记里鼓车是怎么记录行驶里程的呢?记
期刊
浩瀚的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约三分之二的表面积,蕴藏着无数的生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从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传说到中国《西游记》中孙悟空几入龙宫借宝,自古以来,人们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就从未停止过。但是想象归想象,从百年前“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迄今尚未破解的百慕大之谜,海洋从未让人类轻易征服。  神秘的海洋令人向往,中国古代就有很多人勇敢地迈出了探索海洋的步伐,从传说中秦代的徐福东渡,到明代国力强
期刊
第一種碑立在宫殿的庭院中,是用石头制作的。古人通过观测石碑的影子来推测时间,它的工作原理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日晷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晷最晚在汉代出现,主要由指标和晷面组成。晷面上标有一圈刻度线,类似于手表的表盘,太阳照射指标时,会在晷面上形成投影,人们就可以根据投影的位置判断时间啦!  第二种碑竖立在宗庙里,也是石头做的。宗庙是古人用来祭祀的场所。春秋战国时,人们在祭祀时会献上煮熟的肉食,因此要提
期刊
大家好!我叫毛茗靓,今年11岁,是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五年级的学生。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爱好广泛的女孩,喜欢弹钢琴、演话剧、打羽毛球……说起我最大的爱好,还是当文物讲解员,你别看我年龄不大。我可是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常驻志愿讲解员呢!我今天来给《奇妙博物馆》的小读者讲讲“囿”字的起源与含义,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解说。  同学,你去过动物园Ⅱ马?如果去过,那么你对“囿”字就应该不陌生。没错,在《现代汉语词典
期刊
名楼从何来  据说黄鹤楼始建于223年,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出于军事目的而在长江边黄鹄矶(hújī)上修建的一座军事瞭望楼。后来随着朝代更迭,黄鹤楼逐渐丧失了军事功能,演变为文人墨客登高望远、吟诗作赋的活动场所。在此处留下的千古名篇绝句和神奇浪漫的传说故事,使这座楼阁成了自然与人文相互倚重的历史文化名楼,它自古就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橘皮画鹤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位姓辛的老
期刊
一碗珍贵的面条儿  起初,有许多人认为,面条儿是从秦汉时期开始出现的,到今天不过两千多年的时间。古代人把面食统称为“饼”,所以,用水煮的面条儿被叫作“汤饼”“索饼”。但是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面条儿的历史比这久得多!在中国,已知最古老的一碗面条儿已经有四千岁了!  2002年,一位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从排序为20号的房间里,清理出不少保存完整的陶器,其中有一个倒扣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