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生教学是高校美术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它兼具检验临摹课程教学效果和实现艺术创作实践的重任,是从美术知识转向创作实践的重要的桥梁。将创作教学理念贯穿写生教学的始终,恰恰是写生教学的重点所在,临摹、写生、创作应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写生;创作;一体化教学
[作者简介]郭 薇(1972—),女,吉林长春人,博士,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256-02 [收稿日期] 2020-03-23
高校中国画专业中写生课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可见写生课程作为承接山水画临摹和山水画创作课程的重要地位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作为教师面对如此重要的课程当作如何思考?应该如何上好这门课?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写生意识……这都是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经过几轮的课程教学和自己的写生实践,笔者对写生教学有了些许的认识和思考,权当抛砖引玉,供同仁们参考。
概而言之,写生即创作。
一、临摹与写生的关系
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观,学生们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下笔。如何处理好自然景观和画面的关系,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里就涉及了一个貌似与写生教学无关,但其实与写生教学密切相关的前期教学工作—临摹教学。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广义来说,就是对经典作品范本的学习。临摹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传统的程式与方法,并借以研究前人的种种经验,认知中国画的特殊本质。但细究起来“临”和“摹”又有着细微的差别。笔者以为,“临’就是学习经典作品中的立意构思,体味、理解作品中说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思想。也就是说在临摹中我们究竟有没有学到经典作品的精髓—立意和技法;“摹”则近于拷贝,近似于工笔画中的“透稿”工序。作为高校教学的临摹课程,更多的应该围绕“临”展开教学。临,更多的是在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学习,包括对经典作品中精神内涵、构思立意、表现技法的学习,再通过对临、意临和默写三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最终达到独自写生和创作的目的,否则就会面临面对写生的对象而手足无措、无米下锅的境地,也就无从谈起有效地完成写生教学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们教学工作这就应该严格地完成临摹教学任务、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作为后续的教学—写生,也要在写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指导学生的问题所在,为其日后的再学习指导努力的方向。所以,临摹和写生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临摹是写生的基础,写生是对临摹学习效果的检验。
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当是以具有创新和创作力作为培养目标的,培养出的人才既要具备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又要具备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能力。而最能体现一个美术人才的创新与创造能力的便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活动最直观的成果当然就是美术作品;内容和形式则是构成美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内容的提炼加工和表现形式的选择,直接来源皆是写生活动。
美术作品即是美术专业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形式,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必将通过画来彰显和传达。这就要求,美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敏感的情感感悟力、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表达形式。站在这一角度来审视写生课程,我们就会发现写生绝不是简单地拍拍照片、勾画几笔速写就可以应付了事的。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写生更不是固定于一点,照景复制,而应该是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为基础进行的创作活动。
二、读书与写生的关系
面对同一的自然对象,每一位同学的感受和选择刻画内容却各不相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写生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完成具有自己个性的写生?这就涉及每个学生的性情与知识修养所带来的影响。艺术面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文化素养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美,是难以言传、个性化的体验。作为一个山水画创作者,美的内容和因素必定来自自然景观的美感,自然景物的形态会带给绘画者视觉和心灵的触动,画家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普通人所感受不到的微妙之处。这种对景物细微精妙的感受能力正是长期对视觉图像资料和文史方面文献阅读所带来的审美感受力的作用结果。长期的阅读结果会使画家面对自然景物时会掺入很多主观的情感意识,这样的“兴寄”,更能体现出中国艺术典型的特征,这正是中国文化崇尚生命、气象的体现。人的个性及其性情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艺术家艺术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是先天的。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写道:“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这和明代的董其昌的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认识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文史哲类的书籍会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只有了解了本民族文化的根源所在,才会热爱和理解本民族文化,才会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心。这里尤其要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文学和艺术向来是并蒂姊妹花。在中国的艺术中更是强调“诗画”一体论,即“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得出“诗画”一体论的根本在于历代批评家们都看到了,诗与画都是源于“情”的艺术,只是二者表达的途径不同而已,但殊途同归。正因如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画中的“笔墨”,并非是西方素描所说的线与面,而是画家思想情感的投射。唯有真正的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会对技法类的专业书籍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三、技法与写生的关系
中国画理论中最重要的画学思想便是“以形写神”。所以,学习专业技法,提高专业技艺从来都不是中国画家所避讳的。要想提高专业技法,就必须多看古代和当下最优秀的原作。观看专业展览就成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另一种读书形式。美术的最大特征就是形象性、直观性。但是受着条件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仍多以印刷品居多。而对于美术的学习,最好、最直观的就是面对作品原作的直观学习。这是因为原作具有其他学习材料不可替代的因素。原作会带给观者以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和感受,就像两位朋友的见面,有着一种生气,而这种生气是印刷品代替不来的;面对原作,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甚至于作者的情绪变化都可以感受得到,这会让学生能更好地切实理解教材中的术语,更直观地感受前人优秀的而独创的表现技法,以及绘画中所传达出的艺术思考和人文精神。这其中既包括博物馆中的藏品,也包括时下各种不同风格、个性的中外美术作品展。观看展览不仅可以解决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感受和认识,更是对传统绘画和当代绘画,中西方文化在縱向和横向上有所认识比较,从而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准确定位。 對于写生,其实唐代的张璪就曾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者认为,现代的写生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一定律。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教学要区分于其他画种的写生教学理念,这是因为它们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其实超越了西方意义上的对景写生。它更强调的是作者超越于物和景的人的精神因素。所谓的线与皴都不过是源自山、石的形与质,是得“自然之意”而已;最具中国特色的“留白”,不是不画,而是画作者眼睛所不见、不闻的,但那却也是作者心中所见、所闻的。中国画的创作有不但以目、同时以心,目见心运,又生日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观”这个字,一是看、细看。换而言之,就是细细体味。所有的这些鲜明艺术特色都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最显著的就是中国道家文化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即融情理、物理、画理为一体。山水画写生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过程,人和自然山山水水相融合,把人的情感赋予山水。在山水画家的眼里,景物是具有人格化的倾向。景物,寄托了一种个人化的精神向往和自由,无法在显示生活中实现的理想,在艺术里都可以得以实现。从审美角度来说,中国画正是沿袭了中国传统哲学,带有古代哲学的内涵。情理,人情上的理。自古以来,绘画就是“很重要的兴寄”手段。绘画是书写个人情感和理想的载体,画面中的一石一树、一山一水都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情感,他们在画面上留下的每一道笔触和色彩都与其性分息息相关。唯有根据自己的审美和思想情感的要求来选择客观自然界中的景物,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成画面,才会生成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作品。要在“物”的“气象”上去酝酿对象的精神面貌,达到天、人、景同频共振—合一,达到那种人与实景相融合的境界。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文化观念中,心与物是一致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写生即创作。
Sketching is Creation: Thinking on the Sketch Teaching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GUO Wei
(Art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Sketch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urse connecting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n the art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es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py course and realizing the practice of art cre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bridge from art knowledge to creation practice. The idea of creative teaching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sketching teaching, which is exactly the focus of sketching teaching. Copying, sketching and creation should be a trinity and indivisibl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sketching; creation; integrated teaching
[关键词]写生;创作;一体化教学
[作者简介]郭 薇(1972—),女,吉林长春人,博士,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256-02 [收稿日期] 2020-03-23
高校中国画专业中写生课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可见写生课程作为承接山水画临摹和山水画创作课程的重要地位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作为教师面对如此重要的课程当作如何思考?应该如何上好这门课?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写生意识……这都是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经过几轮的课程教学和自己的写生实践,笔者对写生教学有了些许的认识和思考,权当抛砖引玉,供同仁们参考。
概而言之,写生即创作。
一、临摹与写生的关系
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观,学生们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下笔。如何处理好自然景观和画面的关系,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里就涉及了一个貌似与写生教学无关,但其实与写生教学密切相关的前期教学工作—临摹教学。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广义来说,就是对经典作品范本的学习。临摹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传统的程式与方法,并借以研究前人的种种经验,认知中国画的特殊本质。但细究起来“临”和“摹”又有着细微的差别。笔者以为,“临’就是学习经典作品中的立意构思,体味、理解作品中说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思想。也就是说在临摹中我们究竟有没有学到经典作品的精髓—立意和技法;“摹”则近于拷贝,近似于工笔画中的“透稿”工序。作为高校教学的临摹课程,更多的应该围绕“临”展开教学。临,更多的是在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学习,包括对经典作品中精神内涵、构思立意、表现技法的学习,再通过对临、意临和默写三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最终达到独自写生和创作的目的,否则就会面临面对写生的对象而手足无措、无米下锅的境地,也就无从谈起有效地完成写生教学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们教学工作这就应该严格地完成临摹教学任务、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作为后续的教学—写生,也要在写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指导学生的问题所在,为其日后的再学习指导努力的方向。所以,临摹和写生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临摹是写生的基础,写生是对临摹学习效果的检验。
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当是以具有创新和创作力作为培养目标的,培养出的人才既要具备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又要具备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能力。而最能体现一个美术人才的创新与创造能力的便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活动最直观的成果当然就是美术作品;内容和形式则是构成美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内容的提炼加工和表现形式的选择,直接来源皆是写生活动。
美术作品即是美术专业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形式,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必将通过画来彰显和传达。这就要求,美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敏感的情感感悟力、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表达形式。站在这一角度来审视写生课程,我们就会发现写生绝不是简单地拍拍照片、勾画几笔速写就可以应付了事的。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写生更不是固定于一点,照景复制,而应该是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为基础进行的创作活动。
二、读书与写生的关系
面对同一的自然对象,每一位同学的感受和选择刻画内容却各不相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写生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完成具有自己个性的写生?这就涉及每个学生的性情与知识修养所带来的影响。艺术面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文化素养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美,是难以言传、个性化的体验。作为一个山水画创作者,美的内容和因素必定来自自然景观的美感,自然景物的形态会带给绘画者视觉和心灵的触动,画家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普通人所感受不到的微妙之处。这种对景物细微精妙的感受能力正是长期对视觉图像资料和文史方面文献阅读所带来的审美感受力的作用结果。长期的阅读结果会使画家面对自然景物时会掺入很多主观的情感意识,这样的“兴寄”,更能体现出中国艺术典型的特征,这正是中国文化崇尚生命、气象的体现。人的个性及其性情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艺术家艺术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是先天的。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写道:“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这和明代的董其昌的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认识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文史哲类的书籍会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只有了解了本民族文化的根源所在,才会热爱和理解本民族文化,才会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心。这里尤其要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文学和艺术向来是并蒂姊妹花。在中国的艺术中更是强调“诗画”一体论,即“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得出“诗画”一体论的根本在于历代批评家们都看到了,诗与画都是源于“情”的艺术,只是二者表达的途径不同而已,但殊途同归。正因如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画中的“笔墨”,并非是西方素描所说的线与面,而是画家思想情感的投射。唯有真正的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会对技法类的专业书籍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三、技法与写生的关系
中国画理论中最重要的画学思想便是“以形写神”。所以,学习专业技法,提高专业技艺从来都不是中国画家所避讳的。要想提高专业技法,就必须多看古代和当下最优秀的原作。观看专业展览就成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另一种读书形式。美术的最大特征就是形象性、直观性。但是受着条件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仍多以印刷品居多。而对于美术的学习,最好、最直观的就是面对作品原作的直观学习。这是因为原作具有其他学习材料不可替代的因素。原作会带给观者以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和感受,就像两位朋友的见面,有着一种生气,而这种生气是印刷品代替不来的;面对原作,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甚至于作者的情绪变化都可以感受得到,这会让学生能更好地切实理解教材中的术语,更直观地感受前人优秀的而独创的表现技法,以及绘画中所传达出的艺术思考和人文精神。这其中既包括博物馆中的藏品,也包括时下各种不同风格、个性的中外美术作品展。观看展览不仅可以解决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感受和认识,更是对传统绘画和当代绘画,中西方文化在縱向和横向上有所认识比较,从而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准确定位。 對于写生,其实唐代的张璪就曾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者认为,现代的写生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一定律。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教学要区分于其他画种的写生教学理念,这是因为它们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其实超越了西方意义上的对景写生。它更强调的是作者超越于物和景的人的精神因素。所谓的线与皴都不过是源自山、石的形与质,是得“自然之意”而已;最具中国特色的“留白”,不是不画,而是画作者眼睛所不见、不闻的,但那却也是作者心中所见、所闻的。中国画的创作有不但以目、同时以心,目见心运,又生日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观”这个字,一是看、细看。换而言之,就是细细体味。所有的这些鲜明艺术特色都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最显著的就是中国道家文化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即融情理、物理、画理为一体。山水画写生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过程,人和自然山山水水相融合,把人的情感赋予山水。在山水画家的眼里,景物是具有人格化的倾向。景物,寄托了一种个人化的精神向往和自由,无法在显示生活中实现的理想,在艺术里都可以得以实现。从审美角度来说,中国画正是沿袭了中国传统哲学,带有古代哲学的内涵。情理,人情上的理。自古以来,绘画就是“很重要的兴寄”手段。绘画是书写个人情感和理想的载体,画面中的一石一树、一山一水都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情感,他们在画面上留下的每一道笔触和色彩都与其性分息息相关。唯有根据自己的审美和思想情感的要求来选择客观自然界中的景物,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成画面,才会生成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作品。要在“物”的“气象”上去酝酿对象的精神面貌,达到天、人、景同频共振—合一,达到那种人与实景相融合的境界。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文化观念中,心与物是一致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写生即创作。
Sketching is Creation: Thinking on the Sketch Teaching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GUO Wei
(Art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Sketch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urse connecting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n the art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es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py course and realizing the practice of art cre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bridge from art knowledge to creation practice. The idea of creative teaching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sketching teaching, which is exactly the focus of sketching teaching. Copying, sketching and creation should be a trinity and indivisibl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sketching; creation; integrat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