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扩展,也是增强学生阅读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学习,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使视野更开阔,还可以激发写作灵感,从而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大力倡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一种扩展,它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学生课外语文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除课本以外的书籍,丰富语文知识,拓宽视野,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精神文化得到丰富,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必须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向学生引荐最佳阅读书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从而使语文课外阅读得到更大收益。
  一、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老师要通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成主动寻求阅读,这样才能体现出课外阅读的真正价值,要多读书,读好书。当今社会,小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电视、电脑等,但是很少有学生愿意阅读一本书籍。在合适的时间内,利用最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电视上少儿频道的热门节目《智慧树》,在小学教学的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节目中时常提到《十万个为什么》,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一书籍,看过《智慧树》节目的学生勢必会产生共鸣,自然对相关书籍有所好奇,这就成功调动了学生阅读书籍的积极性。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传授文化,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波动,在适当的时间,通过正确积极的引导,让兴趣成为学生的导师。
  二、向学生推荐优良书籍
  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好坏直接关系课外阅读的质量高低。因为小学生不懂得什么样的书籍内容本身是有益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协助,向学生引荐一些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让学生从中受益的书籍,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不能只限制在一种或者某个作者的书籍外,要让学生的阅读丰富多样、博览群书,各种各样的书籍都要试着阅读和尝试。虽说语文课外的阅读有很多好处,但是不能随便拿出一本书就读,如果阅读一种不适合学生本身的书籍,那样反而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不阅读的效果还要糟。
  老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向学生推荐有意义的、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课外阅读书籍。目前社会上出版的书籍多种多样,书籍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老师在引导和推荐学生选择书籍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倾向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为学生针对性地引荐一些不同形式的课外书籍。通常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推荐的书籍基本都是以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为重点,对于年级相对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推荐一些人物的自传和科普探索类的书籍等。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一)保证阅读时间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心理还不够成熟,很难养成自主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需要家长和老师相配合,帮助和引导。在学校期间,每天要保证最少有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例如:可以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集体进行课外阅读,或者中午休息之后,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学回家之后,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利用晚饭过后的事件或者是睡觉之前的时间段,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陪着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需要,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能缺少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汉字和不能理解的词汇,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查询和理解,自行解决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增长了阅读见识。
  (三)培养记录阅读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学生在阅读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同时将重要的内容、经典的语句或者还没完全理解的文章内容记录在笔记上,与同学探讨和研究,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通过长久的积累,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对语文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能成功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这其中老师和家长必须尽力引导和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并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亚聪.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156-125.
  [2]高腊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45-136.
  [3]李晓慧.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2(11):127-110.
  [4]陈丽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管见[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2):149-132.
  [5]郑瑛.快乐阅读快乐成长——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1(6):165-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树立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并探索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作用  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效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规范书写很重要。语文教师从七年级起就要着力采取措施抓好规范书写教育,以使学生获得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规范书写 书写策略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对世界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书写汉字,是学好汉语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忽略这一方向的继续引导,导致许多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书法知识更是不能一提。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研究应对,本文对此谈几点肤浅的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转变。新课程理念呼唤和谐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和谐语文课堂上有效地教与学,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一篇课文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是十分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不仅承载着识字教学的任务,还担负着积累语言、朗读教学的任务。在这一阶段,要为阅读、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低段教学中,应当格外重视阅读与识字教学之间的联系,力争使二者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然的统一体。顺应了孩子的识字心理,我们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大禹治水》为例,谈谈识字教学。  一、揭示课题,学习“治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药物。设计思想在于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为主,同时兼顾抑制原发性恶性肿瘤繁殖或引发原发性恶性肿瘤坏死,做到双管齐下,希望
在我多年的收藏中,最爱公道杯。这独具匠心的公道杯,让我很是开怀和陶醉。  说起公道杯,我很早就喜欢上了,想亲自收藏一个,但一直未能如愿。正巧,一位藏友家有收藏,于是我就动起了小心思。我熟知这位藏友,他收藏的这个公道杯是不肯轻易出手的。我提出用多年收藏的孔明碗进行交换,因为他很想收藏一只孔明碗,总也没机会收藏到。这一招可真灵,我刚把想法说出来,那藏友就满口答应,头点得像鸡啄米,说:“成。”我更是满心
期刊
摘 要: 小学生语言的储备量直接影响习作,可谓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文本园中勤积累,可以夯实学生积累;影视剧中乐采蜜,可以拓宽学生积累;课外书中巧采蜜,可以丰富学生积累;生活实践会采蜜,可以激活学生积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促使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形成语文素养。  关键词: 积累 途径 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文积累的重要
脑缺血性中风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种,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本病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许多环节尚未完全阐明,故临床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