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数字资源是一种新兴战略资源。随着数字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纸质档案已转化为数字资源,常规的馆库存储方式转向数据存储,资料的查阅渐渐转向数字资讯。在数据量激增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数字文件的真实、完整、可靠、可用成为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就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数字资源;资源保护;数字资讯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6.165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1 影响数字资源保存的不利因素
1.1 数字资源自身特点导致其易被改变和删除
数字资源是二进制位流,必须存放在一定载体上,而现有存储载体大多都易损坏,造成存储的数字信息不能被阅读或消失。此外,数字信息具有的易复制、成本低的特点,易导致其被篡改和删除。与传统资源相比,数字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更为方便、高效,但是,标引和著录往往更复杂。因此,若不采取安全的记录措施,很多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资料将无法长期保存。
1.2 数字资源长期积累造成维护成本高
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成本包括保存软件开发、数字文档存储、保存活动实施、技术维护等成本,数字资源的保存费用不但受技术发展的制约,而且受著作权和管理方式的影响。数字保存成本跨越整个数字资源生命周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维护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累积费用将会越来越高。
1.3 数字资源存储技术影响保存利用效率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多种选择,但现阶段,数字资源的存储仍受硬件、软件与服务系统的制约。数字资源的保存需要通过特定技术来实现,数字资源的读取依赖相应硬件和软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更新,旧格式、旧标准与新格式、新标准可能并不配套,软硬件兼容性的问题会使数字资源的保存和读取受到影响。
1.4 数字资源保护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相对滞后
随着数子技术普及应用面不断扩大,相关保障性法律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虽然我国已制定多部涉及数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但仍同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且可操作性不强。同时,从图书馆层面来看,保护数字资源依赖事后监管,缺少事前保护制度及法规,难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数字资源被破坏或非法使用。
1.5 数字资源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和存储管理软件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数字信息存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病毒、黑客攻击、间谍软件等会使数据泄露、窃取和丢失,自然灾害、停电、操作不当等会给信息系统造成破坏,软件升级、格式转换、数据迁移等也可能会使数字资源无法读取,数字资源在长期保存中难以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1.6 数字资源存储媒体物理性质影响保存期限
数字资源既能存储在磁介质和光介质上,也能存储在网站服务器中。但是,这些存储介质的寿命期有限,且对存储环境要求较高。与传统纸介质相比,数字资源存储媒体更易受到影响,对磁场、光线、湿度、温度等存储环境要求更高。因此,如何改进数字资源存储媒体的耐久性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策
2.1 加快法制化进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的关注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效果,要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积极完善相关责任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保障等。尤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以震慑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行为,保证网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能可靠安全运行。
2.2 制订保护计划,提高信息利用率
首先,制定细致、切实可行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保护与管理的策略和计划,对备份方式、频次、载体、校验、保护、管理、恢复等做出明确规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方面,对已有的和正在研究的技术知识,采取循环利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利用率,避免重复劳动。其次,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积极调动各部门的参与性,使高校、科研团体都成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者和保护者。
2.3 推动区域和部门合作,协同应对挑战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不是一个人或部门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各部门、各区域相互协作,协同应对保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图书馆各部门要加强交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数字信息的存储标准,定期更新数字信息数据,以延长数字资源寿命。此外,推动区域合作能为数字资源的问责和长远保护提供有力保障,能在数字资源的生成、保管及利用上调动各高校图书馆相关主管部门的参与积极性。
2.4 改进应用新技术,确定合理高效的保存方式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更新、仿真、迁移、再生性保护、数据再造等新技术,提高数字资源的安全性,确保数字资源能永久保存。根据目标和需求,确定合理的数字资源保存策略,把不同层次的保存能力和不同种类的保存技术进行合理组配,确保存储数据资源的完整性。不断提高软件水平,设计科学合理的查询操作界面,帮助读者从数字资源中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5 重视网络安全,提高技术防范能力
首先,突出技术防范在数据安全工作中的作用,采取用户认证、授权、加密、审计、监控和数据备份等对策,妥善保护存储在网站服务器上的数据资源,防止数据被窃取、修改及删除,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做好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范工作,通过购置和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补丁自动分发系统等,确保数字资源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加强内部管理,采取不定期检查等方式,不断提高数据安全工作的防范能力。
2.6 筛选存储介质,降低数据保存成本
应选择一种成本低、安全性高的存储媒体,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延长数据媒体的存储期限,控制成本。传统磁光媒体、微缩胶片等技术虽然具有普及面广、价格适中、易为多人使用的优点,但仍存在较大缺陷,不适合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因此,应选择一种更适合的媒体。现有一种高密度的只读存储光盘,即BD蓝光光盘,容量达100 GB,是目前CD光盘存储能力的近150倍,而价格却只有CD的一半左右,且不易受材料变质的影响,这种媒体的出现,为图书馆选择数字存储媒体提供了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林.数字图书馆理论、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62.
[2]鲍静.基于云存储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
[3]王欣莹,桂秀梅.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5).
[4]邢军.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现状与研究[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1(4).
[5]邢辉,史春阳.国内开放存取资源的管理与利用[J].管理观察,2015(7).
[6]张鸣.一种新的开放存取资源——开放教科书[J].情报资料工作,2011(1).
[关键词]数字资源;资源保护;数字资讯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6.165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1 影响数字资源保存的不利因素
1.1 数字资源自身特点导致其易被改变和删除
数字资源是二进制位流,必须存放在一定载体上,而现有存储载体大多都易损坏,造成存储的数字信息不能被阅读或消失。此外,数字信息具有的易复制、成本低的特点,易导致其被篡改和删除。与传统资源相比,数字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更为方便、高效,但是,标引和著录往往更复杂。因此,若不采取安全的记录措施,很多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资料将无法长期保存。
1.2 数字资源长期积累造成维护成本高
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成本包括保存软件开发、数字文档存储、保存活动实施、技术维护等成本,数字资源的保存费用不但受技术发展的制约,而且受著作权和管理方式的影响。数字保存成本跨越整个数字资源生命周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维护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累积费用将会越来越高。
1.3 数字资源存储技术影响保存利用效率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多种选择,但现阶段,数字资源的存储仍受硬件、软件与服务系统的制约。数字资源的保存需要通过特定技术来实现,数字资源的读取依赖相应硬件和软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更新,旧格式、旧标准与新格式、新标准可能并不配套,软硬件兼容性的问题会使数字资源的保存和读取受到影响。
1.4 数字资源保护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相对滞后
随着数子技术普及应用面不断扩大,相关保障性法律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虽然我国已制定多部涉及数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但仍同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且可操作性不强。同时,从图书馆层面来看,保护数字资源依赖事后监管,缺少事前保护制度及法规,难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数字资源被破坏或非法使用。
1.5 数字资源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和存储管理软件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数字信息存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病毒、黑客攻击、间谍软件等会使数据泄露、窃取和丢失,自然灾害、停电、操作不当等会给信息系统造成破坏,软件升级、格式转换、数据迁移等也可能会使数字资源无法读取,数字资源在长期保存中难以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1.6 数字资源存储媒体物理性质影响保存期限
数字资源既能存储在磁介质和光介质上,也能存储在网站服务器中。但是,这些存储介质的寿命期有限,且对存储环境要求较高。与传统纸介质相比,数字资源存储媒体更易受到影响,对磁场、光线、湿度、温度等存储环境要求更高。因此,如何改进数字资源存储媒体的耐久性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策
2.1 加快法制化进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的关注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效果,要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积极完善相关责任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保障等。尤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以震慑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行为,保证网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能可靠安全运行。
2.2 制订保护计划,提高信息利用率
首先,制定细致、切实可行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保护与管理的策略和计划,对备份方式、频次、载体、校验、保护、管理、恢复等做出明确规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方面,对已有的和正在研究的技术知识,采取循环利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利用率,避免重复劳动。其次,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积极调动各部门的参与性,使高校、科研团体都成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者和保护者。
2.3 推动区域和部门合作,协同应对挑战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不是一个人或部门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各部门、各区域相互协作,协同应对保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图书馆各部门要加强交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数字信息的存储标准,定期更新数字信息数据,以延长数字资源寿命。此外,推动区域合作能为数字资源的问责和长远保护提供有力保障,能在数字资源的生成、保管及利用上调动各高校图书馆相关主管部门的参与积极性。
2.4 改进应用新技术,确定合理高效的保存方式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更新、仿真、迁移、再生性保护、数据再造等新技术,提高数字资源的安全性,确保数字资源能永久保存。根据目标和需求,确定合理的数字资源保存策略,把不同层次的保存能力和不同种类的保存技术进行合理组配,确保存储数据资源的完整性。不断提高软件水平,设计科学合理的查询操作界面,帮助读者从数字资源中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5 重视网络安全,提高技术防范能力
首先,突出技术防范在数据安全工作中的作用,采取用户认证、授权、加密、审计、监控和数据备份等对策,妥善保护存储在网站服务器上的数据资源,防止数据被窃取、修改及删除,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做好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范工作,通过购置和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补丁自动分发系统等,确保数字资源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加强内部管理,采取不定期检查等方式,不断提高数据安全工作的防范能力。
2.6 筛选存储介质,降低数据保存成本
应选择一种成本低、安全性高的存储媒体,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延长数据媒体的存储期限,控制成本。传统磁光媒体、微缩胶片等技术虽然具有普及面广、价格适中、易为多人使用的优点,但仍存在较大缺陷,不适合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因此,应选择一种更适合的媒体。现有一种高密度的只读存储光盘,即BD蓝光光盘,容量达100 GB,是目前CD光盘存储能力的近150倍,而价格却只有CD的一半左右,且不易受材料变质的影响,这种媒体的出现,为图书馆选择数字存储媒体提供了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林.数字图书馆理论、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62.
[2]鲍静.基于云存储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
[3]王欣莹,桂秀梅.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5).
[4]邢军.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现状与研究[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1(4).
[5]邢辉,史春阳.国内开放存取资源的管理与利用[J].管理观察,2015(7).
[6]张鸣.一种新的开放存取资源——开放教科书[J].情报资料工作,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