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渭和八大山人都生活在旧传统和新风范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封建社会没落时期。不幸的命运造就了中国画坛两位艺术奇才。但由于他们的个人经历及艺术思想的不同,两人的绘画在艺术技巧、艺术思想和精神等方面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也并不一致。
关键词:徐渭;八大山人;笔墨;大写意
明代画坛高手林立,其中最富创意的写意画大师当推徐渭。他处在一个文人步履维艰的明代后期,终生未能得志于功名,还屡遭厄运。饱经沧桑的生涯形成了他吟诗作画的狂放风格,给后世留下许多与众不同的水墨画。徐渭主画水墨葡萄、牡丹等,用来隐喻自己怀才不遇,以物喻人,这样的笔墨语言、笔墨精神,被不久之后的八大山人所效仿。八大山人的画主要也是借物抒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精神寓意,寄托自己的感情。如画鱼、鸟,都是白眼珠看向天空的状态,抒发自己愤世嫉俗之感。继承并发扬了徐渭的大写意画风格。八大山人在笔墨上去除了徐渭画风中粗豪霸悍的一面,形成了写意花鸟画的独特语言。
一、徐渭与八大山人的生平[1]
徐渭生活于明中期,诗人、戏剧家、书法家、画家、杀人犯、行为艺术家。他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艺术天才,一个怪才,一个疯子。是“明朝三大才子”中,最多才的一位,诗、文、书、画、音、戏,无一不精通,让后人肃然起敬。比如这几位大家对他的评价:明末张岱说他的画 “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清代郑板桥曾刻印一枚,自称是 “青藤门下牛马走”;齐白石曾经说过:“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①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作为明末清初一位遗民画家,以超脱的人格和画风树立了艺术史上的丰碑,天性聪颖,是当时南昌著名的才子。但好景不长,在他十九岁时遭遇家国倾覆的灭顶之灾——明朝灭亡。后因妻子亡故,万般无奈,出家为僧。之后,八大不仅勤于禅学,且常常吟诗作画。最终凭借超凡脱俗的人品和画品走完了颠沛流离的人生旅途。
徐渭与八大山人的笔墨运用分析[2]
明末清初,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徐渭八次考试,八次失败,恰好赶上明朝的衰败,而后家破人亡,精神崩溃,悲观厌世的情绪导致他几乎癫狂,一心觅死。二人的绘画作品,都很好地通过笔墨传达了他们的个人思想与家国情怀。徐渭开创了中国画泼墨大写意的画法,八大继承了优秀的传统。两人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这种不幸的人生遭遇奠定了二人绘画作品的悲哀痛苦以及不满时事的风貌。他们将个人的遭际和对社会的不满寄于笔端,对于世间的不公与丑陋毫不掩饰地予以批判与讥讽。
(一)纵情淋漓之徐渭
徐渭独特的文人画上追唐风,下融平民趣味。②泼辣的风格和洒脱的人格魅力在明代水墨大写意绘画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以飞越激扬、酣畅淋漓的笔墨进行创作,使其达到高度抒情的境界。打破吴门文人画派花鸟画自然秀美、典雅静谧的绘画风格,其用笔粗放精炼、气韵生动、侧锋直扫、气势磅礴,形成纵逸狂放风格。他作画十分讲究气韵和法度,借绘画抒写性情,传达自然本色,以独有的、狂放泼辣的风格,把写意画推向了新高度。
画之六法中,“气韵生动”列首位,徐渭抓住了根本。《墨葡萄图》(图一)是徐渭的代表作品。此画从右上画葡萄一枝,无一丝形似,狂放的笔墨在画面上缤纷飞扬,藤条缭绕,整幅画面墨色单一却细腻丰富,将黑白灰的世界表现的如此美妙,徐渭用他最信手拈来的技法表现出另一个单调而充实的世界。干湿浓淡并用,枝桠的遒劲之感跃然纸上;重墨淡墨并用,墨葡萄丰硕饱满,脱颖而出,用笔灵活,配合丰富的墨色,画面的质感瞬间迅速提升。画家以寥寥几笔,泼洒墨汁的淋漓效果,浑然自成地传达出葡萄的神韵。文人画中对笔触的追求也在画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他以狂草般的笔法热情挥洒,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同时也将他不得志而积于心中的抑郁不平,泻于笔端。画上还有自题七绝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乱抛闲掷野藤中。”从诗中真实地表现了这位画家一生坎坷不平的生活境遇。
(二)超凡脱俗之八大
独创是艺术的生命。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和高度:以形写情,以形写神;墨色简淡,运笔奔放;布局明朗,意境高远。他的书法也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风格独特。在创作上他师法自然,大气磅礴,独创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皆具。
八大的代表性作品《孤禽图》(图二),画面中一只八哥在柳枝上歇息,眼睛盯著前方。画中题诗“唤哥,吭圆哥唤了。八哥语三虢,南飞鹧鸪少。”山人经常画八哥,鹧鸪,鹌鹑等题材,八大也经常在提款的时候把它们混而一谈,以用来表达他的思想。款中第一句,八大所画的明显是八哥而他却以“衿翠鸟”题诗,这结合了传说中青鸟的特点,为的是突出其神的使者的特质。前两句表面上写鸟而其实是以此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在八大生活的时代,鹧鸪是当时
很多遗民吟咏的对象,写鹧鸪大都是为了表达对国家的思念,而八大此诗也正是
此意。画中八哥黑的精神,背部几点留白即画出了八哥的特点又让那一团墨变活,
变得透气;而柳枝偏淡,枝上有芽,八哥是面,枝干是线而芽是点,画面东西极
少但是八大却把点线面结合的很好,显得十分的生动。在八大晚年绘画中,物象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号,尽管客观的事物失去了自然特征,但在八大笔下却充满了幽默的风格。
二、徐渭与八大山人的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徐渭与八大山人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崇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自由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画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画风对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后又独辟蹊径,开创了简括、变形、夸张的水墨大写意的艺术发展新阶段,表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精神,前无古人、后人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度。其画作虽然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且在世界画坛也引起了很大反响。300年来,我国许多著名画家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他的影响。吴昌硕的花鸟画艺术继承了八大山人的金刚杵笔法,但其画风又与八大山人冷逸疏落的风格不尽相同,显得更加朴实无华。自此之后新的画风形成也是受益于八大山人的绘画精髓再加以创新的结果。潘天寿创作的花鸟松石系列作品,也透露出八大山人的痕迹。潘天寿还从八大以黑计白的简笔、焦墨境界中悟出以实计虚的创新,可谓继承与发展。
结语
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徐渭与八大的绘画由于特征明显,所以对他两的研究是个显学。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整个后半生都过着落魄的生活,但就这样的生活,迫使他们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真正走向巅峰,给绘画史增添了一抹光辉, 以及他们的曲折的经历,这些实在让我感触颇多。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借古开今,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自己的绘画道路,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注释:
[1]张岱:《陶庵梦忆》,世界书局印行,1936,第74页
[2] 舒士俊:《从诗书画走向大写意的徐渭》,《书与画》,1998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王朝闻著《八大山全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2]杨江波著《八大山人笔墨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版
[3]何平著《徐渭艺术风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5]孙英:《徐渭写意花鸟画的笔墨初探》,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孟宪伟:《禅宗与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美与时代》2007年第十一期
关键词:徐渭;八大山人;笔墨;大写意
明代画坛高手林立,其中最富创意的写意画大师当推徐渭。他处在一个文人步履维艰的明代后期,终生未能得志于功名,还屡遭厄运。饱经沧桑的生涯形成了他吟诗作画的狂放风格,给后世留下许多与众不同的水墨画。徐渭主画水墨葡萄、牡丹等,用来隐喻自己怀才不遇,以物喻人,这样的笔墨语言、笔墨精神,被不久之后的八大山人所效仿。八大山人的画主要也是借物抒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精神寓意,寄托自己的感情。如画鱼、鸟,都是白眼珠看向天空的状态,抒发自己愤世嫉俗之感。继承并发扬了徐渭的大写意画风格。八大山人在笔墨上去除了徐渭画风中粗豪霸悍的一面,形成了写意花鸟画的独特语言。
一、徐渭与八大山人的生平[1]
徐渭生活于明中期,诗人、戏剧家、书法家、画家、杀人犯、行为艺术家。他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艺术天才,一个怪才,一个疯子。是“明朝三大才子”中,最多才的一位,诗、文、书、画、音、戏,无一不精通,让后人肃然起敬。比如这几位大家对他的评价:明末张岱说他的画 “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清代郑板桥曾刻印一枚,自称是 “青藤门下牛马走”;齐白石曾经说过:“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①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作为明末清初一位遗民画家,以超脱的人格和画风树立了艺术史上的丰碑,天性聪颖,是当时南昌著名的才子。但好景不长,在他十九岁时遭遇家国倾覆的灭顶之灾——明朝灭亡。后因妻子亡故,万般无奈,出家为僧。之后,八大不仅勤于禅学,且常常吟诗作画。最终凭借超凡脱俗的人品和画品走完了颠沛流离的人生旅途。
徐渭与八大山人的笔墨运用分析[2]
明末清初,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徐渭八次考试,八次失败,恰好赶上明朝的衰败,而后家破人亡,精神崩溃,悲观厌世的情绪导致他几乎癫狂,一心觅死。二人的绘画作品,都很好地通过笔墨传达了他们的个人思想与家国情怀。徐渭开创了中国画泼墨大写意的画法,八大继承了优秀的传统。两人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这种不幸的人生遭遇奠定了二人绘画作品的悲哀痛苦以及不满时事的风貌。他们将个人的遭际和对社会的不满寄于笔端,对于世间的不公与丑陋毫不掩饰地予以批判与讥讽。
(一)纵情淋漓之徐渭
徐渭独特的文人画上追唐风,下融平民趣味。②泼辣的风格和洒脱的人格魅力在明代水墨大写意绘画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以飞越激扬、酣畅淋漓的笔墨进行创作,使其达到高度抒情的境界。打破吴门文人画派花鸟画自然秀美、典雅静谧的绘画风格,其用笔粗放精炼、气韵生动、侧锋直扫、气势磅礴,形成纵逸狂放风格。他作画十分讲究气韵和法度,借绘画抒写性情,传达自然本色,以独有的、狂放泼辣的风格,把写意画推向了新高度。
画之六法中,“气韵生动”列首位,徐渭抓住了根本。《墨葡萄图》(图一)是徐渭的代表作品。此画从右上画葡萄一枝,无一丝形似,狂放的笔墨在画面上缤纷飞扬,藤条缭绕,整幅画面墨色单一却细腻丰富,将黑白灰的世界表现的如此美妙,徐渭用他最信手拈来的技法表现出另一个单调而充实的世界。干湿浓淡并用,枝桠的遒劲之感跃然纸上;重墨淡墨并用,墨葡萄丰硕饱满,脱颖而出,用笔灵活,配合丰富的墨色,画面的质感瞬间迅速提升。画家以寥寥几笔,泼洒墨汁的淋漓效果,浑然自成地传达出葡萄的神韵。文人画中对笔触的追求也在画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他以狂草般的笔法热情挥洒,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同时也将他不得志而积于心中的抑郁不平,泻于笔端。画上还有自题七绝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乱抛闲掷野藤中。”从诗中真实地表现了这位画家一生坎坷不平的生活境遇。
(二)超凡脱俗之八大
独创是艺术的生命。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和高度:以形写情,以形写神;墨色简淡,运笔奔放;布局明朗,意境高远。他的书法也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风格独特。在创作上他师法自然,大气磅礴,独创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皆具。
八大的代表性作品《孤禽图》(图二),画面中一只八哥在柳枝上歇息,眼睛盯著前方。画中题诗“唤哥,吭圆哥唤了。八哥语三虢,南飞鹧鸪少。”山人经常画八哥,鹧鸪,鹌鹑等题材,八大也经常在提款的时候把它们混而一谈,以用来表达他的思想。款中第一句,八大所画的明显是八哥而他却以“衿翠鸟”题诗,这结合了传说中青鸟的特点,为的是突出其神的使者的特质。前两句表面上写鸟而其实是以此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在八大生活的时代,鹧鸪是当时
很多遗民吟咏的对象,写鹧鸪大都是为了表达对国家的思念,而八大此诗也正是
此意。画中八哥黑的精神,背部几点留白即画出了八哥的特点又让那一团墨变活,
变得透气;而柳枝偏淡,枝上有芽,八哥是面,枝干是线而芽是点,画面东西极
少但是八大却把点线面结合的很好,显得十分的生动。在八大晚年绘画中,物象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号,尽管客观的事物失去了自然特征,但在八大笔下却充满了幽默的风格。
二、徐渭与八大山人的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徐渭与八大山人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崇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自由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画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画风对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后又独辟蹊径,开创了简括、变形、夸张的水墨大写意的艺术发展新阶段,表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精神,前无古人、后人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度。其画作虽然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且在世界画坛也引起了很大反响。300年来,我国许多著名画家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他的影响。吴昌硕的花鸟画艺术继承了八大山人的金刚杵笔法,但其画风又与八大山人冷逸疏落的风格不尽相同,显得更加朴实无华。自此之后新的画风形成也是受益于八大山人的绘画精髓再加以创新的结果。潘天寿创作的花鸟松石系列作品,也透露出八大山人的痕迹。潘天寿还从八大以黑计白的简笔、焦墨境界中悟出以实计虚的创新,可谓继承与发展。
结语
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徐渭与八大的绘画由于特征明显,所以对他两的研究是个显学。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整个后半生都过着落魄的生活,但就这样的生活,迫使他们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真正走向巅峰,给绘画史增添了一抹光辉, 以及他们的曲折的经历,这些实在让我感触颇多。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借古开今,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自己的绘画道路,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注释:
[1]张岱:《陶庵梦忆》,世界书局印行,1936,第74页
[2] 舒士俊:《从诗书画走向大写意的徐渭》,《书与画》,1998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王朝闻著《八大山全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2]杨江波著《八大山人笔墨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版
[3]何平著《徐渭艺术风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5]孙英:《徐渭写意花鸟画的笔墨初探》,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孟宪伟:《禅宗与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美与时代》2007年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