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中国的生化科学事业,增进全国人民健康,延长全人类寿命。做一个好教师,好科学家、好公民和中华民族的好儿子,是我的理想。我愿做一头耕田的牛……我愿做一个攀高的梯……我愿做一座江河上的桥……我愿做一条吐丝的蚕……我愿做一支蜡烛……
——郑集
从贫病少年到留美博士
1900年,郑集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7岁进私塾读书,14岁升入县高级小学,17岁才高小毕业。其间,体弱多病的郑集因病休学多次,不得不比一般同学多花四五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因家中贫寒,郑集高小毕业后未能再去中学深造。19岁那年,经好友资助20块银元,郑集和一个同学一起去成都寻找出路。1921年夏,郑集考上了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后因病回家休养,加上对学校设施不满意,他想转学到南京。后来,他终于如愿考上了东南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学,即南京大学的前身)。
大学期间,郑集逐渐对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产生兴趣,因此选修了大量的生物学和化学课程。大学毕业后,郑集留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0年,郑集留学美国继续深造,专攻生物化学和营养学。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郑集在4年内读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和印地安那大学的有关课程,接触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和营养学专家,并如期获得了博士学位。1934年,郑集带着最新的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知识,满怀热情地回到祖国。
主要愿望之一:推动祖国生物化学发展
郑集一生中的主要愿望之一是通过推动中国生物化学教学,培养专业人才来促进祖国生物化学的发展。自1928年大学毕业到1994年的漫长岁月里,郑集从未间断给学生讲课、进行科学研究、做学术报告,编写教材。
郑集长期在高校工作,承担着生物化学、营养学等繁重的教学任务。他授课条理清晰,深受好评,学生们都说“听他的课程就是艺术享受”。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我国教师奇缺,郑集不辞辛劳同时在南京大学生物系和第五军医大学讲授生物化学、营养学课程。
在教学工作的同时,郑集非常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迄今主编教材10多本、发表论文300余篇。20世纪30年代,国内尚无一本自编的生化教材。1937年,中央大学医学院迁到成都后,郑集为了教学需要自己编写了一本英文版《生化实习指导》,该书在抗战8年中先后出版3次,被用作后方各校生化实验课本或教材。自1950年起,郑集亲自编写《蛋白质化学》《高级生物化学》讲义。此后,直到80多岁,郑集独自编著出版了多种专著、发表了数十篇科学论著,如《普通生物化学》《衰老与抗衰老》等。
主要愿望之二:改进祖国人民健康
郑集不仅是生物化学大师,也是位营养学大师。幼年多病的经历,使他对中国人的孱弱体质有切肤之痛,“东亚病夫”的轻蔑称谓,更让他深受刺激。他立志要研究營养学,摘去“东亚病夫”这顶屈辱的帽子,改进我国人民健康,延长人类的寿命。他的研究成就主要为食品营养、大豆蛋白和衰老机制三个方面。
在营养学领域,郑集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外进行蛋白质营养和骨髓的脂类化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研究了稻米加工问题、锑剂对血吸虫病人的毒性问题、盐篙油的化学组成和食用价值等。自1974年开始,年过古稀的郑集对衰老生化进行研究,总结出10条健康长寿的经验,并在论文著作和学术报告中予以推广。
除了教学、科研,郑集还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为了普及营养知识、增强国人体质,郑集为杂志、电台写了一系列科普文章。1935年夏,南京有报纸报道市民因蕉、芋同食而中毒,引起社会恐慌。为了澄清事实,保障人民健康,郑集从180余对“相克食物”中选择流传最广的14对进行实验研究,其中包括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蟹与柿等。郑集首先用鼠、猴等进行实验,最后他还自己食用食品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这14对食品均无相克现象。至于食用后确有不适和中毒的,郑集调查发现,问题不在食物相克,而是由于食者本身过敏、食物不洁,或食物本身有毒等原因所致。20世纪30年代,郑集与周同璧合作在《科学》上连续刊载“营养讲话”文章21篇,对早期宣传普及营养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他还编著了《实用营养学》《食物中毒》《现代中国营养学史料》《中国科学史料丛书》《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等著作。
捐出全部房款资助“后生”
92岁时,生活一向简朴的郑集卖掉了他居住的小楼,并将3万美金房款捐了出来。为此,他曾写了一首《散财歌》:聚财还须会散财,聚散合理免祸灾。取诸社会应反馈,留给儿孙理不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奴才。钱多易使人堕落,骄奢淫逸接踵来。从来发富不三代,皆因遗产种祸胎。
郑集将这3万美金分成了3份:为让穷困而有为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能有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及刊稿的版面费,分别给《生物化学杂志》、《营养学报》各1万美元作为基金:另1万美元为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系、医学院设立郑集清寒学生助学基金,现已资助了数百位贫寒学子。他说“希望这点钱能帮助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年轻人耐住寂寞,早日成才,报答我们深爱的国家和人民。”
身体力行,创造长寿典范
研究衰老机制,探讨影响衰老的因素,总结老年人群的长寿经验,提出防老之道并坚持以身示范,是郑集古稀之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大课题。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参考古今中外医学原理和我国诸子百家的养生理论,加上个人的切身体验,郑集总结了10条“健康长寿要诀”,并长期实践着。他特别强调,这10条健康长寿要诀都是久经考验、行之有效的正确规律,不能认为是老生常谈,如能逐条切实遵行,一定有益于健康长寿。
健康长寿10要诀
1 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
2 生活有规律,包括工作、休息、饮食和大便;
3 坚持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4 保证合理营养和充足、安静的休息和睡眠;
5 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6 严戒烟,少饮(淡)酒;
7 节制性欲,戒绝不良嗜好及有碍健康的习惯;
8 不忽视小病,勿迷信单方或擅自处方服药;
9 注意环境卫生,多与温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
10 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作息时间表
郑集的生活作息极有规律,早晨5点准时起床,花1小时在床上按摩一遍,从头皮、眼、耳、鼻、喉、胸、腹、腰、四肢直至脚趾,达到舒经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中午I 2点准时吃午饭,12:45上床午睡,下午14:30~15:00起床,晚上21:30~22:00就寝。
一日三餐:牛奶稀饭藕粉
郑集的长寿菜单并不复杂。早晨运动完后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服复合维生素片。7点吃早饭,牛奶、鸡蛋、馒头、面包、蛋糕等换着吃,加点粗粮,再补充一点红 枣、枸杞、桂圆。午饭是一荤两素一汤配稀饭,多以时令蔬菜为主。晚饭是藕粉、包子、面条、馄饨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20:30喝酸奶。
郑集喜欢吃甜的水果,还爱吃香蕉,一般中午、晚上备吃半根,可以润肠通便。他不主张服用补品及保健品,只吃便宜的国产维生素,而且也不是每天都吃。
郑集曾为自己的需要编制了一套简易健身操
1 快步走200~400步;
2 骑马式半蹲;
3 云手;
4 划船、扯篷、撒网;
5 凤凰展翅;
6 压腿;
7 并膝旋转;
8 摇头摆尾;
9 游水;
10 左右弯腰;
11 左右开弓;
12 捶腰摩腹;
13 单举手;
14 拍胸呼吸;
15 头部运动;
16 跳动和原地踏步
17 立正静思。
南京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马凤楼与郑集相识40多年。她认为,郑集健康长寿的核心在于以下3点。
第一,唯物的生死观。郑集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要改变这个客观程序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顺其自然,不能强求,但可自我調控身心,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在其《生死辨》(1974年)一文中有明确的表述。
第二,科学的养生观。郑集根据人的健康要求安排生活制度,根据机体的生理需要组织平衡膳食,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和三餐食谱标准。他不吃保健品,只按时定量服用各种维生素作为膳食补充剂,并定时足量饮水。他严格执行以上所有规定,不随意更改。
第三,持之以恒的坚强动力。郑集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以上生活规律,雷打不动,即使在百岁晚宴时也只吃少量食物,并在20点前回家休息。这种程序化的生活,一般人是很难坚持的,但郑集以巨大的毅力做到了。
正确的理论加上认真的实践才会产生有效的成果。郑集以自己的健康水平证实了这一点。他80岁到成都参加生理科学会议时,在众人中矫健地第一个登上了青城山顶:会后80天内到西南各省市18个单位做了24次学术报告:85岁以后他才将每天工作11小时减为7小时; 100岁以后才基本不去办公室上班:90岁时应邀去朝鲜出席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并做了2个报告;100多岁还能坐、能站、能写,现在110岁,接待客人还能侃侃而谈1个多小时不停顿。
郑集目前的身体状况明显优于同龄人,只是因为前几年摔了一跤,现在不能行走了,但上肢还很有力,能直坐很久而不用靠背。最突出的是,郑集思维清楚,谈起个人经历、学术观点来如数家珍,对自己的文字资料,家中的大小事件处理得井井有条,连家用开支都清清楚楚。
但近两年来,因为没有亲人在身边,而且多年忙于工作一下子清闲下来很不适应,郑集有时也感到孤寂、无聊,需要交流、需要他人的鼓励与慰藉。但同时他又以“思想开朗、乐观积极,随遇而安、自强不息”来不断宽慰说服自己。郑集说,他会顺其自然,平静地面对一切,他的人生哲学一定会让他颐享天年。
——郑集
从贫病少年到留美博士
1900年,郑集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7岁进私塾读书,14岁升入县高级小学,17岁才高小毕业。其间,体弱多病的郑集因病休学多次,不得不比一般同学多花四五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因家中贫寒,郑集高小毕业后未能再去中学深造。19岁那年,经好友资助20块银元,郑集和一个同学一起去成都寻找出路。1921年夏,郑集考上了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后因病回家休养,加上对学校设施不满意,他想转学到南京。后来,他终于如愿考上了东南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学,即南京大学的前身)。
大学期间,郑集逐渐对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产生兴趣,因此选修了大量的生物学和化学课程。大学毕业后,郑集留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0年,郑集留学美国继续深造,专攻生物化学和营养学。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郑集在4年内读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和印地安那大学的有关课程,接触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和营养学专家,并如期获得了博士学位。1934年,郑集带着最新的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知识,满怀热情地回到祖国。
主要愿望之一:推动祖国生物化学发展
郑集一生中的主要愿望之一是通过推动中国生物化学教学,培养专业人才来促进祖国生物化学的发展。自1928年大学毕业到1994年的漫长岁月里,郑集从未间断给学生讲课、进行科学研究、做学术报告,编写教材。
郑集长期在高校工作,承担着生物化学、营养学等繁重的教学任务。他授课条理清晰,深受好评,学生们都说“听他的课程就是艺术享受”。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我国教师奇缺,郑集不辞辛劳同时在南京大学生物系和第五军医大学讲授生物化学、营养学课程。
在教学工作的同时,郑集非常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迄今主编教材10多本、发表论文300余篇。20世纪30年代,国内尚无一本自编的生化教材。1937年,中央大学医学院迁到成都后,郑集为了教学需要自己编写了一本英文版《生化实习指导》,该书在抗战8年中先后出版3次,被用作后方各校生化实验课本或教材。自1950年起,郑集亲自编写《蛋白质化学》《高级生物化学》讲义。此后,直到80多岁,郑集独自编著出版了多种专著、发表了数十篇科学论著,如《普通生物化学》《衰老与抗衰老》等。
主要愿望之二:改进祖国人民健康
郑集不仅是生物化学大师,也是位营养学大师。幼年多病的经历,使他对中国人的孱弱体质有切肤之痛,“东亚病夫”的轻蔑称谓,更让他深受刺激。他立志要研究營养学,摘去“东亚病夫”这顶屈辱的帽子,改进我国人民健康,延长人类的寿命。他的研究成就主要为食品营养、大豆蛋白和衰老机制三个方面。
在营养学领域,郑集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外进行蛋白质营养和骨髓的脂类化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研究了稻米加工问题、锑剂对血吸虫病人的毒性问题、盐篙油的化学组成和食用价值等。自1974年开始,年过古稀的郑集对衰老生化进行研究,总结出10条健康长寿的经验,并在论文著作和学术报告中予以推广。
除了教学、科研,郑集还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为了普及营养知识、增强国人体质,郑集为杂志、电台写了一系列科普文章。1935年夏,南京有报纸报道市民因蕉、芋同食而中毒,引起社会恐慌。为了澄清事实,保障人民健康,郑集从180余对“相克食物”中选择流传最广的14对进行实验研究,其中包括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蟹与柿等。郑集首先用鼠、猴等进行实验,最后他还自己食用食品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这14对食品均无相克现象。至于食用后确有不适和中毒的,郑集调查发现,问题不在食物相克,而是由于食者本身过敏、食物不洁,或食物本身有毒等原因所致。20世纪30年代,郑集与周同璧合作在《科学》上连续刊载“营养讲话”文章21篇,对早期宣传普及营养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他还编著了《实用营养学》《食物中毒》《现代中国营养学史料》《中国科学史料丛书》《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等著作。
捐出全部房款资助“后生”
92岁时,生活一向简朴的郑集卖掉了他居住的小楼,并将3万美金房款捐了出来。为此,他曾写了一首《散财歌》:聚财还须会散财,聚散合理免祸灾。取诸社会应反馈,留给儿孙理不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奴才。钱多易使人堕落,骄奢淫逸接踵来。从来发富不三代,皆因遗产种祸胎。
郑集将这3万美金分成了3份:为让穷困而有为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能有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及刊稿的版面费,分别给《生物化学杂志》、《营养学报》各1万美元作为基金:另1万美元为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系、医学院设立郑集清寒学生助学基金,现已资助了数百位贫寒学子。他说“希望这点钱能帮助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年轻人耐住寂寞,早日成才,报答我们深爱的国家和人民。”
身体力行,创造长寿典范
研究衰老机制,探讨影响衰老的因素,总结老年人群的长寿经验,提出防老之道并坚持以身示范,是郑集古稀之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大课题。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参考古今中外医学原理和我国诸子百家的养生理论,加上个人的切身体验,郑集总结了10条“健康长寿要诀”,并长期实践着。他特别强调,这10条健康长寿要诀都是久经考验、行之有效的正确规律,不能认为是老生常谈,如能逐条切实遵行,一定有益于健康长寿。
健康长寿10要诀
1 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
2 生活有规律,包括工作、休息、饮食和大便;
3 坚持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4 保证合理营养和充足、安静的休息和睡眠;
5 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6 严戒烟,少饮(淡)酒;
7 节制性欲,戒绝不良嗜好及有碍健康的习惯;
8 不忽视小病,勿迷信单方或擅自处方服药;
9 注意环境卫生,多与温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
10 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作息时间表
郑集的生活作息极有规律,早晨5点准时起床,花1小时在床上按摩一遍,从头皮、眼、耳、鼻、喉、胸、腹、腰、四肢直至脚趾,达到舒经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中午I 2点准时吃午饭,12:45上床午睡,下午14:30~15:00起床,晚上21:30~22:00就寝。
一日三餐:牛奶稀饭藕粉
郑集的长寿菜单并不复杂。早晨运动完后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服复合维生素片。7点吃早饭,牛奶、鸡蛋、馒头、面包、蛋糕等换着吃,加点粗粮,再补充一点红 枣、枸杞、桂圆。午饭是一荤两素一汤配稀饭,多以时令蔬菜为主。晚饭是藕粉、包子、面条、馄饨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20:30喝酸奶。
郑集喜欢吃甜的水果,还爱吃香蕉,一般中午、晚上备吃半根,可以润肠通便。他不主张服用补品及保健品,只吃便宜的国产维生素,而且也不是每天都吃。
郑集曾为自己的需要编制了一套简易健身操
1 快步走200~400步;
2 骑马式半蹲;
3 云手;
4 划船、扯篷、撒网;
5 凤凰展翅;
6 压腿;
7 并膝旋转;
8 摇头摆尾;
9 游水;
10 左右弯腰;
11 左右开弓;
12 捶腰摩腹;
13 单举手;
14 拍胸呼吸;
15 头部运动;
16 跳动和原地踏步
17 立正静思。
南京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马凤楼与郑集相识40多年。她认为,郑集健康长寿的核心在于以下3点。
第一,唯物的生死观。郑集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要改变这个客观程序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顺其自然,不能强求,但可自我調控身心,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在其《生死辨》(1974年)一文中有明确的表述。
第二,科学的养生观。郑集根据人的健康要求安排生活制度,根据机体的生理需要组织平衡膳食,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和三餐食谱标准。他不吃保健品,只按时定量服用各种维生素作为膳食补充剂,并定时足量饮水。他严格执行以上所有规定,不随意更改。
第三,持之以恒的坚强动力。郑集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以上生活规律,雷打不动,即使在百岁晚宴时也只吃少量食物,并在20点前回家休息。这种程序化的生活,一般人是很难坚持的,但郑集以巨大的毅力做到了。
正确的理论加上认真的实践才会产生有效的成果。郑集以自己的健康水平证实了这一点。他80岁到成都参加生理科学会议时,在众人中矫健地第一个登上了青城山顶:会后80天内到西南各省市18个单位做了24次学术报告:85岁以后他才将每天工作11小时减为7小时; 100岁以后才基本不去办公室上班:90岁时应邀去朝鲜出席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并做了2个报告;100多岁还能坐、能站、能写,现在110岁,接待客人还能侃侃而谈1个多小时不停顿。
郑集目前的身体状况明显优于同龄人,只是因为前几年摔了一跤,现在不能行走了,但上肢还很有力,能直坐很久而不用靠背。最突出的是,郑集思维清楚,谈起个人经历、学术观点来如数家珍,对自己的文字资料,家中的大小事件处理得井井有条,连家用开支都清清楚楚。
但近两年来,因为没有亲人在身边,而且多年忙于工作一下子清闲下来很不适应,郑集有时也感到孤寂、无聊,需要交流、需要他人的鼓励与慰藉。但同时他又以“思想开朗、乐观积极,随遇而安、自强不息”来不断宽慰说服自己。郑集说,他会顺其自然,平静地面对一切,他的人生哲学一定会让他颐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