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人”型腐败官员的执政风格是,只要不死人,怎么来都行,背后的潜台词是:只要能实现拆迁、不出人命就可以动用一切手段。追求城市幸福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手段没能合乎伦理时,那么这种合乎情理的追求目标是否得当?
虽然“能人腐败”现象由来已久,但是“能人腐败”这个词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则是最近的事情。他们都曾经是担当地方或者某个领域的重要官员,但是最终都是因腐败被调查。他们都曾有过“辉煌”的成绩,如带动所在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或者在某个领域做出了特别的贡献等。
这些因素与腐败结合起来,使得这些个案特别引人注目。“能人”官员他们突出人的意志在行政运作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强硬的工作风和雷厉风行的处事习惯,运用目标管理、倒逼机制,推动区域、部门内部官僚机构强力运作的地方政要。
特征一:作风烈,胆子大
一汽原董事长徐建一、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福建省原副省长徐钢、中石油原总经理廖永远、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再加上由地方纪委通报的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戴海波,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原书记(副厅职)朱渭平等的落马,不能不说令人惊异,也让人惋惜。特别是一向以改革自诩的“明星官员”仇和,他的被查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仇和现象”狂轰滥炸式的追问。
翻阅上述官员的从政生涯,不难发现,突出个人意志似乎是“能人”型官员腐败的通病,对于他们而言,因为个人能力强,且具有极强的权力控制欲,所以在平时的处事风格中,独断专行成为了个人意志在具体行政运作中的外化。
在政策的制订上,只要他们想好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很难改变,如此一来,其行事作风与现行决策机制发生冲突也在所难免。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算得上是位“能人”型官员,他有句名言:“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他一到昆明,就快刀斩乱麻,上马了许多昆明市以前曾多次讨论但一直未实施启动的项目。
一位知情人士曾透露,在任职沭阳期间,仇和向官场作风开刀。比如开会时设迟到席,缺席要交检讨书和罚款。仇和还常给干部打手机查岗,如果下属说自己在办公室,他会要求对方马上用办公室电话打回来。事后看,仇和不仅有备而来,而且步步为营,下手又准又狠。整治环境,对社会治安和官员腐败的清肃,对工作作风的震慑,都为仇和之后推行的经济改革做好了准备。
特征二:爱干事,干大事
所谓能人,干事是其“能”的最为突出的表现,而且不但爱干事,更为集中的特点是他们敢干事,且干的都是大事,并乐此不疲。这一点从江苏省徐州市原副市长李连玉的落马就可以窥见一斑。这位李副市长在2007年的“江苏邳州市委书记返乡事件”中可谓红极一时,当时兼任邳州市委书记的李连玉参加“十七大”载誉归来,受到当地民众“夹道欢迎”,李因此被网民称为“红毯书记”。
据媒体报道,邳州曾是苏北最落后县市之一,但2001年李连玉主政后五年时间,邳州城建规模从19平方公里变成50平方公里,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名单,实现了所谓“洼地崛起”。这种所谓的“邳州经验”“邳州模式”,引起学习热潮,许多人充满对李连玉的肯定、欣赏甚至膜拜。
此外,李连玉热衷于拉工程、建项目,据网友列举的邳州“十大政绩工程”,首先就是李连玉任内耗资7000万元建设的如意大道,该大道位于邳州市艾山风景区,是世界上最长的汉白玉浮雕大道,全长958米,宽12米,其中汉白玉浮雕长518米,周围有9999朵莲花瓣围绕一周。因为有莲花、白玉,当地人多称其为“莲玉大道”。
而2008年投入使用的邳州行政中心,更是占地600余亩,被当地称为邳州“中南海”,中心内有近20座汉风建筑,包括市委、市政府大楼、食堂、接待中心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办公楼等,其奢华程度让不少市级、省级机关大楼黯然失色。行政中心的落户还带动了邳州新城区的发展,这也是李连玉任内的一项“大手笔”。
特征三:轻方法,重结果
轻方法、重结果,几乎是官场能人腐败的又一大特征。对于这些官场能人而言,他们往往习惯于只看结果、重目标,几近苛刻式的目标管理是“能人”官员处理政务、解决问题的常有手段。不可否认,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只要能达到目的,至于采取何种手段,似乎对于习惯了以权压人、作风强势的他们来说不是多么重要。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曾经就声称:“只要不死人,怎么来都行。”季建业“只要不死人”的提出背景许是忌于2003年的南京强拆命案,当年一位名叫翁彪的南京马自达车主曾以自焚抵抗强拆。在这个要求下,下面的官员在执行过程中,就变本加厉。
如此一来,南京下级政府的官员为了跟得上季建业的进度条,不惜使用“连坐”手段。某小学生的奶奶被视为钉子户,区领导找到教育局,教育局找到校长,校长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找来了小学生的妈妈,班主任说:“孩子的奶奶不签字接受拆迁,孩子就回家吧,别来上学了。”
这就是“能人”型腐败官员的执政风格,只要不死人,怎么来都行,背后的潜台词是:只要能实现拆迁、不出人命就可以动用一切手段。追求城市幸福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手段没能合乎伦理时,那么这种合乎情理的追求目标是否得当?
对于“能人”型官员而言,他们的执政思路也是这一矛盾体的体现。仇和是过去20年里,在中国颇受关注的一位“政治明星”。仇和主政江苏宿迁时,曾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远赴云南后这位“能吏”依然争议不断,而这一争议就源于目标与手段的严重冲突。
同时,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仇和却轻视过程,忽视方法的执政风格,也给当地政治生态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并非空穴来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仇和式的官员可以算得上官场能人,敢办事,能办事,但是敢办事、能办事并不代表能把事办好,办得漂亮。要达到这种效果,想必不但需要重视目标,同时更需要看重方法。
特征四:有人治,无法治
仇和式的能人腐败便是对上述观点的最好诠释。凤凰网曾认为,仇和落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文章称,当改革与个人的利益相勾连,那些被人们所推崇的官员个性,其局限性便展露无遗。强硬风格的个性,一边可以推动改革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一边却是无视民主的专断与铁腕,一言堂下不仅难对改革负责,而且极可能暗地里构建起个人利益输送的渠道。
而这种强势突破或者铁腕架空的程度,往往与人的能力成正比。仇和式官员的腐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他们是“能人”官员。因为是能人,他们具有出众的文化、娴熟的行政操作能力,以及对法律法规非一般的熟知,对于突发事件以及棘手的问题,他们具有超乎寻常的把握能力和分析能力,谙熟于官僚体制和运作机制的他们,规避惩处、篡改制度、践踏法律等,俨然只是小儿科。
据有关媒体记者在江苏、云南采访时了解到,当地不少干部說“好大喜功”的仇和,很善于宣传、包装自己。
也有干部称梳理仇和的政治生涯后发现,每当主政一方时,他都会为所欲为,很“任性”。
整理仇和、万庆良、杨卫泽等能人型腐败官员的贪腐行为,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不乏一些地方“一把手”威权式处事作风。这种作风所外化出的执政风格就是“强人”“人治”的色彩。
独断专行,突破制度、法规似乎是能力型官员的家常便饭,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对法律、制度的渐进式突破,和以一种几乎于自信式的权力张扬与政坛摆拍,仇和们所谓的能力必将大打折扣。
总之,反观仇和式的官场能人,其看似雷厉风行、处事果断的能力似乎并不具有值得称赞的意味,其看似快刀斩乱麻式的背后,恰恰是与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走向与期许相背离,而这种孕育于能力性腐败官员血液中的蛮横与霸道,具有与现代法治精神天然的不协调,想必这也是仇和式官场能人最终身败名裂,走向人民对立面的根因。
(《检察风云》2015年21期)
虽然“能人腐败”现象由来已久,但是“能人腐败”这个词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则是最近的事情。他们都曾经是担当地方或者某个领域的重要官员,但是最终都是因腐败被调查。他们都曾有过“辉煌”的成绩,如带动所在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或者在某个领域做出了特别的贡献等。
这些因素与腐败结合起来,使得这些个案特别引人注目。“能人”官员他们突出人的意志在行政运作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强硬的工作风和雷厉风行的处事习惯,运用目标管理、倒逼机制,推动区域、部门内部官僚机构强力运作的地方政要。
特征一:作风烈,胆子大
一汽原董事长徐建一、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福建省原副省长徐钢、中石油原总经理廖永远、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再加上由地方纪委通报的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戴海波,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原书记(副厅职)朱渭平等的落马,不能不说令人惊异,也让人惋惜。特别是一向以改革自诩的“明星官员”仇和,他的被查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仇和现象”狂轰滥炸式的追问。
翻阅上述官员的从政生涯,不难发现,突出个人意志似乎是“能人”型官员腐败的通病,对于他们而言,因为个人能力强,且具有极强的权力控制欲,所以在平时的处事风格中,独断专行成为了个人意志在具体行政运作中的外化。
在政策的制订上,只要他们想好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很难改变,如此一来,其行事作风与现行决策机制发生冲突也在所难免。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算得上是位“能人”型官员,他有句名言:“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他一到昆明,就快刀斩乱麻,上马了许多昆明市以前曾多次讨论但一直未实施启动的项目。
一位知情人士曾透露,在任职沭阳期间,仇和向官场作风开刀。比如开会时设迟到席,缺席要交检讨书和罚款。仇和还常给干部打手机查岗,如果下属说自己在办公室,他会要求对方马上用办公室电话打回来。事后看,仇和不仅有备而来,而且步步为营,下手又准又狠。整治环境,对社会治安和官员腐败的清肃,对工作作风的震慑,都为仇和之后推行的经济改革做好了准备。
特征二:爱干事,干大事
所谓能人,干事是其“能”的最为突出的表现,而且不但爱干事,更为集中的特点是他们敢干事,且干的都是大事,并乐此不疲。这一点从江苏省徐州市原副市长李连玉的落马就可以窥见一斑。这位李副市长在2007年的“江苏邳州市委书记返乡事件”中可谓红极一时,当时兼任邳州市委书记的李连玉参加“十七大”载誉归来,受到当地民众“夹道欢迎”,李因此被网民称为“红毯书记”。
据媒体报道,邳州曾是苏北最落后县市之一,但2001年李连玉主政后五年时间,邳州城建规模从19平方公里变成50平方公里,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名单,实现了所谓“洼地崛起”。这种所谓的“邳州经验”“邳州模式”,引起学习热潮,许多人充满对李连玉的肯定、欣赏甚至膜拜。
此外,李连玉热衷于拉工程、建项目,据网友列举的邳州“十大政绩工程”,首先就是李连玉任内耗资7000万元建设的如意大道,该大道位于邳州市艾山风景区,是世界上最长的汉白玉浮雕大道,全长958米,宽12米,其中汉白玉浮雕长518米,周围有9999朵莲花瓣围绕一周。因为有莲花、白玉,当地人多称其为“莲玉大道”。
而2008年投入使用的邳州行政中心,更是占地600余亩,被当地称为邳州“中南海”,中心内有近20座汉风建筑,包括市委、市政府大楼、食堂、接待中心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办公楼等,其奢华程度让不少市级、省级机关大楼黯然失色。行政中心的落户还带动了邳州新城区的发展,这也是李连玉任内的一项“大手笔”。
特征三:轻方法,重结果
轻方法、重结果,几乎是官场能人腐败的又一大特征。对于这些官场能人而言,他们往往习惯于只看结果、重目标,几近苛刻式的目标管理是“能人”官员处理政务、解决问题的常有手段。不可否认,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只要能达到目的,至于采取何种手段,似乎对于习惯了以权压人、作风强势的他们来说不是多么重要。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曾经就声称:“只要不死人,怎么来都行。”季建业“只要不死人”的提出背景许是忌于2003年的南京强拆命案,当年一位名叫翁彪的南京马自达车主曾以自焚抵抗强拆。在这个要求下,下面的官员在执行过程中,就变本加厉。
如此一来,南京下级政府的官员为了跟得上季建业的进度条,不惜使用“连坐”手段。某小学生的奶奶被视为钉子户,区领导找到教育局,教育局找到校长,校长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找来了小学生的妈妈,班主任说:“孩子的奶奶不签字接受拆迁,孩子就回家吧,别来上学了。”
这就是“能人”型腐败官员的执政风格,只要不死人,怎么来都行,背后的潜台词是:只要能实现拆迁、不出人命就可以动用一切手段。追求城市幸福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手段没能合乎伦理时,那么这种合乎情理的追求目标是否得当?
对于“能人”型官员而言,他们的执政思路也是这一矛盾体的体现。仇和是过去20年里,在中国颇受关注的一位“政治明星”。仇和主政江苏宿迁时,曾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远赴云南后这位“能吏”依然争议不断,而这一争议就源于目标与手段的严重冲突。
同时,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仇和却轻视过程,忽视方法的执政风格,也给当地政治生态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并非空穴来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仇和式的官员可以算得上官场能人,敢办事,能办事,但是敢办事、能办事并不代表能把事办好,办得漂亮。要达到这种效果,想必不但需要重视目标,同时更需要看重方法。
特征四:有人治,无法治
仇和式的能人腐败便是对上述观点的最好诠释。凤凰网曾认为,仇和落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文章称,当改革与个人的利益相勾连,那些被人们所推崇的官员个性,其局限性便展露无遗。强硬风格的个性,一边可以推动改革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一边却是无视民主的专断与铁腕,一言堂下不仅难对改革负责,而且极可能暗地里构建起个人利益输送的渠道。
而这种强势突破或者铁腕架空的程度,往往与人的能力成正比。仇和式官员的腐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他们是“能人”官员。因为是能人,他们具有出众的文化、娴熟的行政操作能力,以及对法律法规非一般的熟知,对于突发事件以及棘手的问题,他们具有超乎寻常的把握能力和分析能力,谙熟于官僚体制和运作机制的他们,规避惩处、篡改制度、践踏法律等,俨然只是小儿科。
据有关媒体记者在江苏、云南采访时了解到,当地不少干部說“好大喜功”的仇和,很善于宣传、包装自己。
也有干部称梳理仇和的政治生涯后发现,每当主政一方时,他都会为所欲为,很“任性”。
整理仇和、万庆良、杨卫泽等能人型腐败官员的贪腐行为,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不乏一些地方“一把手”威权式处事作风。这种作风所外化出的执政风格就是“强人”“人治”的色彩。
独断专行,突破制度、法规似乎是能力型官员的家常便饭,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对法律、制度的渐进式突破,和以一种几乎于自信式的权力张扬与政坛摆拍,仇和们所谓的能力必将大打折扣。
总之,反观仇和式的官场能人,其看似雷厉风行、处事果断的能力似乎并不具有值得称赞的意味,其看似快刀斩乱麻式的背后,恰恰是与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走向与期许相背离,而这种孕育于能力性腐败官员血液中的蛮横与霸道,具有与现代法治精神天然的不协调,想必这也是仇和式官场能人最终身败名裂,走向人民对立面的根因。
(《检察风云》2015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