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独特的感受。为此,教师可通过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引领诵读经典,使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写作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习作教学,从而提高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素材;诵读;小组合作
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理应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可见,如果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写作只是奉行师令,那么作文教学是注定收不到好成效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作文的能力。
一、活动引领,积累素材资料
生活就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长流不歇。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每学年开学初,笔者都会结合本学年的习作安排,制定班级主题活动方案,让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例如,在教学《记一次活动》《难忘的一件事》这类习作时,带着学生走进紫竹院,开展志愿服务,做义务宣传员;走进故宫,帮助打扫卫生,清洁园区;来到太阳村(服刑人员子女学校),与被救助学生交流互动,体验他们的生活。再如,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进动物园,近距离接触不同的动物,聆听专家讲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并制作各种和动物有关的工艺品。夜间,学生戴着夜视仪去观察狼的生活状态,还自己搭帐篷,和好朋友一起聊天讲故事,听昆虫的鸣叫。
这一系列的活动巧妙地传递着教育信息。在活动体验中,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知识得以丰富。他们参与其中,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于是,一篇篇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跃然纸上。
二、诵读经典,积淀文学底蕴
前人留下大量的精神食粮,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上、课余时间多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使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积累好词好句,为写好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每天早上,学生共同开启晨读时光,经典诗文引领他们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语文课前两分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通过优生领读、自由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学生相互推荐经典诗文,交流自己的读后感。
此外,根据作文内容,每次习作前,笔者还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例如,在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前,笔者设计了“读春天,找资料”这一教学环节,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文读一读,品味别人笔下的春之美,同时摘录诗文中的好词、好句到《采蜜集》上,便于作文时运用,为写作准备大量的资料。
三、小组合作,探索写作方法
以往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教师讲方法、读课文,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为了使学生写出新颖、感人的作文,每次作文课上,教师都引导、激励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写作的思路及选材,并运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相互评议,激起创新的火花。然后,全班师生作个别点评,把讨论引向深入,探究独特的表达方法。
例如在学写《秋在校园》时,笔者设计了“说秋天,谈感受”这一教学环节。在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请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说一说他们眼里校园的秋天、自己的感受及写作思路,同组的同学互相评议。然后,班级集中交流,学生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读到的秋天、感受到的秋天讲给大家听,即口述作文。他们抓住秋天校园里景物的特点,纷纷积极主动地发言。
学生的头脑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一旦被开启智慧之门,他们就会创造出无数的精彩与惊喜。教師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100000)
【关键词】习作教学;素材;诵读;小组合作
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理应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可见,如果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写作只是奉行师令,那么作文教学是注定收不到好成效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作文的能力。
一、活动引领,积累素材资料
生活就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长流不歇。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每学年开学初,笔者都会结合本学年的习作安排,制定班级主题活动方案,让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例如,在教学《记一次活动》《难忘的一件事》这类习作时,带着学生走进紫竹院,开展志愿服务,做义务宣传员;走进故宫,帮助打扫卫生,清洁园区;来到太阳村(服刑人员子女学校),与被救助学生交流互动,体验他们的生活。再如,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进动物园,近距离接触不同的动物,聆听专家讲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并制作各种和动物有关的工艺品。夜间,学生戴着夜视仪去观察狼的生活状态,还自己搭帐篷,和好朋友一起聊天讲故事,听昆虫的鸣叫。
这一系列的活动巧妙地传递着教育信息。在活动体验中,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知识得以丰富。他们参与其中,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于是,一篇篇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跃然纸上。
二、诵读经典,积淀文学底蕴
前人留下大量的精神食粮,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上、课余时间多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使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积累好词好句,为写好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每天早上,学生共同开启晨读时光,经典诗文引领他们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语文课前两分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通过优生领读、自由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学生相互推荐经典诗文,交流自己的读后感。
此外,根据作文内容,每次习作前,笔者还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例如,在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前,笔者设计了“读春天,找资料”这一教学环节,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文读一读,品味别人笔下的春之美,同时摘录诗文中的好词、好句到《采蜜集》上,便于作文时运用,为写作准备大量的资料。
三、小组合作,探索写作方法
以往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教师讲方法、读课文,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为了使学生写出新颖、感人的作文,每次作文课上,教师都引导、激励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写作的思路及选材,并运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相互评议,激起创新的火花。然后,全班师生作个别点评,把讨论引向深入,探究独特的表达方法。
例如在学写《秋在校园》时,笔者设计了“说秋天,谈感受”这一教学环节。在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请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说一说他们眼里校园的秋天、自己的感受及写作思路,同组的同学互相评议。然后,班级集中交流,学生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读到的秋天、感受到的秋天讲给大家听,即口述作文。他们抓住秋天校园里景物的特点,纷纷积极主动地发言。
学生的头脑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一旦被开启智慧之门,他们就会创造出无数的精彩与惊喜。教師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