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师工作室是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基于学习共同体方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合作交流、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实践研究角度分析了名师工作室区域发展建设的问题,并总结提炼了相关工作策略,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问题与策略;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
“十三五”开局,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内涵与形式不断调整与提升,名师工作室一直以教师学习共同体和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形式,为教育教学深入研究提供了交流研讨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专业发展路径,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实践策略。不可否认,我们在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对于推动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经验,也建立起了一系列配套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但从深层次分析,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和误区也逐渐浮现出来,名师工作室进入一种“高原”状态。
一是自主发展的动力与意识不强。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开放性非常强的非正式学习共同体,工作室的主持人和成员既要完成在专任岗位既定的工作任务,同时又要承担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分享、互动等工作,尽管很多工作室因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下工作理念与方法的限制,部分工作室仍没有形成自主发展、自主研修的良性运转机制,个别工作室主持人仅仅局限在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浅显层面,工作形态程式化、常规化、平庸化,基本上就是送课听课评课、座谈交流、网络教研、展示成果等几种形式,现实结果与预期效益落差太大。
二是个人定位与团队定位不准。和平区的名师工作室都是以某一名师为核心组建起来的。通过聚焦、定位主持人的教育教学主张、教育教学风格,用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风格特色等去影响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促进名师自身以及更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个别工作室主持人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关系定位不准,还存在个人发展与团队研修相脱节的现状,同时因为对成员的专业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与指导,部分工作室也出现了成员专业成长发展缓慢的情况。
三是团队管理与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区域名师需要有意识地提升个人领导力,运用战略思维,在团队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影响的作用,同时能够将区域内外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科研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名师工作室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部分工作室没有开辟出有效发展的途径,不会整合资源、利用资源,不会借助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指导实践,也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开展团队研修,缺乏管理意识和流程意识,活动尽管开展了很多,但是过程管理比较散乱,没有实现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
沈阳市和平区在名师工作室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以“尊重差异,合作共赢”为名师工作室和区域名师培养的共同发展模式,这是基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及经验优势开展的人才培养战略,是借助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与名师工作室共创特色发展模式的尝试与策略研究。
路径一:找准定位,打造品牌
通过工作室申报答辩考核的方式,以主持人的教学主张为答辩内容,引导工作室主持人深度思考与探索提炼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和思想,快速定位主持人及其所带团队“品牌”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是发展的前提,工作室建设要率先挖掘工作室主持人的教学主张,研究工作室主持人的教学风格与特点,掌握工作室主持人的能力优势,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提炼他们的教学经验及教学特色,使其由“经验型” 教师向“研究型” 教师转变,由“标准型”教师向“特色型”教师转变。搭建工作室成员人才成长梯队,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在不同的起点、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
路径二:创新思路,转变方法
改变技术主义倾向,搭建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发展平台。鼓励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导师负责制,即为工作室成员量身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促使工作室成员成长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名师;项目牵动制,即确立一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并相应承担区级培训项目的课程开发工作;成果辐射制,即将工作室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介绍、推广,启动区域性名师工作室特色发展论坛,鼓励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进行个性化展示,提出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观点,展开教育教学大讨论。开展多边合作,盘活区域资源,创设名师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环境。与其他地区联合开展“对话式”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开启多地工作室合作发展模式。
路径三:制度转型,去行政化
减少行政管理的干预控制,变精细管理为政策引导和机制保障;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变常规考核为动态考核和特色考核;减轻名师岗位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保护名师积极性和身体健康,使其有时间和精力主持和参与名师工作室工作,开展专业研究、整理成果和培训指导教师,为名师工作室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区域差异化服务下的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名师发展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基地、教学示范的旗帜、科研兴教的引擎和教育改革的论坛。实现名师工作室研究进程、工作开展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我国名师工作室研究的回顾与省思,韩爽 于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0145期
[2]名师工作室环境中的教师专业成长—— 一种专业共同体的视角,全力,《当代教育科学》2009
[3]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建议,胡继飞,《基础教育》2012
[4]区域性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摭谈,鄂冠中,《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
[5]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研究,刘学伟,《教育导刊》2011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问题与策略;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
“十三五”开局,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内涵与形式不断调整与提升,名师工作室一直以教师学习共同体和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形式,为教育教学深入研究提供了交流研讨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专业发展路径,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实践策略。不可否认,我们在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对于推动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经验,也建立起了一系列配套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但从深层次分析,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和误区也逐渐浮现出来,名师工作室进入一种“高原”状态。
一是自主发展的动力与意识不强。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开放性非常强的非正式学习共同体,工作室的主持人和成员既要完成在专任岗位既定的工作任务,同时又要承担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分享、互动等工作,尽管很多工作室因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下工作理念与方法的限制,部分工作室仍没有形成自主发展、自主研修的良性运转机制,个别工作室主持人仅仅局限在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浅显层面,工作形态程式化、常规化、平庸化,基本上就是送课听课评课、座谈交流、网络教研、展示成果等几种形式,现实结果与预期效益落差太大。
二是个人定位与团队定位不准。和平区的名师工作室都是以某一名师为核心组建起来的。通过聚焦、定位主持人的教育教学主张、教育教学风格,用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风格特色等去影响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促进名师自身以及更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个别工作室主持人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关系定位不准,还存在个人发展与团队研修相脱节的现状,同时因为对成员的专业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与指导,部分工作室也出现了成员专业成长发展缓慢的情况。
三是团队管理与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区域名师需要有意识地提升个人领导力,运用战略思维,在团队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影响的作用,同时能够将区域内外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科研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名师工作室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部分工作室没有开辟出有效发展的途径,不会整合资源、利用资源,不会借助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指导实践,也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开展团队研修,缺乏管理意识和流程意识,活动尽管开展了很多,但是过程管理比较散乱,没有实现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
沈阳市和平区在名师工作室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以“尊重差异,合作共赢”为名师工作室和区域名师培养的共同发展模式,这是基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及经验优势开展的人才培养战略,是借助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与名师工作室共创特色发展模式的尝试与策略研究。
路径一:找准定位,打造品牌
通过工作室申报答辩考核的方式,以主持人的教学主张为答辩内容,引导工作室主持人深度思考与探索提炼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和思想,快速定位主持人及其所带团队“品牌”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是发展的前提,工作室建设要率先挖掘工作室主持人的教学主张,研究工作室主持人的教学风格与特点,掌握工作室主持人的能力优势,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提炼他们的教学经验及教学特色,使其由“经验型” 教师向“研究型” 教师转变,由“标准型”教师向“特色型”教师转变。搭建工作室成员人才成长梯队,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在不同的起点、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
路径二:创新思路,转变方法
改变技术主义倾向,搭建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发展平台。鼓励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导师负责制,即为工作室成员量身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促使工作室成员成长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名师;项目牵动制,即确立一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并相应承担区级培训项目的课程开发工作;成果辐射制,即将工作室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介绍、推广,启动区域性名师工作室特色发展论坛,鼓励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进行个性化展示,提出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观点,展开教育教学大讨论。开展多边合作,盘活区域资源,创设名师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环境。与其他地区联合开展“对话式”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开启多地工作室合作发展模式。
路径三:制度转型,去行政化
减少行政管理的干预控制,变精细管理为政策引导和机制保障;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变常规考核为动态考核和特色考核;减轻名师岗位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保护名师积极性和身体健康,使其有时间和精力主持和参与名师工作室工作,开展专业研究、整理成果和培训指导教师,为名师工作室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区域差异化服务下的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名师发展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基地、教学示范的旗帜、科研兴教的引擎和教育改革的论坛。实现名师工作室研究进程、工作开展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我国名师工作室研究的回顾与省思,韩爽 于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0145期
[2]名师工作室环境中的教师专业成长—— 一种专业共同体的视角,全力,《当代教育科学》2009
[3]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建议,胡继飞,《基础教育》2012
[4]区域性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摭谈,鄂冠中,《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
[5]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研究,刘学伟,《教育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