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教育家梅贻琦这句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真理: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打造学校的“大师”,实现学校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校于2007年9月成功举办了“教师发展学校――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实施计划”启动仪式。在这6年中,老师们的行走方式转变了,思维习惯养成了,业务能力增强了。这些成绩,在于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努力,更在于管理的理念。
我校以“三格”培养为抓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一、 “入格”培养—实施青蓝工程
打开练塘小学教育博客,你会发现“萤窗共筑、一路同行、互相切磋 共同成长”等主题帖赫然醒目。单击进入,你会发现这里有三年内青年教师细致切实的教学反思,有指导老师精彩到位的教学评价。一节课堂一个帖子,一篇反思一份评价,一份虚心一份用心,传递出一种互动对话、潜心研究的氛围。如果说课后的“教学随笔”讲究的是“互动”,那课前的“备课辅导”则关注“结合”,修改课例与青师双周一次的汇报课例相结合,以批注的形式直接在备课纸上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教学建议,达到直观形象、直面诊断的效果。课中的“听课记录”更多的是体现“共用”价值。师徒共用一本听课本,即共享一种艺术―指导老师从中获悉徒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徒弟从中学习师父思考的方式与深度,从而促进双方的听课艺术。
学校每学年都要举行“青师帮带结对仪式”,为新上岗教师选配有经验、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当师傅,建立“师徒协作”的共同体,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学年末举行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促进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通过三年的合作,这种“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的方式,带动了双方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 “升格”培养—实施全员工程
查玉燕老师是从外校调进来的教龄已达12年的“老教师”。刚进校不久,在“中青年老师会议”上,她手捧蓝色封面,题字为“学校教师发展成长计划书”的本子,脸上流露出迷惑而又惊讶的表情:当教师不就是跟着课标和教材走嘛,自己还要有什么目标?
她不知道,这就是练塘小学坚持了多年的“目标引领成长”升格制度。在练塘小学,每年寒假教师都要考虑一件事:开学时如何与学校签订新一年的目标计划,必须认真回顾自己上一年所有的工作,看看自己完成了哪些任务,哪些还要继续努力;发展了哪些特长,哪些方面需要弥补。根据每个教师的发展目标,学校有针对性安排培训,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
如推进每月一次的“校本研修”。期初制定“校本研修安排表”,开展如讨论交流会、观摩名师课堂、技能培训、聆听专家报告等活动,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大讲台”,以演绎精彩、讲述成长、交流心得的方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撑;推进每月一次的“论坛沙龙”活动,努力创设自由开放的对话过程,让教师的思想得到碰撞,触发他们更多的思考;推进“行政预约、教师邀请、随班跟踪式”的随堂课、“主题式、平行式、渐进式”的研究课、“专家引领式”的指导课的课堂实践课,锤炼教学技艺,提炼教学思想。
三、 “风格”培养—实施名师工程
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市自然学科带头人李胜老师显得格外忙碌,因为他正在着手准备“骨干教师展示课”。他翻开“常熟市各类骨干教师成长计划书”,一条一条对照自己的计划,高兴地笑了:上完这节展示课,所有目标都基本实现,撰写和发表论文一项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就是学校实行的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全员展示课”,引导他们实践反思,帮助他们提炼教学思想,形成教学风格。依托计划书,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让行动有章可循,螺旋发展。学校历来把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核心内容。每学年一次的“教育论坛”活动,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主要以交流课改及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做法为主,努力构建多向互动的校本交流平台。
(作者单位: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
我校以“三格”培养为抓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一、 “入格”培养—实施青蓝工程
打开练塘小学教育博客,你会发现“萤窗共筑、一路同行、互相切磋 共同成长”等主题帖赫然醒目。单击进入,你会发现这里有三年内青年教师细致切实的教学反思,有指导老师精彩到位的教学评价。一节课堂一个帖子,一篇反思一份评价,一份虚心一份用心,传递出一种互动对话、潜心研究的氛围。如果说课后的“教学随笔”讲究的是“互动”,那课前的“备课辅导”则关注“结合”,修改课例与青师双周一次的汇报课例相结合,以批注的形式直接在备课纸上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教学建议,达到直观形象、直面诊断的效果。课中的“听课记录”更多的是体现“共用”价值。师徒共用一本听课本,即共享一种艺术―指导老师从中获悉徒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徒弟从中学习师父思考的方式与深度,从而促进双方的听课艺术。
学校每学年都要举行“青师帮带结对仪式”,为新上岗教师选配有经验、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当师傅,建立“师徒协作”的共同体,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学年末举行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促进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通过三年的合作,这种“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的方式,带动了双方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 “升格”培养—实施全员工程
查玉燕老师是从外校调进来的教龄已达12年的“老教师”。刚进校不久,在“中青年老师会议”上,她手捧蓝色封面,题字为“学校教师发展成长计划书”的本子,脸上流露出迷惑而又惊讶的表情:当教师不就是跟着课标和教材走嘛,自己还要有什么目标?
她不知道,这就是练塘小学坚持了多年的“目标引领成长”升格制度。在练塘小学,每年寒假教师都要考虑一件事:开学时如何与学校签订新一年的目标计划,必须认真回顾自己上一年所有的工作,看看自己完成了哪些任务,哪些还要继续努力;发展了哪些特长,哪些方面需要弥补。根据每个教师的发展目标,学校有针对性安排培训,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
如推进每月一次的“校本研修”。期初制定“校本研修安排表”,开展如讨论交流会、观摩名师课堂、技能培训、聆听专家报告等活动,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大讲台”,以演绎精彩、讲述成长、交流心得的方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撑;推进每月一次的“论坛沙龙”活动,努力创设自由开放的对话过程,让教师的思想得到碰撞,触发他们更多的思考;推进“行政预约、教师邀请、随班跟踪式”的随堂课、“主题式、平行式、渐进式”的研究课、“专家引领式”的指导课的课堂实践课,锤炼教学技艺,提炼教学思想。
三、 “风格”培养—实施名师工程
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市自然学科带头人李胜老师显得格外忙碌,因为他正在着手准备“骨干教师展示课”。他翻开“常熟市各类骨干教师成长计划书”,一条一条对照自己的计划,高兴地笑了:上完这节展示课,所有目标都基本实现,撰写和发表论文一项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就是学校实行的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全员展示课”,引导他们实践反思,帮助他们提炼教学思想,形成教学风格。依托计划书,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让行动有章可循,螺旋发展。学校历来把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核心内容。每学年一次的“教育论坛”活动,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主要以交流课改及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做法为主,努力构建多向互动的校本交流平台。
(作者单位: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