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雁”代指书信广见于古典诗词中,如唐代戴叔伦《相思曲》:“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年别……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宋代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成语也有“鱼沉雁渺”“鱼信雁书”“鸿雁传书”等等,那么,鱼雁何以能够传书呢?
鸿雁和书信发生联系起源于《汉书·苏武传》的记载:
“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与苏武同到匈奴的汉朝官员)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據文可知,鸿雁传递书信的方式是将书信绑在雁足上。鸿雁作为野生禽类,能否驯服地为人传书,史书并无详细记载,现实中也无实例,但我们应该想到鸽子是可以传递书信的。史料记载,我国养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据说两汉时期就有人饲养信鸽,利用自然界这种独具灵性的动物传递书信。汉代有许多人推测张骞通西域,班超征西域,都曾使用鸽子传送书信。而唐宋时期则出现了传书鸽和军用鸽,盛唐时期贤相张九龄就曾养过许多鸽子,并利用鸽子和亲朋好友通信。由此我们可以推想,《汉书》与苏武有关的传说实际是将鸽子传书附会为鸿雁传书。但也不排除苏武北海牧羊时偶然抓住野雁让其传递信息,可毕竟是极少的个例。毋庸置疑的是,自从《汉书》出现此说以后,鸿雁作为书信的代称而为广大诗人喜用,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增添了几许浪漫色彩,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如果鸿雁传书是将书信绑在雁足上的话,那么,鱼生活在水中,且不像鸽子一样富有灵性,又怎样传递书信呢?
鱼与书信发生联系,最早见于《古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对此,古人有不同理解。唐人吕延济、刘良、张锐、吕向、李周翰五人合写的《五臣注》说:“相思感同,梦寐之间,若有使来遗者”。他们认为诗歌所言是主人公由于相思至极而产生的幻觉,事实上并没有人送信来,反映了一种对书信的期盼心理。明朝诗歌评论家顾元庆在《夷白斋诗话》则说:“《古诗》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腹中安得有书?古人以喻隐密也,鱼,沉潜之物,故云。”他认为,将书信置入鱼腹的说法意在暗示书信隐秘。而清代诗评论家吴景旭基本上不同意《夷白斋诗话》和《五臣注》的说法,他在《历代诗话》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知此乃想象之词,借枯桑海水,比喻他乡异县,字字神境。若说杀鱼,无乃痴矣。按,汉时书札相遗,或以绢素结成双鲤之形,既缄也,非如今人用蜡。唐李氏季兰结素鱼贻人云:‘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盖其遗制。”也就是说,“双鲤鱼”为结成鱼形的信,是汉代的风俗习惯,而并非鱼能够传递书信。如此说来,鱼是不能够传递书信的。所谓传书,只不过是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或习俗而已。
鸿雁和书信发生联系起源于《汉书·苏武传》的记载:
“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与苏武同到匈奴的汉朝官员)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據文可知,鸿雁传递书信的方式是将书信绑在雁足上。鸿雁作为野生禽类,能否驯服地为人传书,史书并无详细记载,现实中也无实例,但我们应该想到鸽子是可以传递书信的。史料记载,我国养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据说两汉时期就有人饲养信鸽,利用自然界这种独具灵性的动物传递书信。汉代有许多人推测张骞通西域,班超征西域,都曾使用鸽子传送书信。而唐宋时期则出现了传书鸽和军用鸽,盛唐时期贤相张九龄就曾养过许多鸽子,并利用鸽子和亲朋好友通信。由此我们可以推想,《汉书》与苏武有关的传说实际是将鸽子传书附会为鸿雁传书。但也不排除苏武北海牧羊时偶然抓住野雁让其传递信息,可毕竟是极少的个例。毋庸置疑的是,自从《汉书》出现此说以后,鸿雁作为书信的代称而为广大诗人喜用,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增添了几许浪漫色彩,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如果鸿雁传书是将书信绑在雁足上的话,那么,鱼生活在水中,且不像鸽子一样富有灵性,又怎样传递书信呢?
鱼与书信发生联系,最早见于《古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对此,古人有不同理解。唐人吕延济、刘良、张锐、吕向、李周翰五人合写的《五臣注》说:“相思感同,梦寐之间,若有使来遗者”。他们认为诗歌所言是主人公由于相思至极而产生的幻觉,事实上并没有人送信来,反映了一种对书信的期盼心理。明朝诗歌评论家顾元庆在《夷白斋诗话》则说:“《古诗》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腹中安得有书?古人以喻隐密也,鱼,沉潜之物,故云。”他认为,将书信置入鱼腹的说法意在暗示书信隐秘。而清代诗评论家吴景旭基本上不同意《夷白斋诗话》和《五臣注》的说法,他在《历代诗话》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知此乃想象之词,借枯桑海水,比喻他乡异县,字字神境。若说杀鱼,无乃痴矣。按,汉时书札相遗,或以绢素结成双鲤之形,既缄也,非如今人用蜡。唐李氏季兰结素鱼贻人云:‘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盖其遗制。”也就是说,“双鲤鱼”为结成鱼形的信,是汉代的风俗习惯,而并非鱼能够传递书信。如此说来,鱼是不能够传递书信的。所谓传书,只不过是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或习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