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笔下的高卢人与日耳曼人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58年,罗马共和国授予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管理山北高卢(今法国南部)和伊利里亚(今巴尔干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的权力。随即,恺撒发动了高卢战争,在9年时间里夺取了整个高卢地区(约相当于当代的法国),也成为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到对岸(日耳曼尼亚)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本文选自恺撒所写的《高卢战记》,恺撒以第三人称方式记载当时高卢和日耳曼的风土民情,并比较说明两个民族的不同民俗。
  高卢人的风俗和制度
  在高卢,不仅每个部落、行政区、行政分区,甚至几乎每个家族内部都有派别之分,大家对这些派别首领都相当敬重,赋予其极高特权,首领对于所有裁决以及措施的制定都有最终决断权。这一古老习俗似乎是要确保每个普通百姓都有位强者作为依靠,而这些首领也绝不会听任自己人受到压迫和欺凌。反之,如果他无法做到这一点,就会名誉扫地。
  全高卢的各部落之间也同样适用此道,因此整个高卢所有部落也都至少分为两派。
  恺撒初到高卢时,高卢两派的首领分别是埃杜维人和塞广尼人。塞广尼人仅凭借一己之力无法与埃杜维人相抗衡,埃杜维人素来实力不俗,属邦数量也极多。塞广尼人因此付出了极大代价,并以更多承诺相许,才与阿里阿费斯塔斯及其日耳曼部落联合起来(前70—前65)。打过几次仗之后,埃杜维人的贵族损失殆尽,塞广尼人势力大增,很多埃杜维人的属邦也倒戈投向塞广尼人这边。塞广尼人将埃杜维首领的子女收为人质,还迫使其发誓永不得参与任何反对塞广尼人的阴谋。他们还将埃杜维部落与自己接壤的部分土地占为己有,实际上是在全高卢实现了霸权。迫于无奈,埃杜维的狄维契阿古斯才动身前往罗马元老院求援,却无功而返。
  恺撒的到来则使局面发生转变,埃杜维交出的人质平安返还,不仅原有的属邦关系重新恢复,而且由于恺撒的支持,还将更多属邦纳于麾下。那些盟国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加受到善待,并能得到公正的治理,由此埃杜维人的势力和地位在各方面都迅速提升,而塞广尼人从此失去霸权,由雷米人取而代之。由于大家看到雷米人和埃杜维人同样得信于恺撒,那些跟埃杜维人有旧怨、不愿意与之结盟的国家,则投奔雷米人。雷米人势力大增,也认真维护着这些部落。因此,当时的局面变为:埃杜维人实力遥遥领先,而雷米人则位居第二。
  在整个高卢,但凡有些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分属两个阶层,而普通百姓的处境则与奴隶不相上下,从不敢有所作为,也不会有谁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大多不是债务缠身、被课以重税,就是受到有钱有势之人的欺凌压迫,只得投靠贵族,而贵族对待他们的方式仍然就像主人对待奴隶一样。上述两个特权阶层就是德鲁伊教徒和骑士阶层。前者专管神灵信仰等方面的事宜,主持公私祭祀仪式,并负责解释所有的宗教问题。有大批年轻人围在他们周围以求指教,因此他们极受尊重。部落或个人之间,所有公私纠纷都由他们裁判处理。如果有罪行或是命案,甚至财产继承、疆界等出现纷争,都由他们出面裁决,确定相关人的赏罚等等。倘若有人不遵从判决,不论于公于私,都会被禁止参加祭祀活动。这是高卢地区最严厉的惩罚,受到这种惩罚,则意味着得罪神明、十恶不赦,大家都会对其避之唯恐不及,拒绝与之交往或谈话,以免沾染晦气。若此人成为原告,教徒会对其请求置之不理,从此所有荣誉都不再与其有关。德鲁伊教徒的首领掌握着最高权力,他死后,则由其余人中地位最高者继任;如果有若干人地位相仿,德鲁伊教徒则通过投票选举决定,有时甚至诉诸武力。德鲁伊教徒每年都会在固定日期召开会议,通常是在卡尔尼特的圣地举行,因为通常把这里作为全高卢的中心。各地有纠纷的人也聚集于此,听候德鲁伊教徒的决定和裁判。据传德鲁伊教原本起源于不列颠,后来才传至高卢。直到今日,若要深入了解这方面内容,人们还是要前往不列颠去学习深造。
  德鲁伊教徒从不参军,也不必像平民那般交纳赋税,这些重要特权自然令人心动,很多人出于自愿学习德鲁伊教,还有些人是父母或亲友送去学习的。据说,他们要学习背诵许多诗篇,有大量内容需要学习掌握,有的人学习时间甚至长达20年。虽然在其他情况下,高卢人在所有公私事务上都使用希腊文字,但德鲁伊教认为其宗教信仰禁止将这些诗篇付诸文字。在笔者看来,他们如此规定其实另有深意,一是他们不希望让教义人所共知,再则是避免学生过分依赖文字版本,不再重视背诵功课,荒废记忆锻炼。此外,德鲁伊教徒还从事許多理论研究,包括天体及其运行、宇宙和大地的大小、世界的物质构成、神性和神力等等,他们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青年学子。
  再有就是骑士阶层。每当出现战事,就需要他们冲锋陷阵,不是主动出击就是抵御其他部落的进攻。在恺撒到高卢之前,这种情况几乎年年发生。骑士身边总有仆从和家臣前簇后拥。骑士越富有、出身越高贵,家臣和仆从的数量也就越多。随从队伍的规模也是骑士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高卢各族都异常迷信。若有人身患重病,或是要经历战争之险,都要以活人祭祀神灵,或是承诺将来祭祀,并由德鲁伊教徒主持这类仪式。他们认为,要想救赎一个人的生命,只有献上其他人的生命,才能让神灵息怒。他们认为神灵会格外偏好将那些行窃、抢劫等罪犯做牺牲之用,但如若没有此类人,无辜百姓也可权且充当此用。
  在诸神之中,高卢人最崇敬的是墨丘利,为他造像极多,他们尊他为一切艺术的创造者、旅途的指路神,是从事商贸和挣钱牟利之人的最强大守护神。除此之外,他们还崇拜太阳神阿波罗、战神玛尔斯、主神朱庇特、自由神密涅瓦等。这些神灵所代表的含义与在其他国家中相差无几。当他们决定开战之前,通常都在战神玛尔斯面前许下誓言,承诺会将所希望获得的战利品敬献神前。战争获胜之后,他们会将俘获的牲畜祭献神灵,把其他战利品也聚集在一起。许多部落都有这样祭品成堆的圣地。几乎无人胆敢触犯这种宗教律条,若是将战利品私藏家中,或者把这些祭品据为己有,会被视为十恶不赦,将遭受酷刑,被折磨致死。
  所有高卢人都认为自己是冥王哈狄斯的后代(冥王就是死神,掌管阴间的黑暗世界。因此,高卢人在计时方面特别强调夜晚的重要性),并宣称这一说法是德鲁伊教流传下来的。因此,他们的时间长短不按照几天来计算,而是以几晚来计算。无论是庆祝生日,还是月份伊始、岁首年初,他们所遵循的原则都是每天要从夜里开始算起。在其他日常生活习惯中,他们与其他民族的主要区别还在于:这里的儿童只有到长大成人可以服兵役时,才能在公共场合接近自己的父亲,如果儿子未成年就当众和父亲在一起,会被视为有失体统。   当高卢男子迎娶新人时,男方会从自己名下拿出与女方嫁妆等量的财产,合并成共同财产,这笔财產的所有支出连同收益都单独计算。夫妻两人中有谁先离世,那么生者则连本带利享有这笔财产。丈夫对妻子和儿女掌有生杀大权。当出身显贵的一家之长毙命,他的亲友都会赶来。如果觉得他死得蹊跷,就会像审讯奴隶那般,对妻子严刑拷问。若确实发现妻子有罪,则会使用火刑,并且动用最为残酷的刑罚将之折磨致死。考虑到当时的生活水平,高卢人的葬礼算是奢华铺张的。他们会把包括牲畜在内的逝者的喜好之物都付之一炬。不久之前,他们甚至会连深得主人欢心的奴隶和家臣都在葬礼结束时统统烧死。
  有些部落为便于管理,还有这样的法律规定:若从邻邦获悉有关本国的任何消息甚至是谣言,则必须将之报官,并不得泄露外人。另外,除非是在公共集会的场合,否则不得对国事随意讨论。
  日耳曼人的风俗和制度
  日耳曼人的风俗习惯则截然不同。他们没有德鲁伊教徒来管理宗教事宜,对祭祀也不甚热心。他们信奉的神灵更为实际,能让他们更直接地受益,例如日神、月神、火神等等,对其他众神则全然不知。四处狩猎和南征北战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从孩提时起,他们就勤于劳作,吃苦耐劳。
  日耳曼人并不热心农耕,主要以牛奶、乳酪、肉类为食,也没有明确的私有土地,行政长官和部落首领每年都把自认为大小合适、位置相宜的田地分配给氏族、亲友或其他居住在一起的人。一年之后,又令其迁往别处。对于这种做法,他们给出了诸多理由:比如,避免百姓惯于身处一处,丧失斗志,转而习惯务农;大家也不会追求大家大业,恃强凌弱,避免醉心大兴土木;避免他们过于贪图钱财,导致巧取豪夺,纷争不断。此举的目的就是消除差别,让人安分守己,觉得现在的状况就最好不过了。
  日耳曼各个部落都认为在领土周边尽量保有大片荒芜的土地是无上的荣耀。他们认为这表明了邻邦都被逐出家园,无人再敢与他们为邻,是部族勇敢无畏的明证。同时,他们觉得这样也可使得他们绝无遭受突然袭击的可能。
  当部落遇袭,或是准备对敌开战时,日耳曼人就会选出首领统领作战,并执掌生杀大权。和平时期则无须集中管理,只有各地和行政区的首领在当地负责主持公道、解决纠纷。若是在部落领地之外进行强取豪夺,则丝毫不以为耻,反而认为是对年轻人的一种锻炼,使其不至于生出惰性。当有首领在公共集会上宣布自己有意发起一次突袭,征召人们志愿加盟时,若是有谁赞成此举,则会起立表示愿意效力,他当即会赢得大家阵阵掌声;若是此人之后出尔反尔,未能兑现承诺,则会被视为逃兵和叛徒,再也无法得到任何信任。他们认为必须善待宾客,否则会被视作不敬。不问原因,任何上门求助的人,他们都会予以保护,将其视为上宾,所有的门都会对来访宾客敞开,好生招待。
  曾经,高卢人比日耳曼人更为好战,还曾将日耳曼的土地占为己有。由于高卢人多地少,索性就派人到莱茵河对岸聚族而居。日耳曼黑希尼亚森林一带最肥沃的土地就被沃尔卡族的特克托沙杰斯人所占领,一直居住至今,这些人还享有处事公正和作战英勇的美名。如今,日耳曼人依旧节衣缩食,生活穷困,饮食穿着一如既往。而高卢人却因毗邻罗马行省,熟悉海运,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生活安逸,自甘堕落。屡屡吃过败仗之后,高卢人完全不能再和骁勇善战的日耳曼人相提并论。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高卢战记》)
其他文献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很消极,中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浪潮。1936年5月13日,救国会七君子被逮捕,苏州地方法院审判沈钧儒。法官问:“你们主张抗日救国,难道不知道抗日救国是共产党的主张吗?”沈钧儒说:“全国人民都知道抗日,共产党也知道抗日,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呢?”法官说不出话来。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号召国民坚决抵抗日军侵略。他在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绝境
期刊
摩洛哥西南部的马拉喀什距离卡萨布兰卡近300公里,火车需要三个半小时。春夏交接,乡间野地开满五颜六色的野花。窗外闪过的羊群和牧羊人,齐齐望着列车行进的方向,似乎这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不多的乐趣之一。  马拉喀什终年晴朗,不远处的阿特拉斯山脉积雪永存。“夏天的马拉喀什,五十度是习以为常。”司机对我说。在柏柏尔语中,马拉喀什意为“上帝之城”,北欧人爱这里的阳光,在一片片棕榈树丛中盖起了别墅,在盛夏,
期刊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本文口述者戚发轫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也是当年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发的“航天勇士”之一。  “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  中国第一颗卫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这个难题落到了技术负责人孙家栋的头上。科学家每个人都有一个课题,都希望把自己的
期刊
2020年春节前夕,没人会料到,鼠年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鼠年大疫”。甲子轮回,开年凶险。千年进化,带来亘古的挑战,病毒和免疫是永恒的相爱相杀。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悲壮的与病毒博弈的历史,各种病毒引起的烈性瘟疫曾给人类带来过惨痛的记忆,远的有天花、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近的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流感等。  目前全球每年有29.1
期刊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市场推行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进“明示年化利率”的工作。有用户反映称,金融机构的年利率隐藏颇深,难以被用户查看到。  利率市场化之后,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布的计息方式五花八门,很多借款人以为金融机构明示的日息、月息等就是真实借款成本,其实不是。比如某现金贷广告显示“日息万五”,是指借1万元每日利息5元,相当于日利率为0.05%,换算成年化利率却高达18.25
期刊
1866年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战败,使得奥地利被排除在了德意志之外。普鲁士终能够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建立起德意志帝国,而奥地利却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其中一個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普鲁士在当时的德意志地区是单一民族国家,而奥地利帝国境内民族成分过于复杂,无法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正基于此,在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自己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在奥地利帝国中,匈牙利民族是第二大民族。普奥战
期刊
在太平洋上进行的战争很少有人知晓,从珍珠港的那场美国的悲剧开始,到携带核弹的轰炸机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的悲剧结束,这场在太平洋上进行的残酷战争,使得航空母舰级的军舰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舞台上,航空母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战争前夕,在美国进行的一系列军事竞赛和已经完成的计划中,美国海军一贯占据着理论上的优势。如果比较双方舰队的炮火威力,美国海军胜于日本海军,而且美国的战列舰
期刊
“故宫奔驰女”事件引爆舆论后,有人又抛出了这番论调,在网上激起不小的讨论。  事实上,这类针对“舆论监督”的监督——不将矛头对准特权本身,而是对准民众的论调,在涉耍特权事件中并不鲜见。  这就很尴尬了。當我们以为我们是在批评不公、伸张规则时,有人指出来,其实你的动机也不纯,进而发出“灵魂拷问”:如果把你换成此次事件中的当事人,你确定你不会这么做?这样的拷问很有杀伤力。在道德逼视面前,每个人都是脆弱
期刊
奥兰是一座普通城市,是阿尔及利亚滨海的一个法国海外省的省会。这座城市,表面看上去很平静,只有清爽的空气、小贩从郊区运来的大批花篮,才带来春天的消息:那是在市场上兜售的春天。这座城市镶嵌在无与伦比的美景中,坐落在一块光秃秃的高地中央,而高地则环绕着阳光灿烂的山峦,整个对着风景如画的海湾。说到遗憾可能只有一点,就是城市背对着海湾,因此不可能眺望海景,必须越过山峦去寻找。  说到此处,恐怕大家不难理解,
期刊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中国共发生罢工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到30万人以上,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罢工高潮,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在此前后,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开滦五矿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等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相继展开。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首掀怒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