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建立知识架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特定主题的结构性阅读和对特定主题的规律性抓取这两个主旨。从比较阅读教学、比照阅读教学、个性阅读教学、科学质疑教学、整合阅读教学五大方面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群文阅读 初中语文 教学内涵 教学思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实阅读教学才能学深学透学好语文。群文阅读指在一定单位时间内,针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多篇不同文本的阅读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单位时间、同一主题、多文本、阅读教学这四个要点。作为一种新的阅读理念和阅读形式,群文阅读强调阅读的系统性、立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与深度,从而全面提升阅读的质量。本文以初中语文为学科载体,论述这一阅读教学方式。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主旨
1.对特定主题的结构性阅读
群文教学是以同一个主题为中心,选择若干篇不同的阅读文本来进行结构性阅读,具有系统性与立体性的特点。
比如,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童年”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广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教师可以将描述、说明、反映童年的不同文本置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些不同的文本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如从童年的内涵、童年之于人生的必要性、童年生活的乐趣、童年的遐想、童年的梦想、童年的价值等,当学生将若干篇文本阅读完成后,对童年的认知就会具有综合性与全面性。
2.对特定主题的规律性抓取
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本有时候会以不同的体裁出现,比如“友谊”这个主题,在群文阅读的文本中,或是散文,或是议论文,或是诗歌,或是小说,或是剧本。不论哪种体裁,在同一主题下,都会有相似的规律可以被学生抓取出来。
友谊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托于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形象来说明。因此,在阅读中,就可以从事件本身以及人物特点为切入点,注重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阅读的效率与质量。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思路
1.比较阅读教学法
比较阅读法,指的是将若干篇围绕同一个主题的文本放在一起,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初中部编版教材为例,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杜甫的《春望》等,这几篇的主题都是“四季”,尤其是朱自清的《春》与杜甫的《春望》,主题都是“春景、春色、对春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以下角度去比较:
其一,体裁的比较。比如《春》是散文,而《春望》是诗歌,散文的写作手法是“形散而神不散”,诗歌的写作是“言简意赅,意蕴无穷”,学生可以从体裁的特点切入,进行对比阅读。
其二,风格的比较。同样是描绘四季的景色,有的文本活泼俏皮,有的文本严肃认真,有的文本浪漫多情。读者读来会觉得,同一个季节虽然景色特征基本一致,但在不同语言下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其三,思想感情的比较。有的文本以四季来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文本以四季来表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同样的主题,思想感情各有侧重,这也是群文阅读中比较阅读的切入点。
2.比照阅读教学法
比照阅读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群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围绕主题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等,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时与这些认知与判断进行比照,看之前的认知是否充分、正确、合理、恰当。
比如初中部编版教材中《猫》《鸟》《狼》《蝉》等,都是以动物为主题的阅读。在群文阅读前,学生会指出,动物类主题文本一般应该涉及动物的外貌特征、动物属性、在大自然中的角色、在食物链上的位置、与人类之间的故事、动物代指的隐喻等。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尽可能多想、多说,然后将这些元素映射到文本中,看文本是如何去描写与记录的。通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为之前所列的这些元素进行权重排列,而后再摸索规律,即以动物为主体的阅读文本都可以涉及哪些方面。
3.个性阅读教学法
个性阅读教学法,指的是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不同文本的类型采取与之适配的阅读方法,并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来深化对该主题的认知与了解。
比如初中部编版教材中《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老王》《卖油翁》《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以人物为主题的不同文本,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记叙文,它们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时,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在表现主题时,有的非常直接,比如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有的比较含蓄,比如散文中可能会用其他事物来代指或者比喻。教师在组织阅读时,要教会学生善于选择合适的方法,或是细节阅读法,或是对话揣摩法,或是情境重现法,或是想象联想法,或是分析推理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科学质疑教学法
科学质疑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尤其是采用比较阅读与比照阅读时,可以用批判性、审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合理的质疑。
以《三峡》《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代表性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这一主题为例,由于这些景观都是目前客观存在的,可以查到具体的信息。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阅读各篇文本时,其一,对不同写作手法在不同篇章中的运用进行质疑,看写法是否具有通用性,同一种方法套用在不同景观上是否违和。其二,将其与现实进行比照,比如看文本中描述的是否符合事实,是否经过了艺术处理,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来理解与揣摩文学艺术处理的效果。
科学质疑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阅读时不盲目,不陷入惯性思维中,而是带着“为什么”去思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性
5.整合阅读教学法
整合阅读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在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阅读、对照阅读之后,要逐渐进行成果整合與梳理。
比如针对“童年”这个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摸索这一主题的规律,“童年”作为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一种非常主观的认知,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一步步由抽象到具体,由个性到共性,在主题思想的表达、意见观点的陈述、情绪感情的抒发等方面又是如何展开的。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有意识归纳的。
实际上,回到群文阅读的本质意义上来,它就是通过多篇章的阅读来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以立体、综合的方式去阅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灵活的,覆盖面广且深,而最后就是要进行归并与总结。唯有做到整合梳理,才能真正达到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由灵活分散到集中聚焦,以提高对主题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中每一篇阅读文本的编排顺序来开展教学活动,每篇文本之间的关系,或松或紧,彼此之间的关联或深或浅,从思维的角度上来讲,学生在上一篇阅读中思考的点可能在下一篇的阅读中得不到延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的连贯性与深入程度。而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由于是同一个主题下的多篇文本,从多角度切入,不论是对该主题或议题的认知,还是对学生思维发展本身,都能够达到由浅至深、由小到大、由个性到共性、由表面到内在的渐进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锻炼与提升。与此同时,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于教于学,群文阅读都有其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怡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年第5期。
[3] 金冬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环节与实施步骤研究》,合肥师范学院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群文阅读 初中语文 教学内涵 教学思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实阅读教学才能学深学透学好语文。群文阅读指在一定单位时间内,针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多篇不同文本的阅读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单位时间、同一主题、多文本、阅读教学这四个要点。作为一种新的阅读理念和阅读形式,群文阅读强调阅读的系统性、立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与深度,从而全面提升阅读的质量。本文以初中语文为学科载体,论述这一阅读教学方式。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主旨
1.对特定主题的结构性阅读
群文教学是以同一个主题为中心,选择若干篇不同的阅读文本来进行结构性阅读,具有系统性与立体性的特点。
比如,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童年”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广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教师可以将描述、说明、反映童年的不同文本置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些不同的文本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如从童年的内涵、童年之于人生的必要性、童年生活的乐趣、童年的遐想、童年的梦想、童年的价值等,当学生将若干篇文本阅读完成后,对童年的认知就会具有综合性与全面性。
2.对特定主题的规律性抓取
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本有时候会以不同的体裁出现,比如“友谊”这个主题,在群文阅读的文本中,或是散文,或是议论文,或是诗歌,或是小说,或是剧本。不论哪种体裁,在同一主题下,都会有相似的规律可以被学生抓取出来。
友谊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托于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形象来说明。因此,在阅读中,就可以从事件本身以及人物特点为切入点,注重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阅读的效率与质量。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思路
1.比较阅读教学法
比较阅读法,指的是将若干篇围绕同一个主题的文本放在一起,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初中部编版教材为例,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杜甫的《春望》等,这几篇的主题都是“四季”,尤其是朱自清的《春》与杜甫的《春望》,主题都是“春景、春色、对春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以下角度去比较:
其一,体裁的比较。比如《春》是散文,而《春望》是诗歌,散文的写作手法是“形散而神不散”,诗歌的写作是“言简意赅,意蕴无穷”,学生可以从体裁的特点切入,进行对比阅读。
其二,风格的比较。同样是描绘四季的景色,有的文本活泼俏皮,有的文本严肃认真,有的文本浪漫多情。读者读来会觉得,同一个季节虽然景色特征基本一致,但在不同语言下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其三,思想感情的比较。有的文本以四季来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文本以四季来表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同样的主题,思想感情各有侧重,这也是群文阅读中比较阅读的切入点。
2.比照阅读教学法
比照阅读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群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围绕主题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等,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时与这些认知与判断进行比照,看之前的认知是否充分、正确、合理、恰当。
比如初中部编版教材中《猫》《鸟》《狼》《蝉》等,都是以动物为主题的阅读。在群文阅读前,学生会指出,动物类主题文本一般应该涉及动物的外貌特征、动物属性、在大自然中的角色、在食物链上的位置、与人类之间的故事、动物代指的隐喻等。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尽可能多想、多说,然后将这些元素映射到文本中,看文本是如何去描写与记录的。通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为之前所列的这些元素进行权重排列,而后再摸索规律,即以动物为主体的阅读文本都可以涉及哪些方面。
3.个性阅读教学法
个性阅读教学法,指的是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不同文本的类型采取与之适配的阅读方法,并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来深化对该主题的认知与了解。
比如初中部编版教材中《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老王》《卖油翁》《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以人物为主题的不同文本,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记叙文,它们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时,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在表现主题时,有的非常直接,比如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有的比较含蓄,比如散文中可能会用其他事物来代指或者比喻。教师在组织阅读时,要教会学生善于选择合适的方法,或是细节阅读法,或是对话揣摩法,或是情境重现法,或是想象联想法,或是分析推理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科学质疑教学法
科学质疑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尤其是采用比较阅读与比照阅读时,可以用批判性、审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合理的质疑。
以《三峡》《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代表性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这一主题为例,由于这些景观都是目前客观存在的,可以查到具体的信息。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阅读各篇文本时,其一,对不同写作手法在不同篇章中的运用进行质疑,看写法是否具有通用性,同一种方法套用在不同景观上是否违和。其二,将其与现实进行比照,比如看文本中描述的是否符合事实,是否经过了艺术处理,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来理解与揣摩文学艺术处理的效果。
科学质疑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阅读时不盲目,不陷入惯性思维中,而是带着“为什么”去思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性
5.整合阅读教学法
整合阅读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在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阅读、对照阅读之后,要逐渐进行成果整合與梳理。
比如针对“童年”这个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摸索这一主题的规律,“童年”作为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一种非常主观的认知,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一步步由抽象到具体,由个性到共性,在主题思想的表达、意见观点的陈述、情绪感情的抒发等方面又是如何展开的。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有意识归纳的。
实际上,回到群文阅读的本质意义上来,它就是通过多篇章的阅读来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以立体、综合的方式去阅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灵活的,覆盖面广且深,而最后就是要进行归并与总结。唯有做到整合梳理,才能真正达到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由灵活分散到集中聚焦,以提高对主题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中每一篇阅读文本的编排顺序来开展教学活动,每篇文本之间的关系,或松或紧,彼此之间的关联或深或浅,从思维的角度上来讲,学生在上一篇阅读中思考的点可能在下一篇的阅读中得不到延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的连贯性与深入程度。而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由于是同一个主题下的多篇文本,从多角度切入,不论是对该主题或议题的认知,还是对学生思维发展本身,都能够达到由浅至深、由小到大、由个性到共性、由表面到内在的渐进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锻炼与提升。与此同时,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于教于学,群文阅读都有其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怡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年第5期。
[3] 金冬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环节与实施步骤研究》,合肥师范学院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