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管理意识,是指管理者能够自觉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原理原则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欲望和冲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七种管理意识:整体意识、结构意识、人本意识、制度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不断的加强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在绩效考核的比重,发挥绩效考核在教学质量中的杠杆作用,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更好的提高软件水品,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加强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需要清晰的工作头绪,并及时有效的安排落实,真正的做到日清日结。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每一个细节上,抓好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考试等五个基本环节。这五个基本环节抓好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就有了根本保证。
首先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校长要加强对备课工作的管理。应向教师提出备好课的要求,要求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其次要健全备课制度,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不应是简单的统一计划、统一教案、统一资料,更要研究教法、研究上好课的策略;第三,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或用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
其次是抓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校长要加强对教师上课的管理。第一,向全体教师提出上好课的基本要求,除了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外,还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第二要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第三,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重视信息反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再则是抓作业布置与批改。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都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检查上课的效果,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校长对这一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指导教师科学地布置作业,避免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对作业的批改要有明确的要求,原则上要做到全批全改;第三是要定时抽查学生作业,对发现布置、批改作业中的问题,要认真整改。
同时抓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优、辅中、补差的有效途径。校长应指导教师建立辅导对象的档案,分析学习情况,明确辅导措施,因材施教,要经常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要帮助教师改进课外辅导的方法,提高课外辅导的效益。
最后抓考试和考查。考试和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要建立考试考查制度,考试考查次数要适当,符合规范办学的要求;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利全面检查质量;要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研究进教学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管理意识,是指管理者能够自觉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原理原则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欲望和冲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七种管理意识:整体意识、结构意识、人本意识、制度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不断的加强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在绩效考核的比重,发挥绩效考核在教学质量中的杠杆作用,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更好的提高软件水品,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加强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需要清晰的工作头绪,并及时有效的安排落实,真正的做到日清日结。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每一个细节上,抓好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考试等五个基本环节。这五个基本环节抓好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就有了根本保证。
首先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校长要加强对备课工作的管理。应向教师提出备好课的要求,要求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其次要健全备课制度,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不应是简单的统一计划、统一教案、统一资料,更要研究教法、研究上好课的策略;第三,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或用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
其次是抓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校长要加强对教师上课的管理。第一,向全体教师提出上好课的基本要求,除了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外,还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第二要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第三,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重视信息反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再则是抓作业布置与批改。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都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检查上课的效果,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校长对这一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指导教师科学地布置作业,避免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对作业的批改要有明确的要求,原则上要做到全批全改;第三是要定时抽查学生作业,对发现布置、批改作业中的问题,要认真整改。
同时抓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优、辅中、补差的有效途径。校长应指导教师建立辅导对象的档案,分析学习情况,明确辅导措施,因材施教,要经常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要帮助教师改进课外辅导的方法,提高课外辅导的效益。
最后抓考试和考查。考试和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要建立考试考查制度,考试考查次数要适当,符合规范办学的要求;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利全面检查质量;要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研究进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