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且不论超女的成功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面对基本原地踏步的超女行动,我们不禁要问:超女能摆脱事不过三的老律吗?
长沙赛区的超女冠军厉娜,虽然有着齐秦般的忧郁和迷人的慵懒,但她那李宇春式的帅气,一种似曾相识的中性面孔,相当生动地表明了大众审美标准的稳定性,这也反映了超女活动的局限。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她们干第一律的夸张外形、装束以及差别不大的艺术追求中体味到。每年花如此大的气力,进行一场不断重复的娱乐,人们不禁会问:超女还能唱多久?
不是要在这里谈论广电总局新下发的管理通知,而是要说,超女本身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有人说,超女是“庶民的胜利”,九亿神州尽舜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梁启超在一个世纪前就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一个真正的英雄的时代,是没有英雄的时代,是每个人都是英雄的时代,这个说法用在超女身上虽然不完全合适,但用在参与者的自我认同方面还是很贴切的。被淘汰者张美娜的PK感言是,我觉得自己真牛;而出局者胡灵的答案是,我已经赢了。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话,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是经历了千转百回的拼搏之后的自我肯定,是普通大众的豪言壮语。
在一个和平、发展与日常生活极度平凡的时代,在一个没有战争,硝烟与动荡的时代,英雄主义成为珍稀物品。人们需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英雄主义,以对抗生活的平庸:先锋艺术,摇滚,探险,时尚消费,这些日常生活实践都暗含了某种英雄主义冲动。超女也可作如是观。不是上战场,而是上舞台,不是当英雄,而是当明星。自我要与众不同,要出人头地,要在一场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娱乐节目中成为主角,要在辉煌的舞台上进行举国的表演,这该是多么轰轰烈烈!
超女的实践似乎证明,英雄的含义好像正与明星的含义混淆着。但二者界限依然分明。明星式的英雄是个人奋斗的,它缺乏关注公共问题的总体意识和宏观冲动,是一种小我的英雄主义。从中我们看不到对于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注:森林大火,接二连三的矿难,普及义务教育,青藏铁路的即将开通,紧张忙碌的夏收,城乡差别等等。而这些问题,我相信是比进入超女前三强更为广泛的话题。“超女”这一新的。超越性的社会主体的出现,遮蔽了原有的社会阶层、地域、身份、经济等差别,所以很难唤起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同,这极大限制了它的影响范围。它只能是在城市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青春娱乐活动。尽管我们不能忽视它在民主,程序正义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它毕竟局限于电视娱乐节目的范围之内。且不必去分析这些庶民的身份局限性,但就超女庶民的资金投入一项而言,它首先是一种经济实力的超级PK,然后才谈得上大众参与。我们不能想象,一个连交学费都很吃力的家庭,它的女儿能够站到PK台上。没有更广泛的参与,就没有更长久的动力。反封建的革命之所以能将工农大众动员起来,是因为它承诺了解放的目标;包产到户之所以广得民心,是由于它牵动了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而超女或者将来的超男、超妈妈、超奶奶,它只能是一个狭隘的社会群体的娱乐。因此,经济局限就决定了它的人员局限,也就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
另一个局限在于创新难度。
创新对于消费主义,永远是一个动力。面对喜新厌旧的都市大众,市场要不断抛出新的消费品,新款成为核心词汇。这一点,只需看一下日新月异的手机广告即可。新款娱乐也是同样的逻辑。超女大赛自2004年以来,已有三届,但真正引起发关注的是2005年。它创造的新娱乐模式,给人们平板的日常生活注入了极大刺激性因素,而且有人认为,产生了一种超乎娱乐之上的抽象精神,与公正、平等、民主、个人的自我实现等发生了关系。然而,这些关系只在于理论话语层面,而缺乏一种向更广阔的领域繁殖和扩张的能力。
今年的超女行动,基本在原地踏步。事不过三的老律似乎在发生作用,超女曾经具有的风光已经不再,人们转而关注另外的娱乐:梦想中国,世界杯,相声新贵郭德刚。它在平等、公正、民主等抽象层面上引发的激动已经归于平静。没有什么新鲜的话题,除了更多的流言.除了地方卫视PK央视。
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的东西,这决定了超女的昙花一现,行之无远。
超女的魅力更多地集中在对“温情”的营造之上。展示私人性是超女亲民的最重要的方式。厉娜让弟弟来展示她非常私密化的裙子,这一选择显然经过精心的设计。我们在屏幕上还看到,粉丝们为本来莫不相干的人泪流满面。这与人际冷漠形成强烈对照,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超女建构了一个温暖的人际关系的镜像,是一个亲情的乌托邦,正如那句“就让我们相互温暖”的歌词。厉娜与母亲合唱《女人花》,创造了一种无精打采的亲和力,一种无间的,不事张扬的。家庭的感觉。比起那些高不可攀的大腕明星,可爱、质朴、真切的超女触手可及,自然让观众感到亲切。通过参与超女行动,人们可以消费一种虚构的亲情,在想象中相互友爱,体会那种亲密无间、亲如兄妹的情感。超女吸引人们的主要修辞策略不过如此。
娱乐毕竟是娱乐,虽然说“娱乐至死”的说法有些杞人忧天,但认为“娱乐救国”恐怕也过于乐观。更明确地说,超女所产生的作用并非超级无限,它原先所引发的种种宏大的乐观想象或愤怒的指责,与其说是有意栽花,不如说是无心插柳。
(编辑/徐新)
长沙赛区的超女冠军厉娜,虽然有着齐秦般的忧郁和迷人的慵懒,但她那李宇春式的帅气,一种似曾相识的中性面孔,相当生动地表明了大众审美标准的稳定性,这也反映了超女活动的局限。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她们干第一律的夸张外形、装束以及差别不大的艺术追求中体味到。每年花如此大的气力,进行一场不断重复的娱乐,人们不禁会问:超女还能唱多久?
不是要在这里谈论广电总局新下发的管理通知,而是要说,超女本身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有人说,超女是“庶民的胜利”,九亿神州尽舜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梁启超在一个世纪前就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一个真正的英雄的时代,是没有英雄的时代,是每个人都是英雄的时代,这个说法用在超女身上虽然不完全合适,但用在参与者的自我认同方面还是很贴切的。被淘汰者张美娜的PK感言是,我觉得自己真牛;而出局者胡灵的答案是,我已经赢了。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话,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是经历了千转百回的拼搏之后的自我肯定,是普通大众的豪言壮语。
在一个和平、发展与日常生活极度平凡的时代,在一个没有战争,硝烟与动荡的时代,英雄主义成为珍稀物品。人们需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英雄主义,以对抗生活的平庸:先锋艺术,摇滚,探险,时尚消费,这些日常生活实践都暗含了某种英雄主义冲动。超女也可作如是观。不是上战场,而是上舞台,不是当英雄,而是当明星。自我要与众不同,要出人头地,要在一场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娱乐节目中成为主角,要在辉煌的舞台上进行举国的表演,这该是多么轰轰烈烈!
超女的实践似乎证明,英雄的含义好像正与明星的含义混淆着。但二者界限依然分明。明星式的英雄是个人奋斗的,它缺乏关注公共问题的总体意识和宏观冲动,是一种小我的英雄主义。从中我们看不到对于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注:森林大火,接二连三的矿难,普及义务教育,青藏铁路的即将开通,紧张忙碌的夏收,城乡差别等等。而这些问题,我相信是比进入超女前三强更为广泛的话题。“超女”这一新的。超越性的社会主体的出现,遮蔽了原有的社会阶层、地域、身份、经济等差别,所以很难唤起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同,这极大限制了它的影响范围。它只能是在城市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青春娱乐活动。尽管我们不能忽视它在民主,程序正义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它毕竟局限于电视娱乐节目的范围之内。且不必去分析这些庶民的身份局限性,但就超女庶民的资金投入一项而言,它首先是一种经济实力的超级PK,然后才谈得上大众参与。我们不能想象,一个连交学费都很吃力的家庭,它的女儿能够站到PK台上。没有更广泛的参与,就没有更长久的动力。反封建的革命之所以能将工农大众动员起来,是因为它承诺了解放的目标;包产到户之所以广得民心,是由于它牵动了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而超女或者将来的超男、超妈妈、超奶奶,它只能是一个狭隘的社会群体的娱乐。因此,经济局限就决定了它的人员局限,也就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
另一个局限在于创新难度。
创新对于消费主义,永远是一个动力。面对喜新厌旧的都市大众,市场要不断抛出新的消费品,新款成为核心词汇。这一点,只需看一下日新月异的手机广告即可。新款娱乐也是同样的逻辑。超女大赛自2004年以来,已有三届,但真正引起发关注的是2005年。它创造的新娱乐模式,给人们平板的日常生活注入了极大刺激性因素,而且有人认为,产生了一种超乎娱乐之上的抽象精神,与公正、平等、民主、个人的自我实现等发生了关系。然而,这些关系只在于理论话语层面,而缺乏一种向更广阔的领域繁殖和扩张的能力。
今年的超女行动,基本在原地踏步。事不过三的老律似乎在发生作用,超女曾经具有的风光已经不再,人们转而关注另外的娱乐:梦想中国,世界杯,相声新贵郭德刚。它在平等、公正、民主等抽象层面上引发的激动已经归于平静。没有什么新鲜的话题,除了更多的流言.除了地方卫视PK央视。
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的东西,这决定了超女的昙花一现,行之无远。
超女的魅力更多地集中在对“温情”的营造之上。展示私人性是超女亲民的最重要的方式。厉娜让弟弟来展示她非常私密化的裙子,这一选择显然经过精心的设计。我们在屏幕上还看到,粉丝们为本来莫不相干的人泪流满面。这与人际冷漠形成强烈对照,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超女建构了一个温暖的人际关系的镜像,是一个亲情的乌托邦,正如那句“就让我们相互温暖”的歌词。厉娜与母亲合唱《女人花》,创造了一种无精打采的亲和力,一种无间的,不事张扬的。家庭的感觉。比起那些高不可攀的大腕明星,可爱、质朴、真切的超女触手可及,自然让观众感到亲切。通过参与超女行动,人们可以消费一种虚构的亲情,在想象中相互友爱,体会那种亲密无间、亲如兄妹的情感。超女吸引人们的主要修辞策略不过如此。
娱乐毕竟是娱乐,虽然说“娱乐至死”的说法有些杞人忧天,但认为“娱乐救国”恐怕也过于乐观。更明确地说,超女所产生的作用并非超级无限,它原先所引发的种种宏大的乐观想象或愤怒的指责,与其说是有意栽花,不如说是无心插柳。
(编辑/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