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0分钟开个好头。
3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二)上机课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再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三)課外实践
“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惟利是图者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的牺牲品。
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对应用技术进行辅导。 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
(一)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0分钟开个好头。
3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二)上机课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再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三)課外实践
“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惟利是图者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的牺牲品。
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对应用技术进行辅导。 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