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每个职教学校的最终目的,因此,作为教者,我们每堂课的设计、实施,都是紧密围绕这个目的而展开的,为了能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双高型人才,我认为要认真做好一下几点:
一、要真正的了解学生,把握职教学生的心理,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上进心不强、自由散漫、为我独尊。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我们,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我们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才能更好的引導学生。
职教学生也是学生,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外,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样,和谐的关系才有助于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保证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培养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应以补充教师队伍数量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教师队伍为重点。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与这一要求还相距很远,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变目前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把实践经验作为高校应聘学科专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首先,从校外聘请专业从业人员。可以从生产第一线聘请一些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经过全面培训后,充实到教师队伍。其次,培养提高现有实践教师。可以将一部分教师选送到工厂、科研所等单位学习,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科研等实践中去,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组织部分教师参与校内、校外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限于学校的条件,有好多我们都办不到,所以我们不能等、靠,要积极从自身知识水平出发,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充分掌握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学、多看、多积累,这样有机会的话才能更好的通过走出去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先认知后实践,也会使我们能飞速提高。
三、扎实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目前我国职教院校实习基地主要是结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专业面窄,规模小,功能单一,有效利用率低,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相当数量的实习基地设施落后、严重老化。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上升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建设校内外结合、覆盖所有专业学生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要建立实习工厂,并加大经费投入,定期添置和更新有关设施和生产设备,以保证学生操练和生产的需要。校外要通过厂校联合、订单培养等形式,选取几个单位作为学生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还应选取几个科研场所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对校外实践基地要规定工作任务,健全规章制度,提出预期目标,并对实践活动做出合理评价。毕业实习时,学校应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全面进行实习实践,使他们把整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各项活动中去,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四、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每一种职业归根结底都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学会,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院校应着眼于市场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时,应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和培养计划。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把握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关系,以加强实践为重点,认真研究,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达到科学的比值。首先,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课堂理论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其次,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一体化教学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要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进一步提出要求。另外,要完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实践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焊接点。学校应以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人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据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出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从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依据市场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和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所有的事物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培养双高型人才,就是要注重外部环境,自身软环境、硬件设施的有机搭配和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要真正的了解学生,把握职教学生的心理,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上进心不强、自由散漫、为我独尊。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我们,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我们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才能更好的引導学生。
职教学生也是学生,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外,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样,和谐的关系才有助于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保证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培养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应以补充教师队伍数量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教师队伍为重点。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与这一要求还相距很远,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变目前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把实践经验作为高校应聘学科专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首先,从校外聘请专业从业人员。可以从生产第一线聘请一些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经过全面培训后,充实到教师队伍。其次,培养提高现有实践教师。可以将一部分教师选送到工厂、科研所等单位学习,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科研等实践中去,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组织部分教师参与校内、校外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限于学校的条件,有好多我们都办不到,所以我们不能等、靠,要积极从自身知识水平出发,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充分掌握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学、多看、多积累,这样有机会的话才能更好的通过走出去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先认知后实践,也会使我们能飞速提高。
三、扎实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目前我国职教院校实习基地主要是结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专业面窄,规模小,功能单一,有效利用率低,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相当数量的实习基地设施落后、严重老化。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上升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建设校内外结合、覆盖所有专业学生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要建立实习工厂,并加大经费投入,定期添置和更新有关设施和生产设备,以保证学生操练和生产的需要。校外要通过厂校联合、订单培养等形式,选取几个单位作为学生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还应选取几个科研场所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对校外实践基地要规定工作任务,健全规章制度,提出预期目标,并对实践活动做出合理评价。毕业实习时,学校应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全面进行实习实践,使他们把整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各项活动中去,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四、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每一种职业归根结底都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学会,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院校应着眼于市场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时,应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和培养计划。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把握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关系,以加强实践为重点,认真研究,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达到科学的比值。首先,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课堂理论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其次,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一体化教学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要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进一步提出要求。另外,要完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实践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焊接点。学校应以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人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据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出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从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依据市场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和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所有的事物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培养双高型人才,就是要注重外部环境,自身软环境、硬件设施的有机搭配和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