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一、要落实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这里的“人文性”指的是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而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因此,只有着眼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语言文字训练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认识由浅入深、体验逐渐丰富的真实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在丰厚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二、教师引导要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现结合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开窍”有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異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应该说,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正在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在很多时候,它还只是一句口号:充分自主成了放任自流;小组合作只是高耗低效;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探索研究缺少思维挑战,从而造成了一种“假主体行为”。老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却没有真正思考这种新的教学行为的目的与实效。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迷失自己,更不能削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真正的教育民主。教师要在由衷的尊重中创设民主的氛围,并在引导与互动中体现教师的责任。虽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依然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而“平等中的首席”这一定位要求教师落实一个“导”字:既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教师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教师要“辅导”。对于精彩句段,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当学生学有疑惑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其茅塞顿开;对于学生没有或无法深入研读的地方,老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向纵深延展;当学生发表精彩见解时,教师要及时到位地作精辟评述,让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
三、要重视适度而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意“注重”与“扎实”两词,强调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效性。语文课有哪些“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从而打下相应的“语文基础”呢?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它包括:汉语拼音技能,识字技能,写字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倾听、表达与交流技能,使用语文工具书的技能等。这些技能显然是要通过一堂又一堂的课(当然还有课外学习活动)来落实训练,让学生从学习、学会到熟练运用、完全掌握。语文教学各领域的课,其担当的训练各有侧重,但同时又相互兼容,其阅读教学担负训练的任务最为综合,除主要承担字词句段篇的阅读(理解、应用)训练外,还要适当承担识字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和写作(很多时候是渗透)训练,以及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自学能力的学习方法训练等。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训练扎实度主要看:广度——训练内容与学生参与的面;深度——准确选择训练点,层层落实训练,不浮光掠影,不浅尝辄止;效度——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教学目标兑现与学生真正掌握的程度。
一、要落实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这里的“人文性”指的是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而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因此,只有着眼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语言文字训练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认识由浅入深、体验逐渐丰富的真实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在丰厚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二、教师引导要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现结合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开窍”有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異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应该说,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正在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在很多时候,它还只是一句口号:充分自主成了放任自流;小组合作只是高耗低效;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探索研究缺少思维挑战,从而造成了一种“假主体行为”。老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却没有真正思考这种新的教学行为的目的与实效。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迷失自己,更不能削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真正的教育民主。教师要在由衷的尊重中创设民主的氛围,并在引导与互动中体现教师的责任。虽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依然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而“平等中的首席”这一定位要求教师落实一个“导”字:既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教师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教师要“辅导”。对于精彩句段,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当学生学有疑惑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其茅塞顿开;对于学生没有或无法深入研读的地方,老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向纵深延展;当学生发表精彩见解时,教师要及时到位地作精辟评述,让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
三、要重视适度而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意“注重”与“扎实”两词,强调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效性。语文课有哪些“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从而打下相应的“语文基础”呢?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它包括:汉语拼音技能,识字技能,写字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倾听、表达与交流技能,使用语文工具书的技能等。这些技能显然是要通过一堂又一堂的课(当然还有课外学习活动)来落实训练,让学生从学习、学会到熟练运用、完全掌握。语文教学各领域的课,其担当的训练各有侧重,但同时又相互兼容,其阅读教学担负训练的任务最为综合,除主要承担字词句段篇的阅读(理解、应用)训练外,还要适当承担识字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和写作(很多时候是渗透)训练,以及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自学能力的学习方法训练等。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训练扎实度主要看:广度——训练内容与学生参与的面;深度——准确选择训练点,层层落实训练,不浮光掠影,不浅尝辄止;效度——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教学目标兑现与学生真正掌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