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从有机肥到化肥的变化与反思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供应主要来自于施用的有机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机肥的地位逐渐被化肥所代替,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虽然我国农业生产中,给予作物施用化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物的產量,但是从中也带来了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也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各界陷入了在农业生产中是否继续施用化肥的浪潮。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以植物营养发展历史为切入点,重点对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展开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植物营养;有机肥;化肥;养分资源;合理利用
  近年来,我国作物施用化肥用量不断增加,虽然很大程度上促使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促使我国成为了化肥销量巨大的国家。而在实际情况下发现,长期施用大量的化肥有利更有弊。
  一、植物营养发展历史回顾
  (一)有机肥的施用历史
  在人类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早在古巴比伦时期就开始了肥料的施用,该时期下,人们主要依靠河流经过冲击后遗留下来的积物进行地力的补充。而随后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开始主动进行有机肥的施用,施用营养作物的方式一经开始就持续了数千年的时间,故此,可以将其称之为“有机营养”时期。对于我国来说,施用有机肥可以说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如果说准确时间的话,大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该时期下,人们就开始重视肥料的施用。经过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农业实践生产活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肥施用的相关经验以及知识,而提出的地力常新论等成果更是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借鉴。在之前较长一段时间内,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并未发生地力衰竭的情况,因此,国外的相关研究专家也对农作物施用有机肥项目形成了高度的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机肥的长期施用虽然促使地力不断肥沃,但是相应的却出现了作物产量不断减少的情况。
  (二)植物矿质营养理论的提出
  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当时植物营养理论看重的是腐殖质营养学说,该理论认为,在土壤所需要的植物营养物质中,腐殖质是主要也是唯一的营养物质,而矿物质主要起到了辅助作用,简单来说,只是具有加速腐殖质转化与溶解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能够让其变成容易被植物进行吸收的物质元素。对于腐殖质营养理论来说,最早是由瑞典的学者踢出的,后来收到了德国相关学家的大力支持。经过一段时间,腐殖质营养理论被出现了植物矿质营养理论所否定,随后便进入了植物矿质营养时期。在当时环境下,人们普遍认为植物矿质营养理论的创始人是李比希,他在1840年出版的《化学在农业及生理学上的应用》著作中,对腐殖质营养理论提出了一些否定意见,接着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理论。但是,经过对历史调查发现,斯普林格尔早在1826年就对植物矿质营养理论提出了相关的研究,他的观点认为,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的可溶性盐,腐殖质主要就是促使地力变得肥沃。在他的观点中主要认为,植物要想更好的生殖发育,是需要12种营养物质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进行,其中任何一种营养物质的缺失都将影响植物的生长;或者是如果其中一种养分没有供应充足,那么也将阻碍植物正常的生长。
  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
  (一)不能将作物营养仅仅看作是氮、磷、钾等矿质养分的供应,应考虑矿质养分与有机碳间的平衡协调
  自从植物矿质营养理论出现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尊崇的就是对植物的营养研究与应用。在之后的几年内,植物营养学科被人们称之为“农业化学”,在这种思潮下,化学成为了当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指导思想,促使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将作物的营养物质供应情况单单只当做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的供应情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大量施用,将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失去平衡的主要原因,其带来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经过国内外相关农业学者长期的研究发现,为了促使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有机肥料与无机料混合施用,经过该种混合施用方法,同时还能促使地力变得越来越肥沃,当然这种理论思想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在长期的定位试验结果中得出结论,将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混合施用,其中氮肥的用量将有效的减少百分之七十左右,能够取得与仅仅施用化肥相同的效果,其作物产量也将大致相同,既能促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断提高,同时又是土壤提高肥力的保证。在我国农业相关研究学者的报告中可以发现,与施用相同含量的氮肥相比较而言,长期将有机肥与无机肥料混合施用,能够促使氮肥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而且损失将降低到最小,这很大程度上不仅与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混合施用,促使土壤发生了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更是与氮肥与有机物料的配合施用,促使土壤中特有的营养成分没有遭受到破坏有关。从全球范围来看,对所有国家氮肥的利用效率进行综合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生物固氮的比例较高,那么相应的氮素的利用效率也同样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作物肥料实际施用环境下,不应该仅仅将目光放在氮磷钾养分的供应方面,最重要的是,还要结合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重视土壤、微生物、作物间的关系在协调作物生长及养分供应中的作用
  如果评判化肥的施用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化肥中的养分是否被土壤中的作物充分的吸收利用。我们可以以氮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化肥氮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中与土壤中有效氮的供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越高,相应的作物吸收氮素的效果就越低。在土壤中施用化肥氮,会促使作物的根茎与微生物之间出现氮素竞争的情况,较短时间内,微生物获取到的氮素较多,促使氮素相对较为固定。而微生物的生命周期比较短,在微生物死亡之后,经过分解可以大量的释放出氮素,从而供给植物,最后的赢家非植物莫属。因此,微生物对养分的释放,在植物养分供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肥料进行不合理或者是大量的施用,不仅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系统发生变化,而且也将导致各种微生物失去活性,最终,指使作物出现各种病害情况,严重影响了作物对养分的充分吸收与利用。
  结论:
  简单来说,在我国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施用化肥是无可避免的事情,然而作物正因为长期化肥的施用,在其产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文章已经对作物营养从有机肥到化肥的施用变化情况做出了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帆,孟远夺,姜义,等,2013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1):217-225.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政治信念,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直击灵魂的党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准确把握“
期刊
一直旅居城市多年,以至于想回老家过中秋节都成为了一种奢侈。不想去年中秋前突然听说母亲病了。于是我十万火急地由南而北赶回粤北老家。还好,等我赶回老家没几天,母亲就痊愈出院了。本以为大病初愈的母亲会呆在家里好好休息。谁知母亲一大早便把我叫起来说是去外婆家附近的一座庙里烧香。  本来我想劝她尽量休息一段时间再去,可一想到母亲现在已临近八十岁的高龄,而且她的脾气我也是知道的:她是外婆唯一儿女,外婆四十岁才
期刊
【摘要】衔接手段的运用是使得语篇连贯的必备条件,而词汇衔接手段则是衔接中的重要形式。本文将韩礼德和哈桑及我国学者胡壮麟、朱永生提出的不同词汇衔接手段理论进行整合,将整合后的六大类具体方法作为研究手段,对2017年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样本中词汇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出各类方法的使用频次,最终结合样本成绩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词汇衔接手段对于德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质量高低的影响。  【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上一直存在自主性内向与他律性外向艺术观,尤其是在清末时期,西方艺术逐漸传入中国,自主性内向艺术观逐渐断裂,他律性外向艺术观得以延续。受艺术史学科的转向影响,中国艺术史逐渐成为开放性学科,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基于中西方学术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史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方学术;比较视野;中国艺术史  引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西方中国艺术史逐渐创新发展,尤
期刊
人们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出发时放在行李箱里的凌云壮志早已被遗忘。人们因现实而现实,但请别冷落了理想,用理想的生活来给现实的自己助威加油。  理想的生活要通过追求来获得,曾在中央电视台担任《新闻联播》主播的郎永淳,已经在主持界达到可及的最高峰,但他没有固步自封,认为在主持界想再提升已经很难。他所需要的是不断探索和能给他刺激和成就感的生活,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职,开始了新兴产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伟大复兴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相传,是人民的精神归宿,是一种价值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执政的软
期刊
【摘要】学习铜管乐吹奏与学习钢琴奏不同,后者是一件制作好了的发音正常、齐全、完整的乐器,而前者不是。铜管乐的音是嘴唇与号嘴和气息在人的大脑的控制下配合产生的,而且是当场制作完成的。因此,其发音的难度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上的难度也大于其他乐器。尤其是教师的示范吹奏,学生无法看见其高低音是如何产生的吹奏状况。所以,学生只有先了解产生高低音的各种因素,然后才能有效的放矢地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走上
期刊
无题(一)山水映照宛如画,佳人倚栏似墨染。  此情此景梦幻现,孰知今日目睹憾。  无题(二)  无语尽沧桑,双眼逝年华。  春难寻花在,不过冬未化。  无题(三)  浮沉世事人难料,春花秋月物已非。  若知年华岁易逝,何苦日日空悲廖。  无题(四)  缘起缘灭缘如风,缘深缘浅缘如梦。  聚多聚少皆是缘,悲欢离合亦人生。  无题(五)  岁月匆匆催人老,雨打浮萍心飘摇。  世事变幻无人料,何不潇洒趁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研究了在“集体时代”下的今天公众的思考状况,主要从群众思考反应出的集体无意识,强烈的排他性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三方面做出探究。  【关键词】思考状况;集体无意识;从众心理;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的发展,中国跻身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伴随着一些大众失去判断力盲传而发生的热门事件和一些流行起来的问题,我认为当下中国公众的
期刊
【摘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面,资产阶级的利益支配,导致对环境的严重影响。这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恶,要解决和克服自然环境破坏、高消耗问题不能从自然界中找原因,而应从人类社会找出路,强调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马克思主义认为应该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在人类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需要履行对自然的道德义务,并节制资本和消费。中国目前所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中国家,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