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x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政治信念,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直击灵魂的党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需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005年6月21日,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随着人们对”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视,继研究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后又开始提出”红船精神”这个概念。尤其是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围绕”红船精神”的表述,曾在不同层面组织、展开过几次讨论,对”红船精神”的表述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和诠释。2005年6月21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提出”我们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永远铭记我们党的’母亲船’,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永葆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力量”。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红船精神”和弘扬”红船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年代,之所以有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党的奋斗历史反复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来说,都是前进的号角、力量的源泉。
  “红船精神”昭示我们,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红船精神”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红船精神”融入国民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各领域,使干部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精神传统的教育和滋养,从而培育人民群众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红船精神”的时代活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人民的疾苦、人民的期望、人民的幸福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实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曾经强调:“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回顾党的97年风雨之路,“人民”二字始终是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来实现伟大工程,创造历史伟业。这个价值追求若稍有偏离,就会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生活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是检验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是否做到位的最高标准,这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永恒的价值目标。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源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红船精神必将引领中国共产党人走得更高更远。
其他文献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关于这句话的理解,因为没有上下文,一直争议不断。蒋绍愚(2010)根据各种不同的解释及其支持者归纳出以下四类。  其一,攻击异端,这就有害了。(蔡节、程树德)  其二,攻治异端,这就有害了。(皇侃、朱熹)  其三,攻击异端,其害则止。(孙奕)  其四,攻治异端,其害则止。(焦循)  从以上归纳可以看出,历来的分歧主要涉及“攻”“异端”“斯”“害”“已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鲁迅作品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许多实际性问题。鲁迅作品所特有的时代性和深刻性,使得中学生感觉鲁迅作品很难读懂甚至无法读懂,使得中学老师觉得鲁迅作品很难教,甚至无法教。所以对于语文教育“去鲁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建国以来,鲁迅作品就是在中学课本中扮演着进进出出的角色,入选课本的篇目和数量跟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几经变化。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不少教育工作者、学者的呼声也让我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各行业都在迅速发展的时期。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通过用笔、用墨、分布等手法来呈现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书法以结构和章法为形象,通过合乎规律的组合,从而显现出一种富有韵味的形式美。书法的形式美就是通过空间、笔墨、线条来表达自然与物的感悟和构思。所以,本文从书法的形式美为切入点,对形式美的空间、笔墨进行阐述,让书法艺术与时代接轨来创造属于具有中国文化的平面设计。  【
期刊
【摘要】在广大群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陈旧的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发展。如何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力量,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对于推动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新媒体大环境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群众文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群众文化;文化环境  一、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
期刊
【摘要】以江南地区传统民居中所包含的文化导向为切入点,探索基于可持续背景下的江南乡村民居的发展。研究根据江南民居独特的文化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以及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并结合采集的资料。从而思考,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未来乡村民居的研究必将朝着面向民生需求,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民居模式的方向进行,最后归纳总结出在继承和保护传统江南民居的前提下规划新农村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历史及其理论;江南
期刊
【摘要】钢琴作品《平湖秋月》改编于一首广东乐曲,主要以轻柔,流畅、抒情为主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并结合多年钢琴教学经验,对《平湖秋月》这首作品从民族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索作品的演奏艺术风格,充分的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平湖秋月;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民族特色  一、引言  古曲 《平湖秋月》描写古代人文雅士淡薄名利,追求安逸生活的一种人生观。曲调采用江浙一代的民间音调
期刊
【摘要】布袋戏是集音乐、戏剧、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为一体,并将其呈现于掌中戏偶的台湾传统表演艺术。本文通过2017年台湾传统表演艺术——布袋戏的成果展演,结合文献资料和当天的艺师与艺生的访谈,对其源流、艺术形式进行描述,探讨其文化特征。  【关键词】布袋戏;陈锡煌;文化特征;表演艺术  一、布袋戏源流  布袋戏的起源,相传300多年前,福建泉州书生梁炳麟,自幼勤勉诗书,满腹经纶,可惜无缘科举。懊
期刊
【摘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出现,并诞生在轴心时代的宗教。佛学是佛陀的教育内容,是佛教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佛者,觉也。就其本意,佛学是通过追求智慧、认知真理,从而实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学问。佛教诞生的标志是“佛”、“法”、“僧”三宝,即老师释迦牟尼佛、课程修学四圣谛、学生憍陈如五比丘三者的出现。因此佛教的本质是教育,佛学是研究如何使人觉悟和觉悟什么的学问。因果不虚是佛学的理论基石;无常、苦、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道路上,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上指出我国当前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不充分也包括了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发展文化引领的几点措施,以及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引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飞速发展;日益提高;文化引领;重要意义  文化是什么,
期刊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后,无论僧侣或者百姓王侯,都要念“观世音菩萨”,而且简直是“有求必应”。如果没有观世音菩萨,那么佛教在中国也不会流传这么久远。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为人推崇,因为“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而观世音菩萨与地藏王菩萨等大菩萨,其实在修为等诸多方面,已与佛陀不相上下。同时他们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特有的灿烂精华部分。而观世音菩萨则是佛教文化中“慈悲”的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