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一直以来相对比较落后。国家长期以来为发展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和资金,可发展却举步维艰。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在人生抉择的时候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来选择就业。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人数也激增,就业中的供求发生巨大改变,这些现象如何影响来自民族地区学生就业。本文就以四川农业大学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本科生为例,探究大学生的就业趋向和影响因素等,浅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就业 大学生
很多民族地区的人到现在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上学的价值,只要看到自己周围的大学生毕业后没有马上找到工作,就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大部分家长让子女入学深造,主要是以自己熟悉的村里和乡里的大学生为其子女的发展方向。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就业,不仅是简单地为自己谋饭碗,还得为家乡其他人树立榜样,做好标兵。
一、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本科生就业环境
(一)国家的有关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的时候,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少数民族中招收。”
我国在劳动就业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执行国家和各自治区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区实行政策倾斜。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用人单位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录用少数民族人员和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科技人员的失业子女。
2.对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扶持,对其举办开发就业的生产项目,努力争取生产资金,减免税收,增加贷款及物质、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和帮助。
3.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就业训练中心和完善就业训练设施,开展职业介绍,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为促进就业训练规模的扩大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虽然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规定,可在民族地区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少,单位的规模小,经营范围窄。大学生的选择面还是相应的比较窄。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把目标定在考取地方政府机关。
(二)高校扩招后的就业影响
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后,有更多的读书机会。在民族地区还实行了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等措施。从全局来看高校的扩招也是势在必行的事。可是高校的扩招速度过快,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水平,增加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目前民族地区大多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原来能接受大量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部门(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进行机构改革,纷纷压缩编制。在这种招生总量增加,用人相对减少情况下,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在所难免了。
以前,外地的汉族学生是较少愿意到民族地区就业的,但在扩招后,有了很多的外地学生纷纷到民族地区找工作。
二、调查数据统计分
此次问卷调查以四川农业大学的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本科生为主。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大三和大四的同学(大一和大二对就业还没有具体认识),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表一毕业时期的去向与性别分布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现在性别不再是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了。可在比较有挑战性和风险性的创业上,女性甚至没有创业的想法。在男女生之中求职均占了相对较高的比重。目前国家非常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创业。可在创业中的困难远远超出大学生的想象,大多的创业梦就一直在梦想和想象阶段。在个人访谈中还发现很多打算创业的学生,在创业计划中做了較为充分的准备,可很少都得到家人支持的,甚至反对的也不少。
表二毕业时期的去向与是否是独生子女分布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是否是独生子女都首选求职,求职的比重相对较高。是否是独生子女对毕业去向没有明显的影响。在计划创业中独生子女还比较受家人支持。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创业中相比之下父母不太支持,他们更希望子女有个稳定的工作,为家人减轻负担。对无法预计的创业不敢冒风险,也认为冒不起这样的风险。
表三 父母从事的职业与选择就业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
表三表明:父母是国家公务员的,父母对学生择业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家庭的学生,相比之下受父母影响较小。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父母大多都没有择业方面的认识,没有办法给子女提供比较科学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来的这些大学生,自我选择的意识要强一些。父母更多的是从家庭和自身的感受去影响大学生,父母让子女回到自己所在地区工作,主要考虑共享天伦之乐。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很看重家庭,即便是最终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的大学生,也会考虑家庭关系。
表四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毕业去向的比例,其中求职占46% 考研18% 创业14% 求职与考研两手准备16% 其他6% 。选择求职的为多数。这样的比例也与整个社会就业现状是比较趋于一直的。
表四 毕业时期的去向比例图
三、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一)民族地区开设一些和当地民族文化有关的课程。让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有机会接触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在大学,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找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缺点。也便更好的定位民族文化的发展
有意愿回到家乡的大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才能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学习对发展家乡有用的知识
(二)大学毕业后,不应马上回到地方工作,应到发达地区更多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见识。更多的去学习发达地区。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色,在适当的时候回去发展家乡。大学无论理论知识学的再好,可要有一个与实践结合的过程。
(三)在高校很多人认为,少数民族学生是靠国家的降分政策进入大学的。而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不断加大投入,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有了极大地发展。也有了更多学生不再需要国家降分才能进入大学。国家的扶持政策应该从招生倾斜变为就业扶持倾斜。让就业倾斜成为民族地区学生的鞭笞。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就业 大学生
很多民族地区的人到现在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上学的价值,只要看到自己周围的大学生毕业后没有马上找到工作,就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大部分家长让子女入学深造,主要是以自己熟悉的村里和乡里的大学生为其子女的发展方向。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就业,不仅是简单地为自己谋饭碗,还得为家乡其他人树立榜样,做好标兵。
一、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本科生就业环境
(一)国家的有关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的时候,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少数民族中招收。”
我国在劳动就业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执行国家和各自治区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区实行政策倾斜。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用人单位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录用少数民族人员和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科技人员的失业子女。
2.对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扶持,对其举办开发就业的生产项目,努力争取生产资金,减免税收,增加贷款及物质、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和帮助。
3.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就业训练中心和完善就业训练设施,开展职业介绍,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为促进就业训练规模的扩大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虽然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规定,可在民族地区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少,单位的规模小,经营范围窄。大学生的选择面还是相应的比较窄。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把目标定在考取地方政府机关。
(二)高校扩招后的就业影响
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后,有更多的读书机会。在民族地区还实行了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等措施。从全局来看高校的扩招也是势在必行的事。可是高校的扩招速度过快,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水平,增加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目前民族地区大多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原来能接受大量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部门(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进行机构改革,纷纷压缩编制。在这种招生总量增加,用人相对减少情况下,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在所难免了。
以前,外地的汉族学生是较少愿意到民族地区就业的,但在扩招后,有了很多的外地学生纷纷到民族地区找工作。
二、调查数据统计分
此次问卷调查以四川农业大学的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本科生为主。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大三和大四的同学(大一和大二对就业还没有具体认识),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表一毕业时期的去向与性别分布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现在性别不再是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了。可在比较有挑战性和风险性的创业上,女性甚至没有创业的想法。在男女生之中求职均占了相对较高的比重。目前国家非常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创业。可在创业中的困难远远超出大学生的想象,大多的创业梦就一直在梦想和想象阶段。在个人访谈中还发现很多打算创业的学生,在创业计划中做了較为充分的准备,可很少都得到家人支持的,甚至反对的也不少。
表二毕业时期的去向与是否是独生子女分布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是否是独生子女都首选求职,求职的比重相对较高。是否是独生子女对毕业去向没有明显的影响。在计划创业中独生子女还比较受家人支持。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创业中相比之下父母不太支持,他们更希望子女有个稳定的工作,为家人减轻负担。对无法预计的创业不敢冒风险,也认为冒不起这样的风险。
表三 父母从事的职业与选择就业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
表三表明:父母是国家公务员的,父母对学生择业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家庭的学生,相比之下受父母影响较小。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父母大多都没有择业方面的认识,没有办法给子女提供比较科学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来的这些大学生,自我选择的意识要强一些。父母更多的是从家庭和自身的感受去影响大学生,父母让子女回到自己所在地区工作,主要考虑共享天伦之乐。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很看重家庭,即便是最终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的大学生,也会考虑家庭关系。
表四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毕业去向的比例,其中求职占46% 考研18% 创业14% 求职与考研两手准备16% 其他6% 。选择求职的为多数。这样的比例也与整个社会就业现状是比较趋于一直的。
表四 毕业时期的去向比例图
三、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一)民族地区开设一些和当地民族文化有关的课程。让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有机会接触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在大学,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找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缺点。也便更好的定位民族文化的发展
有意愿回到家乡的大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才能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学习对发展家乡有用的知识
(二)大学毕业后,不应马上回到地方工作,应到发达地区更多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见识。更多的去学习发达地区。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色,在适当的时候回去发展家乡。大学无论理论知识学的再好,可要有一个与实践结合的过程。
(三)在高校很多人认为,少数民族学生是靠国家的降分政策进入大学的。而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不断加大投入,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有了极大地发展。也有了更多学生不再需要国家降分才能进入大学。国家的扶持政策应该从招生倾斜变为就业扶持倾斜。让就业倾斜成为民族地区学生的鞭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