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21-02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和核心。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数学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学习的最主要的途径。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体会。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自由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那么,这就要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课堂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问题,学生创新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开放性练习,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利用尺子、线绳和一个盛满水的长方形形状的容器,来求圆锥体模型的体积。学生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最后制定出各种求这个圆锥体体积的方案。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模仿例题,机械地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必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游戏中学数学。如在数学课堂中的“掷骰子”“烙油饼”“玩扑克牌”“掷硬币”等游戏。教师就可以借助麻将牌上的骰子,斗地主用的扑克牌作为教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从而渗透集合、排列、概率、统筹方式等数学理念。因此,学生获得的是生动鲜活的直观感受,而不是枯燥的数学理论。
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变的更聪明。但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不少老师成了教学的机器。备课时,往往迷信教材、围绕课本、教学参考书和教案,不敢对教材做大胆的处理。上课时,常常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和课堂的圈子中,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其创造的个性受到压抑。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培养的是知识型、书生型的人才。而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学问,培养的是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意识。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并且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作为教师,应该保护这种好奇心,鼓励这种好奇心,并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这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随意说一个数,教师立刻说出这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引起学生一阵阵惊呼,直唤“好神奇”。这种人为设置的神秘色彩,令学生好奇、惊讶、感叹,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致勃勃地对这些数字进行整理,在老师的指点下积极探索其规律。整个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发现与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演示。通过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在书本后面剪下来的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按课本三个层次要求分别拼图操作,并同桌讨论以下问题:从上面实验操作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论是哪一种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三角形的面積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论(边总结边板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底和高相等,而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
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为什么“除以2”的道理。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去思考,动口说过程,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的成功。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魅力,引发学生继续探索,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创新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和核心。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数学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学习的最主要的途径。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体会。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自由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那么,这就要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课堂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问题,学生创新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开放性练习,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利用尺子、线绳和一个盛满水的长方形形状的容器,来求圆锥体模型的体积。学生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最后制定出各种求这个圆锥体体积的方案。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模仿例题,机械地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必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游戏中学数学。如在数学课堂中的“掷骰子”“烙油饼”“玩扑克牌”“掷硬币”等游戏。教师就可以借助麻将牌上的骰子,斗地主用的扑克牌作为教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从而渗透集合、排列、概率、统筹方式等数学理念。因此,学生获得的是生动鲜活的直观感受,而不是枯燥的数学理论。
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变的更聪明。但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不少老师成了教学的机器。备课时,往往迷信教材、围绕课本、教学参考书和教案,不敢对教材做大胆的处理。上课时,常常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和课堂的圈子中,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其创造的个性受到压抑。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培养的是知识型、书生型的人才。而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学问,培养的是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意识。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并且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作为教师,应该保护这种好奇心,鼓励这种好奇心,并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这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随意说一个数,教师立刻说出这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引起学生一阵阵惊呼,直唤“好神奇”。这种人为设置的神秘色彩,令学生好奇、惊讶、感叹,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致勃勃地对这些数字进行整理,在老师的指点下积极探索其规律。整个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发现与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演示。通过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在书本后面剪下来的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按课本三个层次要求分别拼图操作,并同桌讨论以下问题:从上面实验操作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论是哪一种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三角形的面積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论(边总结边板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底和高相等,而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
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为什么“除以2”的道理。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去思考,动口说过程,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的成功。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魅力,引发学生继续探索,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创新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