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红军被》:那份割舍不掉的浓浓鱼水情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371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条红军被”的故事被广为传颂,那份割舍不掉的军民鱼水情感动了天下无数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特殊年份,这个故事成了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源泉和动力,之前先后有了同名歌曲、京剧、锡剧、苏州弹词,还有交响乐作品,如今又有了同名歌剧。由导演黄定山、编剧任卫新、作曲杜鸣联袂创作,长沙歌舞剧院出品的《半条红军被》,7月9日、10日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震撼上演,浓烈的军民鱼水情就像剧场里流淌的湖水线条一样,尽情地荡漾着、流淌着,融合着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湘味音乐,沁人肺腑温暖人心。导演黄定山则以他独有的舞台美学,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史诗大片效果的舞台,震撼眼球撼动心灵催人泪下。
  这个故事,讲着动人
  基于真人真事的戏剧,往往有动人的依据和感人的动力。《半条红军被》讲的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途中来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历史上对于这段故事记载的信息量很小,幾乎就是这么几句话的只言片语,以此为依据创作一部大戏谈何容易。而编剧任卫新在创作中打开想象的闸门,让思绪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合理地虚构创作了与三个红女战士以及徐解秀老人(剧中的秀嫂)相关的人物和故事,塑造了郑秋收、祝霞、秀嫂、天剩、马大壮、湘妹子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戏剧人物,最终将一个感人的戏剧故事畅快淋漓地呈现在舞台上。


  任卫新曾创作过《百年恩来》等很多系列专题片,执笔过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内的很多国家级大型晚会和活动,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诗人和剧作家。在《半条红军被》的舞台上,他的文本通篇使用了大量诗化的语言,让人走心入肺,比如说“有思念红花就会开满山,只要红花开满山人就没有走远”在剧中的反复咏叹,他的唱词具有诗情画意,顺畅上口。当然也有“一条被子盖在身,暖呀暖在心。一条被子暖在心,就像一家人”这样的唱词,情感真挚朴实,不刻意但很动人。任卫新将红军被的象征意义很好地铺陈出来,它是爱情的信物,也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
  中国观众看戏喜欢故事性,故事讲得好大家就会喜欢。《半条红军被》无疑是个好故事,它将三个女战士从长征出发一路经过不同的战役以及过雪山爬草地等真实事件有机串联在一起,以半条红军被为戏剧线索,爱情、战友情、军民鱼水情随着剧情的进展娓娓道来。因为真实不做作,观众看着看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这个音乐,听着舒服
  很喜欢作曲家杜鸣先生的音乐,从《英·雄》《红流澎湃》到《半条红军被》,一部比一部写得好,而且这几部戏都是发生在广东和湖南这两个音乐符号极强的地方,同样发生在湖南的两部戏《英·雄》和《半条红军被》也都各有各的味道,可见他在深入生活采集民间音乐素材、汲取民间音乐养分方面下了多大的功夫。有意思的是,在杜鸣的身上有太多与广东有关的身份——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创作编导室主任、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但他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从小耳濡目染受着家乡音乐的浸染和熏陶,他的血液基因里流淌着是浓烈的湘音。
  这部戏一开场,剧中主要人物在一个空间内同时出场亮相,极具地域风情的多重唱,唱得响亮畅快,听得人心里舒坦过瘾,浓郁的三湘味道热辣辣地扑面而来。这部戏里,无论是咏叹调还是合唱,都大量运用了湖南的山歌小调和地方戏曲元素,它们与歌剧艺术完美嫁接无缝融合。随便哪一段,你可能都会感受到说不清道不明的湘音和湘味儿,味道浓郁怎么听怎么舒服。
  杜鸣曾经说:“湖南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有很多很好的民歌,特别好听。让湖南的民族民间音乐在这个剧里得到展示,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湖南作曲家的责任与使命,能为家乡的文艺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是我对家乡这片土地的一种报答。”作为老湖南,杜鸣做到了,从《英·雄》到《半条红军被》,他堪称湘土地域文化地地道道的传播者。


  一部歌剧,指挥家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这里,不可不对女指挥家王燕竖一个大拇哥,她的指挥为这部情感大戏增色不少。这两年,先后看了几部王燕指挥的戏,越看越喜欢她这个人以及她的指挥风格。她刚柔并济,既有女性指挥家的细腻温婉,同时因为她豪放爽朗的女汉子性格,又有着强大的力量感与迸发的激情。在我眼里,王燕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在乐池里她同样是一位不上台不化妆的歌唱家。很少看到乐池里的指挥家开口高歌,背对着观众指挥乐团和演员的时候我只能看到她的动作,但是每次她侧过头来指挥合唱团的时候,观众都可以看到王燕与合唱团一起激情高歌。王燕说,她指挥的每一部歌剧每一句唱词都放在她心里,她都可以跟着演员唱。这是艺术家最可敬的创作态度。同时,这种指挥风格也可以大大地感染参加演出的演员和演奏员,甚至可以感动和我一样的观众。每次看到王燕开口唱歌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被感动的感觉。
  这群演员,演得很棒
  在编剧任卫新的笔下,该剧塑造了一组长征途中坚定的红军战士以及革命群众的群像,他们如同活动的雕像活色生香地立在舞台上,叫人喜欢叫人爱。
  对于男高音王宏伟,大家并不陌生,他嗓音高亢嘹亮,是中国男高音当中有名的好声音。此前,他曾在国家大剧院的《运河谣》和《长征》两部歌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军旅歌唱家王宏伟当兵很早,如果说他在《长征》中扮演的“红军战士平伢子”演的是他刚当兵时的“新兵蛋子”,而在这部戏中扮演的郑秋收则是成熟冷静行事果敢的指挥员。在《半条红军被》中,他戴着眼镜留着胡茬,不看节目册不听声音几乎没认出是王宏伟。他的嗓子一如既往的好,清脆悦耳激情四射,情绪丰满而且丰富。要说的是他的表演成熟了很多,尽管这只是他出演的第三部歌剧。他对妻子的爱真挚热烈,他对新兵细伢子如同保护神一样高大,他细腻的表演和带着温度的演唱相得益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着真情实感的英雄形象。   歌唱家刘一祯扮演郑秋收的妻子祝霞,一位温柔似水而又性情刚烈的红军女战士。刘一祯在她身上赋予了爱情、姐妹情和鱼水情三种情感。在刘一祯的履历中,此前只在原空政文工团的歌剧《守望长空》中有过歌剧表演经历,此番在这部戏中她很好地把握了祝霞这个角色的特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红军被的故事发生在三个红军女战士和一对农家夫妇之间,扮演秀嫂和她丈夫天剩的两位优秀的歌剧演员是张卓和杨小勇。“一条被子盖在身,暖呀暖在心。一条被子暖在心,就像一家人。”女中音张卓的声音温暖舒服,她扮演的秀嫂外刚内柔明辨是非,虽然她的戏份和唱段不多,但是在剧中很有分量。跟沂蒙山中帅气的舅舅相比,男中音杨小勇这次演了一个怕老婆的大叔,他的表演真诚自如,演唱情感丰富,特别是他的幽默喜感给血雨腥风的戏剧氛围带来一丝轻松的亮色。看过杨小勇的很多戏,感叹他每一次的舞台亮相都有不同的惊喜。
  在这部戏中,还有一个非常讨喜的角色,就是杀猪出身的马大壮,这个声音和身段都很粗的女战士,动不动就拿出杀猪刀的她对敌人有着深仇大恨,但对红军姐妹又有着无限的情同手足的情感。女中音王晨将“女汉子”马大壮塑造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而她在翻越雪山途中把留下的半条红军被让给老乡天剩,自己却被冻死,长眠在风雪之中。看着雪雕般的马大壮,合唱团唱起了“雪山高,冰雪白,英雄的壮心不改。山为你立碑,雪是你铺盖,你的身躯高耸天外”,此情此景无疑触碰了观众的泪点。
  这个舞台,看着很美
  一位导演一般都会有自己用着顺手的御用班底,看过几部黄导的大戏,慢慢发现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艺术家们在一起,经过几部戏或者多部戏的配合,早已磨合成一种心照不宣的创作状态,一部新戏入手很快就能进入各自的工作角色和状态,既节省时间又保证质量和风格。黄定山导演的团队里也是一樣,音响设计宋多多、造型设计方旭玲,还有一部戏接着一部戏在黄导身边茁壮成长的副导演史记,当然更有作曲家杜鸣和指挥家王燕,这个坚不可摧的团队越来越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力量。
  跟作曲家杜鸣一样,黄定山也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湖南人,《半条红军被》是这位军旅艺术家离开家乡40年后,回到长沙创排的第一部作品,所以在剧中的每一笔每一个细节都倾注着对家乡满满的爱。认识黄定山导演已有多年,看到他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创作不断佳作频出,尤其是这两年由他导演的《马向阳下乡记》《沂蒙山》《英·雄》《红船》等歌剧更是创下了他的艺术和人生高地,非常为他高兴同时也分享他的喜悦。很喜欢黄导的两个状态,一个是他在朋友圈分享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幸福,还有就是他的工作状态。在剧组为我们提供的工作照里,黄导永远是那么激情四射。他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军人艺术家,他的骨子里永远充满着战斗精神和人文情怀。当然,他又有着艺术家流淌在血液里的浪漫。


  黄定山的艺术美学特点就是浪漫与激情,但他的浪漫不是小桥流水花前月下,而是擅长在千军万马气势恢宏的戏剧环境中营造浪漫,这种胸怀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够拥有的。他曾经说过,浪漫在他的作品中,一定要惊天动地,这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比如《英·雄》里缪伯英和何孟雄这对革命伉俪惊天动地的爱情,比如《沂蒙山》中海棠的那身大红的新娘妆以及山一样的舞台,甚至最后的谢幕让阴阳永隔的一家三口在金灿灿的麦田与和平的阳光下相聚。
  黄定山曾经说过,创作红色题材或历史题材的戏剧作品要具有“时尚”的眼光。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理念,它符合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对舞台戏剧的欣赏美的要求,这种创作理念无疑更加适合革命传统和精神对当代年轻人的传承与传播。事实上,黄定山创作的每一部红色题材歌剧看着都像大片,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红色歌剧更时尚更好看”,让年轻人喜欢很重要。此番,黄定山为《半条红军被》同样打造了一个史诗大片级视听震撼的舞台,秋收和祝霞相互思念的漫天星空,湘江战役烈焰惨烈的血色战场,爬雪山途中寒风凛冽的大雪飞扬,过草地时湘妹子误入泥潭壮烈牺牲后的那一簇黄花菜,舞台上那种美美得揪心美得心疼美得震撼美得撕心裂肺。黄定山将现代舞台几乎所有的手段都融进了他的浪漫表现中,灯光语言的运用、背景画面的视觉效果甚至音效的配合,在渲染和铺陈爱情的美好、战争的残酷等方面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触摸感。


  黄导说,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一部戏跟观众见面的时候,他都坐在剧场的最后一排,包括观众在内的整个剧场空间都在他的感受之中。这个时候就能感受到舞台和观众在这里会产生化合作用,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这部戏刚开始,相信黄定山导演会在一场场的演出中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完善。
其他文献
2020年末,北京天桥剧场上演了一部原创歌剧,名曰《芥子园》。这部歌剧的诞生不同寻常,它并非由国家专业院团或地方剧院创演,而是由北京大音知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依靠民间力量打造的。该剧的规模与阵容均很可观,动用的社会力量和团体也很多,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众“合作”项目。  2020年12月27日至29日,这部荣获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歌剧,在天桥剧场分午场、晚场连演六场,京城众多的歌剧爱好
期刊
中央歌剧院《图兰朵》数字演出亮相马耳他  Digital version of Central Opera House’s Turandot broadcast in Malta  作为2021年度马耳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中央歌剧院《图兰朵》数字演出2月7日晚在马耳他电视台和地中海会议中心网站同步播出。  《图兰朵》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一部以中国为故事背景的歌剧,是各大歌剧院常演
期刊
英国国家歌剧院推出呼吸项目以帮助新冠病人康复  English National Opera announces rollout of breathing programme to help people recovering from COVID-19  近日,英国国家歌剧院宣布,将推出“ENO Breathe”项目,以帮助新冠病人训练呼吸,尽早从后遗症中康复。英国国家歌剧院将正式与帝国理工学院
期刊
本土化的意义在于将“整体”逐渐局部化,使其更加适合局部环境。在中国音乐剧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海外音乐剧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必然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  音乐剧本土化的不同阶段反映着行业与市场的不同发展水平。从表层的语言文字,到更深层次的音乐,以及文化、叙事理念,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认知革新——究竟什么才是“中国叙事”。  以大时空包容小时空,中国的叙事风格
期刊
这次,我们来谈谈艺术作品中的“不死之身”这个话题。125年前,吸血鬼德古拉伯爵(Count Dracula)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诞生,至今他还是十分活跃。去年,这位吸血僵尸在英国广播电视台(BBC)的迷你剧集中以主角身份出现;上个月,他更是在圣达菲歌剧院(Santa Fe Opera)的一部新歌剧中“重生”。  可是,以上两次“重现”都不是你平常熟悉的公爵。英国广播电视台的监制史蒂芬·莫法特(Ste
期刊
说起作曲家古诺,虽然他的作品只有很少一部分保留在经常演奏的传统曲目中,但他对后来法国作曲家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当时的艺术评论家库珀(Cooper)说,古诺“不仅仅是一个作曲家,法国性格中深沉而永久的、以前未曾发出声音的各种情感,都可以在他理想的表述中找到,为此他的影响力也许永远不会消失”。库珀进一步认为,古诺音乐的性质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后来的法国作曲家,如儒勒·马斯内(Jules Massenet)
期刊
2020年12月18日、19日,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迎来了两场真实主义歌剧盛宴,导演李卫、指挥杨洋携手中央歌剧院及外请的艺术家们为观众带来了被称为真实主义歌剧“双子星”的《乡村骑士》与《丑角》。  在文艺领域,真实主义(Verismo)主要是受19世纪下半叶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它的特点是反浪漫主义,强调客观地记录生活。真实主义歌剧在19世纪末的意大利兴起,特別是从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
期刊
小瓊:为了迎接3月的国际妇女节,我最近在钻研歌剧当中那些难忘的“女性角色”。不知为何,多尼采蒂《军中女郎》中的主角玛丽是我第一个想到的角色。  小薇:多尼采蒂的这部美声歌剧极为赏心悦目,不仅在世界上广受好评,在国内也有很高的人气,是北京国家大剧院重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而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部歌剧的原创故事曾经被多次改编为电影!  小琼:这部歌剧(法语原题作 La fille du regi
期刊
作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的工作日程可谓是超负荷的,一周五个工作日,他的工作时间是七天。约定采访的时间见到他,此时他的工作单位——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正在加班加点地全面修缮。徐明带我来到一间会议室,这里是他们的临时办公地点,我们的采访就在冲击钻的“交响”中开始了。  由上海歌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晨钟》,是徐明有生以来看过的第一部歌剧。虽是初识,但徐明用“好听好看”来定义《
期刊
多年来,我在专栏里曾发表过的观点,包括来自不同文化的观众欣赏不同艺术形式展演时礼仪上的区别,以及当大批电影与话剧领域的艺术家们转移目标进军歌剧范畴时(反之亦然),有时会带来出乎大家意料的效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撰写了不少文章,谈及新冠疫情时代为演艺团体带来的压力以及艺术家在这种环境下坚持继续创作或表演所面对的困难、感到的忧虑。然而,以上提出的多个观点日前在澳大利亚发生的一场纠纷中竟然合为一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