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环境法学专业面临着国家司法制度改革导致的专业压缩与建设生态文明、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带来的对环境法律人才需求的矛盾,而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环境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破解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案。笔者通过对国内环境法学教育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外内外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经验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运作模式、拓展资金来源、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影响力、建立学生参与激励机制和加强师资建设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环境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1、高职环境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概况
1.1 高职环境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法学作为众多部门法学和环境科学等的交叉学科更是如此,然而现阶段环境法学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投入极其有限。目前国内的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不受重视、可有可无、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学生兴趣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环境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1]。
1.2 高职环境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 教学体系欠缺
现有的环境法学教学体系很少有对实践环节进行专门系统的设计。其实践教学被理论教学所覆盖,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考核大纲,没有对实践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目标进行专门规定,这就使得实践教学具体实施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意愿。
1.2.2 教学方法有限、陈旧
目前国内环境法学实践环节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课堂案例分析,这依然是以教师为主的一种阐明性实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环境法学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二是法院旁听,在实践中会受到旁听时间、旁听案件和旁听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仅效果甚微而且学生依然只能被动接受;三是模拟法庭,这种方式依然会受到模拟次数、案例选取、点评质量等限制;四是毕业实习,这种方式原本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实践方式,但因为安排在毕业前夕,学生迫于就业、升学等压力也无法全身心投入,最终流于形式[2]。
1.2.3 教学条件有限
一方面目前的环境法学教育很少有专门实践时间,即使有,时间也很有限;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实践所需要的制度保障(教学大纲灵活)、场地保障、经费保障和师资保障目前都很缺乏。
2、国外环境法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借鉴
2.1 英美国家法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概况
法学教育的实践教学以英美两国最为突出。美国基于其职业化发展的战略,非常重视法学教育的实践环节,典型的做法是判例教学和诊所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件和学生且深办案的体会来促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英国除了上述实践方式外,将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确定为职业教育,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3]。
2.2 我国实施环境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及面临的考验
可以看出,实施诊所式教育是目前环境法学教育突破实践瓶颈的有效路径,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法律应用能力和技巧,从2000年开始,国内法学专业陆续开始开展诊所教学,而环境法律诊所自2003年中山大学开始实施后,到目前为止仅有有限的几所院校在实施,积累了相应的运作经验,但由于国内法学教育改革的滞后、教学目的的模糊以及高昂成本也导致了环境法律诊所在运行中遇到了许多障碍[4]。
2.2.1 运作模式单一
目前仅有的几家环境法律诊所都主要依赖高校法学院系教师来指导办案过程,对高校的依赖性较强,很少与高校之外的企业、环保组织及其他团体合作。
2.2.2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与传统的课堂上的技能训练相比,环境法律诊所涉及多为各领域的公益案件,进行必要的调查、走访、联络所需经费较多,仅依赖高校财政支持非常有限,因而导致很多时候诊所教育变成了课堂讨论的翻版。
2.2.3社会影响不够
环境法律诊所基于其外来事物的特性和较强的专业属性,老百姓很少接触,加之环境法律诊所与外界合作有限,因而其社会影响力也就很小了。
2.2.4 学生参与不够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和升学压力,学生们很多时候不愿意参与到环境法律诊所这种公益性大于实用性的活动中来;同时向对于民法、刑法这些传统的法律学科而言,学生们认为环境法学鱼现实生活联系不密切,也没有其它部门法的内容生动有趣,更不是就业的热门,也就导致真正参与学生不多。
2.2.5 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从事环境法学教学研究的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本来就少,加之环境法律诊所对指导教师包括实践经验在内的和钻业水平的要求更高,符合要哦求得教师就更少了。
3、建立适应高职特色的环境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
3.1 建立多元化运作模式
我们要改变目前仅依赖高校的单一运作模式,加强与校外法律援助组织、环保组织、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尤其是和法律援助组织和环保组织的长期合作。与地方法律援助组织的合作可以拓展我们的影响力和资金渠道;和环保组织的合作可以拓展更多的客户,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师资和社会影响力。
3.2 积极拓展资金来源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可以寻求企业的赞助,同时利用环保组织、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吸引资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可以将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与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对接,由法律援助中心带动诊所运行。这样环境法律诊所既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增加案源,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5]。
3.3 利用信息技术扩大社会影响力
由于资金的限制,环境法律诊所通过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做法不现实。但我们可以选择网络,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信息平台来宣传自己,将诊所的发展及业务范围等信息公布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及时收发各种信息,也有利于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3.4 建立学生参与激励机制
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主体主要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尽量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对参与的学生给与评优加分、减免毕业实习、优先推荐就业等奖励,来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诊所的活动中来。
3.5 扩充师资来源,提升师资水平
一方面,可以扩大指导教师范围,除了高校从事环境法教学的教师外,还可以邀请环保组织、律师事务所等部门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担任兼职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可以将环境法律诊所与教师的专业进修计划结合起来,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参加有关培训。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我国法学教育的窘境与出路[J].政法论丛,2013,02:116
[2]刘茜.谈环境法学教育模式革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04:125
[3]张渝.论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回归及创新机制改进[J].江西社会科学,2013,02:238
[4]李玉玲,韩宁.环境法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124
[5]汪维才.环境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03:103
关键词:环境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1、高职环境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概况
1.1 高职环境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法学作为众多部门法学和环境科学等的交叉学科更是如此,然而现阶段环境法学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投入极其有限。目前国内的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不受重视、可有可无、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学生兴趣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环境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1]。
1.2 高职环境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 教学体系欠缺
现有的环境法学教学体系很少有对实践环节进行专门系统的设计。其实践教学被理论教学所覆盖,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考核大纲,没有对实践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目标进行专门规定,这就使得实践教学具体实施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意愿。
1.2.2 教学方法有限、陈旧
目前国内环境法学实践环节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课堂案例分析,这依然是以教师为主的一种阐明性实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环境法学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二是法院旁听,在实践中会受到旁听时间、旁听案件和旁听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仅效果甚微而且学生依然只能被动接受;三是模拟法庭,这种方式依然会受到模拟次数、案例选取、点评质量等限制;四是毕业实习,这种方式原本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实践方式,但因为安排在毕业前夕,学生迫于就业、升学等压力也无法全身心投入,最终流于形式[2]。
1.2.3 教学条件有限
一方面目前的环境法学教育很少有专门实践时间,即使有,时间也很有限;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实践所需要的制度保障(教学大纲灵活)、场地保障、经费保障和师资保障目前都很缺乏。
2、国外环境法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借鉴
2.1 英美国家法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概况
法学教育的实践教学以英美两国最为突出。美国基于其职业化发展的战略,非常重视法学教育的实践环节,典型的做法是判例教学和诊所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件和学生且深办案的体会来促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英国除了上述实践方式外,将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确定为职业教育,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3]。
2.2 我国实施环境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及面临的考验
可以看出,实施诊所式教育是目前环境法学教育突破实践瓶颈的有效路径,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法律应用能力和技巧,从2000年开始,国内法学专业陆续开始开展诊所教学,而环境法律诊所自2003年中山大学开始实施后,到目前为止仅有有限的几所院校在实施,积累了相应的运作经验,但由于国内法学教育改革的滞后、教学目的的模糊以及高昂成本也导致了环境法律诊所在运行中遇到了许多障碍[4]。
2.2.1 运作模式单一
目前仅有的几家环境法律诊所都主要依赖高校法学院系教师来指导办案过程,对高校的依赖性较强,很少与高校之外的企业、环保组织及其他团体合作。
2.2.2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与传统的课堂上的技能训练相比,环境法律诊所涉及多为各领域的公益案件,进行必要的调查、走访、联络所需经费较多,仅依赖高校财政支持非常有限,因而导致很多时候诊所教育变成了课堂讨论的翻版。
2.2.3社会影响不够
环境法律诊所基于其外来事物的特性和较强的专业属性,老百姓很少接触,加之环境法律诊所与外界合作有限,因而其社会影响力也就很小了。
2.2.4 学生参与不够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和升学压力,学生们很多时候不愿意参与到环境法律诊所这种公益性大于实用性的活动中来;同时向对于民法、刑法这些传统的法律学科而言,学生们认为环境法学鱼现实生活联系不密切,也没有其它部门法的内容生动有趣,更不是就业的热门,也就导致真正参与学生不多。
2.2.5 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从事环境法学教学研究的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本来就少,加之环境法律诊所对指导教师包括实践经验在内的和钻业水平的要求更高,符合要哦求得教师就更少了。
3、建立适应高职特色的环境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
3.1 建立多元化运作模式
我们要改变目前仅依赖高校的单一运作模式,加强与校外法律援助组织、环保组织、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尤其是和法律援助组织和环保组织的长期合作。与地方法律援助组织的合作可以拓展我们的影响力和资金渠道;和环保组织的合作可以拓展更多的客户,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师资和社会影响力。
3.2 积极拓展资金来源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可以寻求企业的赞助,同时利用环保组织、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吸引资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可以将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与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对接,由法律援助中心带动诊所运行。这样环境法律诊所既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增加案源,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5]。
3.3 利用信息技术扩大社会影响力
由于资金的限制,环境法律诊所通过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做法不现实。但我们可以选择网络,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信息平台来宣传自己,将诊所的发展及业务范围等信息公布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及时收发各种信息,也有利于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3.4 建立学生参与激励机制
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主体主要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尽量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对参与的学生给与评优加分、减免毕业实习、优先推荐就业等奖励,来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诊所的活动中来。
3.5 扩充师资来源,提升师资水平
一方面,可以扩大指导教师范围,除了高校从事环境法教学的教师外,还可以邀请环保组织、律师事务所等部门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担任兼职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可以将环境法律诊所与教师的专业进修计划结合起来,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参加有关培训。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我国法学教育的窘境与出路[J].政法论丛,2013,02:116
[2]刘茜.谈环境法学教育模式革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04:125
[3]张渝.论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回归及创新机制改进[J].江西社会科学,2013,02:238
[4]李玉玲,韩宁.环境法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124
[5]汪维才.环境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