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1]提供了了2007年高考四川卷(理)第22题的别解如下: 题目:设函数 f(x)=(1+1n)x (n∈N,且n>1,x∈R) 参考文献 2007年高考题(省市卷):别解与感悟(续).本刊试题研究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1]提供了了2007年高考四川卷(理)第22题的别解如下:
题目:设函数 f(x)=(1+1n)x (n∈N,且n>1,x∈R)
参考文献
2007年高考题(省市卷):别解与感悟(续).本刊试题研究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函数f(θ)=sinθθ (0<θ≤π2)是减函数,有许多简捷、优美的结论,且有着广泛的用途. 为方便表述,称“f(θ)是减函数”为结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教后反思: 这是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收获多,感悟也多. 1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是由内而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一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
在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经常涉及在a+b+c=1条件下的不等式问题,经探索,此类问题有统一的简单证法,其思路是构造最简单的平方式(x-y)2≥0予以简证.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双曲线切线一种尺规作图法:首先连结MF,作∠MFA的角分线交顶点A处的切线于B点,连结BM,则BM是双曲线的切线.(结合图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有位英国的数学家曾说到:“错误在数学教学中和正确答案一样重要,有时错误更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并可以作为诊断工具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对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往往耳熟能详.然而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看似一般的问题却很容易出现差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概念模糊,或分析比较能力不够,或只注重表面现象,或者在转化
1 考点回顾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有关恒成立的问题在各地高考题中频频出现而且有明显“蔓延”趋势!2005年以来恒成立问题出现的情况列表如下(以理科试卷统计): 分析这三年的考题不难看出,高考对恒成立的考查一般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高中数学的骨干知识相结合.而在导数引入高中数学后,丰富、深化了解决初等数学问题的手段和技巧,因而成为解决恒成立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近几年高考中已充分凸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的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所以新教材不再将教材看作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而是将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旨在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话题”.因此教师对待教材不应该是简单的复
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错误,是轻描淡写还是深究深挖;面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失误,是直接给出答案还是引导探索;面对题目解答出现答案“超纲”的情况,是让其放弃还是迎难而上. 本文就数学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错误,结合以上情况谈一谈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关键词:探究;学习策略;错误 []提出问题 数学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自制三角函数探究演示仪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论证了推动数学教学仪器开发,倡导数学实验引进课堂是促进数学新课标持续健康实施重要的力量源泉. 1引言 “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索化”是研究性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特征[1],但由于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和抽象性容易导致灌输式教学.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但是另一方面
文(21)题:如图1,倾斜角为α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8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 图1(Ⅰ) 求抛物线的焦点F的坐标及准线l的方程; (Ⅱ) 若α为锐角,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交x轴于点P,证明|FP|-|FP|cos2α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本题第(Ⅱ)问中,由条件可得 |FP|-|FP|cos2α=8(定值),又|FP|-|FP|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