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传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诗歌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抒情这一特征,充分体现诗歌的抒情功能。选择“传情”作为诗歌教学的突破口,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如何把诗中蕴含的感情恰当而充分地传给学生,使师生双方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笔者试就诗歌教学的通常方法“引、吟、析、赏”。略述己见,以与同仁商榷。
  一、设境引情
  创设特定的感情氛围,移情入境,情随境生,课堂上特定情境的形式要靠眼、耳等多种感官去维持。这就要求教者对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动作姿态、教具等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尤其是诗歌的教学用语,要求凝练、鲜明、富有韵律,能让学生首先从听觉上将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等其它文学样式区别开来。从而将身心融入到诗歌特定的氛围中去。例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将导语设计成这样:
  祖国风雨飘摇了六十七年,满眼的河山在落泪,国耻国恨何时能消?六十八年的风风雨雨吹白了我的鬓发,我的血液还在沸腾……
  铿锵的音调,诗化的语言,直接把学生引入那慷慨悲凉、忧时悲国的情境中,以情出语,情从中来,这就为整堂课的教学垫定了特有的感情基调。
  二、吟诵表情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读者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朱光潜对此论道:“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他介绍自己评论一首诗好坏的方法是“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读一遍。”为此,中学语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诗歌教学“强调诵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甚至熟读背诵”。那么怎样通过诵读正确表达、体味诗中的感情呢?
  1.讲究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节奏是诗歌传达感情的听觉标志。
  节奏的划分,或以按章节划分,如李商隐《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也可以根据意义单位划分,例如“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黑夜”,诗中的节奏主要造成感情的低徊往复、缠绵不尽、使之富有音乐美。
  2.讲究语气,读出感情气势。朗读诗歌的语气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兴奋时气满声高,愤恨时气足声硬,冷淡时气少声平,疑惑时气细声粘,忧愁时气沉声缓,温情时气徐声柔,焦急时气短声促。”如读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字要读得气满声高,这样才能读出诗人对六月西湖美景的诱人魅力坚信不疑的口气,同时也把诗中暗含的与友人共享西湖美景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而读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的“中”字则要读得气沉声缓,这里所表现的是诗人对统治者醉心宗教、朝政昏乱的忧伤之情。语气还与声调、语速、节奏等有关,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统一,不可偏废。
  三、赏析激情
  在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入了自己的情感因素后,教者精当的点拨与赏析,则可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情感,使之得到升华。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笔者以为教者赏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形象化。中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较强,适宜围绕诗中“生动的、感情的、美丽的形象”拓宽学生的想像空间,陶冶他们的情操。诗中的艺术形象称为意象,它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的组成构成意境”,从意象的组合剖析中,还可以使学生整体地把握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场面。例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欲上时。
  白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这一连串流动的艺术形象无不渗透着诗人悠闲、淡泊的生活情趣,情趣也正是它们和谐、统一组合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教者对此稍加点染,学生头脑中便会现出微风细雨中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钓徒”缓步归来的图景。
  2.集中化。选择诗中感情最丰富、最深刻的“情点”,集中而深入地剖析,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飞跃。赏析诗歌最忌串讲字词,肢解诗体,破坏诗歌意境。而选择“情点”作集中分析,相反能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味,真正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是诗人在深刻而广阔的生活体验基础上提炼、熔铸的最能反映本质的“情点”,是寓情于景的典型形象。因此,有必要挖掘其中的情韵,掀起学生感情的高潮。从字面上看,“落花时节”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对李龟年和杜甫来说,李龟年曾是红极一时的音乐家,杜甫曾出入歧王、崔人之门,而如今都四处飘泊,流落江南:造成他们这种悲惨命运的时事动乱,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已日见衰败,也处于“落花时节”。触景伤怀,这其中的年华逝去,飘泊沦落、时事
  动乱的伤感之情全都蕴含在这“落花时节”之中。
  赏析“情点,还要注意把握诗中的感情高潮。如《诗人·领袖>,
  全诗赞美毛主席诗人领袖双重特质为感情主调。“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是全诗的高潮,集中倾注了赞美主席的深情。抓住这一“情点”,以点窥面,我们可以想见主席在马背上构思、潇洒抽烟的姿态。诗人的颂扬之情集中在这里,我们的情感体验也将在这里升华。
  当然,在诗歌的课堂教学中,以上三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按部就班的,而是要根据学生对诗中感情体验的波动适加引导,从而在对学生感情的熏陶中,实现寓教于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校风的具体表现,又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物质化,它是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校园环境的升华。文中先就技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再就影响技校校园文化的因素和技工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技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技校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一、技校校园文化的内容、特点  技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可以分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渗透法制教育内容的数学资源,要自觉加强自身法制修养,做学生的守法典范,要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注意适时渗透法制思想,同时可自主开发一些渗透法制内容的应用题供学生练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法制教育;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3.6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有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不懂法,缺乏法制意识,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无所畏”。要减少未成年犯罪率,需要
“快乐生活”进课堂,轻轻松松学数学。学习数学,不能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唱响“让快乐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从快乐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从快乐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三步曲,让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活跃。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也是人类进步的依托。“数学思考”是人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信息,并运用数
摘要:生态学理论重视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本研究运用生态学作为理论框架,探究区域生态环境中幼儿与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用生态学理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学;幼儿园;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一.理念的更新  生态式区域活动的创设要充分的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有活动的意愿,都可以获得成功和满足。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根据各个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去设置相
【中图分类号】G632  在初四的第一轮话题复习中,我指导了一节?中考说明与指导?第四章日常活动的基础反馈课颇有心得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导入  1.在上课伊始,我放了一段视频。此段视频是BBC出版的《神探夏洛克》。我截取的是第一季第3集的第18?02”到19’56”,那是一个生活小场景。然而在大侦探看来却有很有奥妙,甚至可以给出一个女人是否能与一个男人终生厮守的结论。平淡的生活细节,快节奏闪出
摘要:平面几何是大部分七年级学生的难点。他们以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一向都以运算为主,很少接触到图形的知识,即使有也是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图形,并且也只是认识一下形状而已。至于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非常生疏。因此,要学习这些全新知识,部分学生就显得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这就有必要掌握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秘诀。下面就谈谈学好几何知识的几点秘诀。  关键词:阅读;识图;分类;图文结合;叙述;填写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出生婴儿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显示胚胎期环境因素和遗传